Workflow
甲烷控排
icon
搜索文档
油气行业债务融资新框架发布 助力规模化甲烷控排
证券日报网· 2025-07-21 15:45
甲烷金融工作组创新融资框架 - 由金融、技术及环保领域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在COP28期间启动"甲烷金融工作组",推出面向全球油气行业的创新融资框架《将甲烷减排纳入石油天然气债务结构的指导框架》[1] - 框架旨在提供市场化融资路径,帮助油气企业、投资者及贷款机构将甲烷与放空燃烧排放治理成效纳入债务融资体系,支持油气企业为甲烷控排项目融资[1] - 适用于国家石油公司、独立油气生产商及合作金融机构,借鉴绿色和转型金融工具,设计绩效导向贷款、收益用途绑定等融资结构[2] 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现状 - 2024年全球油气行业排放约8000万吨甲烷,相当于欧洲天然气年进口量[1] - 大规模减少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最快速、最具成本效益的路径之一[1] - 油气行业甲烷控排技术已具备,但融资机制缺位导致控排进展滞后,规模化成效未显现[1] 行业债务与气候治理缺口 - 全球油气行业未偿还债务达3.2万亿美元,绝大部分未明确与气候绩效要求挂钩[1] - 传统金融体系在气候治理方面存在缺位,投资者难以持续准确评估企业甲烷控排表现[1] 框架的行业影响与先例 - 框架回应投资者对企业气候绩效的关注,支持企业减少甲烷排放和火炬燃烧,应对政策压力与市场需求[2] - 借鉴电力公用事业行业经验,该行业已累计发行5000亿美元贴标债券并在低碳转型中取得成效[2] - 为油气行业及其他难减排行业提供可复制融资模式,突破资金瓶颈,加速向低碳生产模式跨越[2]
我国能源等领域甲烷控排行动成效显著
环球网· 2025-06-11 17:18
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 - 2024年煤矿瓦斯抽采量达135亿立方米,利用量超过60亿立方米,利用率44.4% [1] - 已建成20余个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氧化利用项目 [1] - 晋煤集团建成年处理量超10亿立方米的瓦斯液化基地,采用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提纯为LNG,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00万吨 [2] 甲烷排放控制政策与行动 - 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重点推进能源、农业、垃圾和污水处理领域的甲烷控排 [1]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为煤矿甲烷减排提供新动能,允许浓度低于8%的瓦斯利用项目申请CCER [1] - 推动油气生产厂站开展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强化成熟工艺技术推广应用 [2] 技术创新与未来方向 - 需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观测、监测、核查智能化网络体系及大数据模拟平台 [2] - 重点开发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技术,如直燃、多孔介质燃烧等 [2] - 需继续完善甲烷减排相关标准和方法学 [2]
高度关注美欧甲烷排放管控动向,加快推进我国甲烷减排
中国环境报· 2025-05-29 07:21
全球能源领域甲烷排放现状 - 全球能源领域甲烷排放尚未达峰,化石能源领域贡献约1/3人为甲烷排放量,年排放量维持在1.2亿吨以上 [2] - 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总量比各国向UNFCCC报告数据高出约80%,欧洲差异较小因部分企业采用实测数据 [2] - 废弃矿井甲烷排放被低估,约占全球能源活动甲烷排放5%,全球存在800万处废弃油气井 [3] 甲烷控排倡议与执行情况 - 159个国家加入全球甲烷承诺(GMP),覆盖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50%,但多数国家未采取实质性行动 [2] - 全球80%油气产量纳入各类甲烷控排倡议,仅5%全球产量由企业自愿承诺覆盖 [2] - 煤炭行业甲烷控排行动滞后,多数企业未作出控排承诺,仅少数如英美资源集团投资甲烷预抽采设施 [3] 中国甲烷排放与控排表现 - 中国油气甲烷排放强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煤炭甲烷控排强度与全球相当 [1] - 中国废弃煤矿甲烷排放量占全球60%,进口能源隐含甲烷排放量约1000万吨,显著高于欧盟及日韩水平 [5] - 中国进口能源隐含排放主要源自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油气资源 [5] 国际甲烷管控对能源贸易影响 - 欧盟要求2030年起化石燃料进口商需证明符合甲烷强度限值,国际供应商2027年前需采用欧盟监测标准 [4] - 美欧将气候治理议题置于油气贸易核心,可能推动主要供应国强化甲烷管控并提升供应成本 [4] - 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70%和40%,需关注国际新规对进口成本影响 [4] 中国甲烷控排工作建议 - 系统评估国际甲烷管控新规对能源贸易影响,建立动态预警模型研判天然气、LNG及煤炭进口成本变化 [6] - 构建进口能源甲烷排放核算体系,建立涵盖开采、加工、储运环节的排放因子数据库 [6] - 启动废弃矿井甲烷治理,开展全国排放普查,制定差异化抽采利用方案并研究专项激励政策 [6]
碳中和周报(第186期)丨全球碳市场两项关键规则通过;英国与欧盟互联统一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00:45
全球碳市场规则 - 《巴黎协定》6.4条通过两项关键规则:基准线标准用于估算项目无机制时的排放量(基线),泄漏排放标准用于核算非预期排放增加 [3] - 新规则标志着全球碳市场体系更清晰可执行,为联合国监督下的碳交易提供制度保障 [3] 欧盟与英国碳市场互联 - 欧盟和英国决定连接各自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为净零排放和公平竞争奠定基础 [4] - 双方将建立机制实现排放配额协调与豁免权互认,涵盖发电、重工业、海运等高排放行业 [4] - 该机制允许双方商品免于征收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税项 [4] 中国甲烷控排政策 - 生态环境部将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控排,包括煤矿瓦斯回收、油气田甲烷管控及垃圾填埋场管理 [5] - 强化甲烷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更新排放因子 [5] - 加强甲烷控排宣传,通过"全国低碳日"提高企业和公众认知 [5] 地方动态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投用,初期以8吨/小时速度封存二氧化碳并驱动原油增产 [6] - 该项目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6] - 黑龙江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推进濒危物种保护及跨境合作 [8] 企业实践 - 伊利、腾讯、联想等企业发起"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发布《WISH2030美好宣言》涵盖十项可持续发展原则 [9] - 南方电网公布14个近零碳示范区案例,涵盖生产、办公等五类场景,提供"南网样板" [10] - 新能源入市政策(136号文)6月1日起实施,要求新能源项目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实行市场化定价 [11]
甲烷控排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控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6:33
甲烷排放现状与影响 -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势(GWP)约为二氧化碳的28倍 [1] - 工业革命以来甲烷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率约30% [2] - 2023年全球甲烷排放约5.8亿吨,其中煤炭相关排放达4000万吨 [5][6] 中国甲烷控排进展 - 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控排行动稳步推进,煤矿瓦斯利用量持续提升 [2] -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推动甲烷排放因子本土化研究 [2] - 修订《煤层气排放标准》,将禁止排放的瓦斯浓度限值从30%降至8% [2] - 2021-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181.8亿吨,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6.6% [6] 重点领域减排措施 - 煤矿领域:推动低浓度瓦斯(占总量80%)利用技术研发,但当前经济性不足 [7] - 油气领域:强化泄漏检测与修复,管控油田放空甲烷 [3] - 废弃物处理:提升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管理能力 [3] 减排效益与挑战 - 安全效益显著: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2010年0.798降至2022年0.044 [6] - 经济挑战:减排技术成本高,煤矿企业利润压缩导致动力不足 [7] - 政策需求:需完善配套政策和减排机制,加强基础科研投入 [7]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智能化监测网络体系 [4] - 强化甲烷与其他温室气体的协同管控 [4] - 通过自愿减排机制促进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低浓度瓦斯利用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