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LNG)
搜索文档
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迎来供本采暖季首船液化天然气
证券时报· 2025-11-01 02:20
10月31日,来自海外的"格拉斯哥"号LNG(液化天然气)船装载6万吨LNG靠泊在国家管网天津LNG接 收站码头。该船是国家管网为即将到来的采暖季接卸的首船液化天然气,将为华北地区冬季保供注入充 足"底气"。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国家管网天津LNG接收站计划接卸LNG船17艘次,接卸量约110万 吨,折合天然气16亿立方米,可满足2600万户家庭采暖季的用气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高市对特朗普表示禁运俄罗斯产LNG有困难
日经中文网· 2025-10-30 11:19
多位日本政府高官透露了上述消息。高市10月28日在东京元赤坂的迎宾馆与特朗普举行了会 谈。 日企的LNG运输船(资料图) 特朗普在首脑会谈的工作午餐环节向高市提出了禁止进口俄罗斯LNG的要求。俄罗斯产LNG在日本总 进口量中的占比接近9%。高市早苗认为,禁运可能影响日本的经济活动……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10月29日获悉,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美国总统特朗普 在10月28日的磋商中,提到了俄罗斯远东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项目"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 号"。高市已向特朗普传达,日本难以禁运俄罗斯产液化天然气(LNG)。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美国为了对持续进攻乌克兰的俄罗斯加强施压,要求七国集团(G7)配合实施对俄能源禁 运。特朗普在首脑会谈的工作午餐环节再次向高市提出了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要 求。 日本的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均向在俄罗斯远东从事天然气生产和液化业务的"萨哈林2号"项目 出资。 高市早苗认为,禁运可能影响日本的经济活动,因此日本不可能实施禁运。她向特朗普传达 了"如果日本撤出,只会让中国和俄罗斯高兴"的观点,寻求对方理解。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10月1 ...
日本新政府经济“闯关”挑战重重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04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对美交涉恐加剧财政负担。日美首脑会谈成为考验高市早苗外交手腕的最直接舞台,高市早苗决定通过 购买美国大豆、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及大米等展示积极合作意向。据报道,特朗普政府有意要 求日本将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由2%提高至3.5%。当前日本政府计划通过补充预算将 2025财年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2%,但资金来源尚无着落,如果该数字增加至3.5%,将再给日本财政 带来10万亿日元的重压。岸田文雄执政时期曾提出通过增税填补缺口的方案,因党内强烈反对而搁浅。 高市政府若在未确保资金的情况下强行提高防务预算,势必增加国债发行量,推高长期利率,引发日元 贬值与市场不稳。此外,在日美谈判成果中还有5500亿美元的投资仍属"悬案",如双方对投资理解仍不 一致,美方强势要求日本政府"真金白银"足额投资,将给日本财政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 日元贬值叠加物价上涨恐成为常态。高市早苗此前在接受采访时称,政府应该对货币政策负责,虽然具 体政策工具的选择权仍归属日本央行,但政府应确定政策方向。市场普遍认为,高市早苗主动干预式的 表态将使日本央行在10月份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以评估高市政府立场,避 ...
LNG运输船“绿能星”轮从盐城港滨海港区首航出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7:07
中新网江苏新闻10月28日电(杨宇 夏浩 陈述宇)28日上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17.4万立方米LNG运输 船"绿能星"轮从盐城港滨海港区顺利首航出境。 "绿能星"轮在盐城港滨 海港区LNG码头等待出海。李俊 摄 据了解,"绿能星"轮是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项目的三号船,总长299米,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标 准足球场,搭载4个-162℃的"超级冷库",可装载17.4万立方米LNG,可满足29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 求。该轮在上海长兴岛命名交付后,列入中国海油"绿能"船队。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已建成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 米,年处理能力超6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能源枢纽站。截至目前,中国海油盐城"绿能 港"累计接卸量突破800万吨,"绿能星"轮的顺利启航,是中国制造与边检效能的同频共振。 移民管理警察对"绿能 星"轮进行船体检查。李俊 摄 面对LNG船舶安全等级高、通关时效要求严的特点,盐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始终秉持服务发展、管理 优先的工作理念,通过"一船一策"精准对接、"三个提前"动态管控,实现船舶"零等待"靠港、"零延 时"作业。同时,盐 ...
俄油收入已腰斩,特朗普再补一刀,是为和平,还是为美国赚钱?
搜狐财经· 2025-10-28 14:52
前言 华盛顿近日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俄罗斯两大能源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 石油公司实施重大制裁。 这可不是以前那种不痛不痒的"象征性"制裁,用一位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专家的话说,美国这"24 小时内的行动,远超欧盟过去六个月的努力"。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招,是直奔"钱袋子"去的。 "锁喉":瞄准美元命脉 这次制裁的核心,是试图将这两家俄罗斯"现金牛"企业,踢出全球美元金融体系。 国际石油贸易绝大多数是用美元结算的,一旦你被禁止使用美元,就等于你卖出去的石油,收不回最有 价值的钱。 特朗普政府的官方说法很明确:俄罗斯依靠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的巨额收入,在乌克兰维持战 争,要和平就必须先切断这根"供血动脉",逻辑很简单:没钱,还怎么打仗? 此举一出,全球油价应声上涨。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出口压力,而乌克兰似乎也因此在谈判桌上,多了 一些看不见的筹码。 一张"一石二鸟"的牌 如果认为这仅仅是为了"促和",那恐怕就把事情想简单了,这更像是一场"一石二鸟"的精准布局。 第一只"鸟",是地缘政治,也就是乌克兰的"和平机会"。 这没得说,是摆在明面上的理由,通过经济"锁喉",迫使莫斯科在战场 ...
特朗普突袭俄两大油企,美国油价应声大涨,一场“油价豪赌”开始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10
10月22日,华盛顿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将对俄罗斯两大能源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制裁内容包括 冻结它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并禁止美国企业与这两家公司进行任何商业往来。 消息一出,国际市场立即出现波动,股市和油价应声跳涨。这一举措显然直指俄罗斯的"战争资金来源"。自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罗斯财 政收入和军事行动的核心支撑。特朗普此举,意图非常明确:通过切断这笔资金流,迫使俄罗斯在谈判桌上作出让步。 对特朗普来说,这既是一个"一石二鸟"的策略,也是一场高风险的"走钢丝"豪赌。在政治上,他希望向全球展示自己是一个强硬的外交家。尤其是在考虑到 他可能在2028年再次竞选总统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能够吸引鹰派选民的支持。在经济上,他需要稳住国内民众的"基本盘",而这个基本盘的核心就是美国 人对汽油价格的高度敏感。 然而,这场制裁最大的潜在弱点可能不在于俄罗斯的直接反击,而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控制住"俄罗斯的石油出口。特朗普并非孤军作战,欧洲联盟 几乎在同一时间也采取了措施,首次将目标指向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以及那支庞大而神秘的"影子船队"。 ...
美国商务部长: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用于基础设施
日经中文网· 2025-10-28 11:10
日美投融资框架协议 - 日美达成5500亿美元(约80万亿日元)对美投融资框架协议,资金将投向发电及管道等零风险基础设施 [2][6] - 电力及造船等领域的10至12家日本企业已开始探讨对美投资项目,首个项目最早于2025年年内敲定 [2] - 5500亿美元中的过半资金可能会用于电力项目和能源开发 [7] 具体投资领域与项目 - 首个项目将投向电力领域,由日本企业供应燃气轮机等,以提升美国因数据中心扩张而需求增加的发电能力 [6] - 阿拉斯加州的液化天然气开发项目是潜在投资对象,日本参与将获得LNG采购权,有助于实现能源自主 [7] 贸易与关税政策 - 美国商务部考虑引入针对半导体等领域的“各领域关税”,但对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和药品将保持15%的税率不变 [7] - 日美已达成共识将半导体和药品的关税税率降至最低水平,但未以明文形式确定 [8] 投资促进措施 - 为促进投资迅速落地,美国商务部将参与签证发放工作,企业可提交为建设工厂及培训美国员工而申请赴美的员工名单,由商务部发放签证 [7] - 此举旨在应对企业因难以获得工作签证而影响对美投资的担忧 [7]
美国LNG出口增长面临五重挑战!
搜狐财经· 2025-10-26 10:18
美国LNG出口强劲增长 - 1月至8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达到6900万吨,同比增长22% [3] - 1月至8月对欧洲的LNG出口同比飙升61% [3] - 出口增长受采暖季后欧洲补充库存、新能源发电缺口以及减少贸易顺差承诺等因素驱动 [3] 上游天然气供给挑战 - 美国页岩气主要产区(得克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等五州)2024年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3% [4] - 优质“甜点”资源逐步耗尽,导致未来页岩气开发难度增大、成本提高 [4] - 二叠纪盆地低成本伴生气预计在2030年至2040年间贡献美国天然气增量的30%,但产量可能在2040年前后回落 [5] - 先锋自然资源公司因主力产区优质资源即将开发完毕,于2023年以650亿美元出售给埃克森美孚 [4] 中游管道基础设施制约 - 现有州际管道输送能力难以满足从产区(如阿巴拉契亚页岩区)到墨西哥湾沿岸LNG液化设施的运输需求 [6] - 基础设施不足被切尼尔能源公司和金融咨询机构OEXN视为未来出口增长的关键制约因素 [6] - EQT能源公司以55亿美元收购Equitrans Midstream,以获得超过3000英里的管道设施,打通向东南沿海地区的供气路径 [6] - 新建管道项目面临环保组织强烈反对,据报告称若所有规划管道满负荷运行,其年碳排放量将超美国燃煤电厂与工业锅炉总排放的两倍 [7][9] 船运新规带来的限制 - 根据新规,2028年4月起1%的美国LNG出口须由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运输,2029年起1%须由美国建造的船舶运输,比例逐年递增至2047年的15% [10] - 目前全球682艘LNG船中仅1艘挂美国国旗,仅1艘为美国建造(现挂印尼国旗) [10] - 为满足2047年目标,需建造45艘LNG船,但全球331艘在建新船订单中仅1艘在美国 [10] - 美国缺乏造船能力、技术、供应链及专业人才,韩国船厂占全球LNG船建造份额的78% [11] 全球市场供需失衡风险 - 2024年全球LNG贸易增速放缓至1.1%,远低于2021-2023年4.1%的年均增幅 [12] - 中国1月至8月LNG进口量同比下降18%,欧洲进口总量相对稳定,近中期难现大规模增长 [12] - 预计2026年北美与中东将有4670万吨/年的新产能集中释放,可能推动市场形成供过于求局面 [13] - 机构预测全球LNG供应过剩最早于2027年出现,到2030年全球出口能力预计提高45%以上 [13] 投资过热对项目收益的影响 - 国际石油公司(如卡塔尔能源、沙特阿美)及基础设施投资机构(如KKR、GIP)加大对美国LNG项目投资 [15][16] - 巨额融资涌入可能导致材料成本(如低温钢)和人工成本上升,并可能延误项目进展 [16] - 成本上升与潜在的市场供给过剩导致的LNG价格下跌,可能大幅拉低未来项目的利润水平 [16]
中方确认参加APEC,加拿大突然示好,要和中方农业合作
搜狐财经· 2025-10-25 13:42
地缘政治背景 - 加拿大总理卡尼希望在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以推动在关键领域建立“战略关系”[1] - 此举被视为加拿大希望在中美可能的高层互动之前,先行一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 - 近期美加关系紧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10月23日宣布中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1] 中加关系历史与现状 - 中加关系在2018年孟晚舟事件后经历波动,双方互相对电动汽车、钢铁、铝制品、油菜籽、猪肉和水产品加征关税[3] - 近年来双方关系有所回暖,加拿大提出在关键领域建立战略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向务实合作方向发展[3] - 中加自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已有20年历史[3] 潜在合作领域:农业 - 加拿大希望扩大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贸易,尤其是油菜籽和乳制品[3] - 这些商品对加拿大农民和经济至关重要,过去曾与中国发生过摩擦[3] - 在APEC前与中方提前谈好,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关税争议[3] 潜在合作领域:能源与投资 - 加拿大是全球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国,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双方在能源领域有合作潜力[5] - 能源对加拿大是重要经济支柱,对中国则是确保安全和稳定的供应[5] - 加拿大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希望吸引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企业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5] 战略动机分析 - 加拿大此举与平衡特朗普贸易战的压力有关[7] - 卡尼注重务实和灵活,在APEC期间与中国对话有助于加拿大在中美之间获得更多外交空间[7] - 该战略本质是为加拿大自身利益:缓解关税压力,保护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同时在外交上争取主动[8] - 长期来看,加拿大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灵活调整立场[8]
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开始,中企炼油厂赫然在列,美欧围堵又升级
搜狐财经· 2025-10-24 19:14
这一次,他们不仅把目标再次锁定俄罗斯的油气出口,还首次直接将中国、印度及部分第三国的企业与银行拉入名单,指控它们协助俄罗斯规避现有制裁。 这项制裁的覆盖范围远超过之前几轮。具体来看,欧盟将制裁名单扩展至: 2家中国独立炼油厂; "中企被列入对俄制裁名单",欧盟已经公布! 名单里不再只有俄罗斯国企、军火商和银行,而是出现了中国炼油厂、贸易公司,还有分布在香港和中亚地区的商业银行!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同一天表态,美国也马上要上新一轮对俄制裁,只因为俄罗斯没有和美国达成一致。 这已经不是欧美第一次拉上中国企业连坐,但这一次的深度和范围明显不一样。中企正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不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象征性动作,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明显的"扩展升级"。 欧洲理事会在22日正式宣布,欧盟27国达成一致意见,批准了新一轮制裁方案,或就在近期开始实施。 1家中国贸易公司; 1家被控规避西方禁令的中国实体; 另外还有12家中国企业、3家印度公司,以及5家分别来自香港、巴拉圭、塔吉克斯坦的银行。 这些制裁对象并非军事企业,而是更多涉及能源、金融和技术供应链。 欧盟外交消息人士表示,这些企业被怀疑通过间接方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