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转型

搜索文档
影视股集体下挫,翻倍牛股连续20CM跌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09:5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0月10日开盘后主要股指走弱,创业板指下挫跌逾1%,沪指跌0.50%,深成指跌0.76% [1] - 贵金属、半导体芯片、有色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近4000只 [1] - 文化传媒指数下跌超1%,影视股延续跌势,果麦文化连续20CM跌停,万润科技跌超9%,横店影视跌超6% [1][3] 重点公司股价表现 - 果麦文化股价为48.96元,单日下跌12.24元,跌幅达20.00%,遭遇连续20CM跌停 [1][2][3] - 果麦文化年内涨幅曾超100%,但近期股价从52周高点97.50元大幅回落 [2] - 其他影视公司股价普遍下挫,万润科技跌6.80%,横店影视跌4.78%,博纳影业跌2.92% [3] 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同比下降13%,较2024年减少2.7亿元,规模为近五年倒数第二 [5] - 国庆档观影总人次5007.9万,同比下降4%,场均人次13.7,同比下降15% [5] - 平均票价下调至36.6元,为近5年最低,但降价未能有效带动观影人次增长 [5] - 档期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 [5] 重点影片票房与影响 - 果麦文化参与出品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仅7500多万元,位居国庆档第8名,低于市场预期 [4][5] - 国庆档票房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累计票房4.88亿元,其主出品方中国电影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7亿元,净亏损1.1亿元 [6][11] - 光线传媒作为第二出品方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7471万元,存在亏损压力 [11] - 暑期档大片《酱园弄·悬案》票房仅3.75亿元,导致出品方欢喜传媒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 [11][12]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仅13.4%,创历史新低,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提升至近44% [10] - 电影市场遇冷,第二季度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34.73%,清明档、五一档票房均明显回落 [11] - 其他娱乐方式增长强劲,国庆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总花费8090.06亿元,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增长34.1% [14] 公司战略调整与行业转型 - 万达电影联合游戏IP《恋与深空》在影院打造新场景,国庆期间超百万游戏玩家参与活动 [15] - 中国电影探索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推动话剧、音乐会等内容进影院 [15] - 电影项目融资难度加剧,业内对项目投资趋于谨慎,成本控制加强 [12][15] - 行业面临转型压力,需破解关键难点,使电影制作与旅游、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 [15]
缺乏爆款:电影国庆档同比下跌2.7亿元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0:21
(原标题:缺乏爆款:电影国庆档同比下跌2.7亿元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电影国庆档冷淡收场。 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同比下降13%至18.35亿元。作为对比,2021-2024年国庆档票房依次为43.88亿元、14.97亿元、27.35亿 元、21.0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同比下跌2.7亿元,规模处于近五年倒数第二。 此影片来看,今年国庆档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档期内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3.45亿元,《刺 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震耳欲聋》1.75亿元。 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国庆档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 爆款缺乏下,电影市场正走向更被动的局面。 还需看到,今年国庆档堪称"最划算"一年。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下调至近5年最低至36.6元。10月4日,新片集体降价。但仅《浪浪人生》降价后人次连续3日小幅增 长,部分影片单日票价环比降幅超9%,却未能带动人次增长。 此外,一线城市观影热情持续下滑。 灯塔数据显示。在今年国庆档,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仅13.4%,创下历史新低。作为对 ...
缺乏爆款:电影国庆档同比下跌2.7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20:16
电影国庆档冷淡收场。 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同比下降13%至18.35亿元。作为对比,2021-2024年国庆档 票房依次为43.88亿元、14.97亿元、27.35亿元、21.0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同比下跌2.7亿元,规模处 于近五年倒数第二。 此外,今年国庆档的收缩是全方位的。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该档期观影总人次5007.9万,同比下降 4%;场均人次13.7,同比下降15%。 此影片来看,今年国庆档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档期内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浴血 和平》4.50亿元,《731》3.45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震耳欲聋》 1.75亿元。 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国庆档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 爆款缺乏下,电影市场正走向更被动的局面。 背后是,今年第二季度电影市场遇冷,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 34.73%,清明档、五一档票房均出现明 显回落。 还需看到,今年国庆档堪称"最划算"一年。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下调至近5年最低至36.6元。10月4日,新片集体降价。但仅 《浪浪人生》降价后人次连续3日小幅增长,部分影片 ...
暑期档票房蓬勃复苏
经济网· 2025-08-08 11:34
暑期档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截至8月7日已突破76亿元,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1] - 《南京照相馆》成为最大黑马,累计票房突破18亿元,是春节档后票房最高影片 [1] - 暑期档定档影片达128部(含待映),其中剧情片45部,动画片29部,类型供给丰富 [1] - 灯塔AI票房预测显示暑期档市场热度将迎来新的高峰 [1] 头部影片与市场影响 - 《南京照相馆》豆瓣评分从8.5分上涨至8.6分,口碑发酵带动票房多次"逆跌" [1] -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南京照相馆》大幅超预期,有望给票房大盘贡献30亿元增量 [2] - 《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等同期影片因大盘热度提升带动观影增长 [2]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观众更倾向"择片而观",热门档期和大制作影片仍能吸引大量观众 [2] - 当前"单片扛市"现象反映电影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结构性换挡 [2] - 专家预计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将呈现"暑期档领跑、全年温和复苏"格局,暑期档有望冲击百亿元大关 [2]
《南京照相馆》带飞幸福蓝海:5交易日暴涨超110%后回落,电影业务贡献近九成营收
华夏时报· 2025-08-01 11:30
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表现 - 影片连续5日单日票房破亿元 工作日7月29日和30日出现逆跌行情 [1] - 猫眼专业版预测总票房连续5天上涨 最新预测达37.52亿元 [1][2] - 截至7月31日12时38分累计票房(含预售)超8亿元 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五并领跑暑期档 [2] - 豆瓣开分8.5分 目前升至8.6分 [2] 幸福蓝海股价波动 - 因投资《南京照相馆》 5个交易日收获4个涨停板 涨幅达112.95% [1][2] - 7月24日至30日连续五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100% 属严重异常波动 [1] - 7月31日股价随大盘走低 当日下滑8.29% [1][3] - 对比春节档《哪吒2》带动光线传媒8个交易日涨幅270.10% 本次上涨被指缺乏理性及长久性 [2][3] 公司业务结构转型 - 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贡献比例持续走高 从2020年47.26%升至2024年87.41% [5] - 电视剧业务受电视台采购能力减弱影响 积极向电影市场转型 [5] - 电影全产业链业务包括投资、制作、发行及院线经营 当前主要收入来源为院线发行和影城放映 [5] 院线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底旗下影城632家(直营133家/加盟499家) 银幕总数3785张 [6] - 院线年终票房排名全国第八 江苏省内市场连续十年第一 [6] - 2024年受行业整体遇冷影响 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下滑40.53% 净亏损1.92亿元同比扩大 [6] - 影城拓展坚持"深耕江苏、辐射全国"战略 重点提升长三角区域精品影院网络 [6] 公司其他影视项目 - 参投电影《唐探1900》于春节档上映 联合出品《人生开门红》于五一档上映 [7] - 参与投资电视剧项目《731》 非电影项目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40.40% 净利润7053.01万元同比增长694.06% [7] 暑期档市场环境 - 春节档后电影市场表现相对冷淡 暑期档大盘热度不温不火 [3] - 《哪吒2》带动2025年上半年票房位居历史第三 为2020年以来最佳表现 [3] - 今年暑期档其他电影表现欠佳 资本集中关注《南京照相馆》 [3]
对话新丽传媒田甜:市场增量在新的选题丨消费新浪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5 20:19
电影行业现状 - 2025年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创历史最佳纪录 主要受《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动 [2] - 2025年清明档票房同比下滑55.1% 档期内缺乏爆款 [2] - 在短视频冲击下 电影市场两极分化越发显著 [3] 公司战略与项目节奏 - 公司选题经过重重评审后才进入创作 项目节奏保持稳步前进 未出现疯狂扩张或减少 [6] - 电影投资绝对值相对往年持平 但选题部分更丰富 [7] - 项目周期变长 剧本打磨时间更久 制作环节通过精细化方式压缩成本 [8] 演员市场变化 - 整体开机数量下降 演员工作机会减少 [11] -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头部艺人和表现好的新人机会较多 腰部项目和演员机会同比减少 [12] - 头部演员筛选剧本更谨慎 合作方式转向"后验"模式 回报往后放以支持作品进入下游市场 [13] 宣发策略调整 - 宣发总预算未收缩 但投放策略更专业化细致化 视频类投放细分为多个小项 [14] - 宣发期后移 前期宣发周期从三个月缩短至一个月 后期宣发周期增长 [15] 项目风险控制与增量机会 - 公司通过专业投资过会体系、制作和宣发团队把控项目风险 项目话语权未完全交给导演 [16] - 市场增量在于创新 包括新类型、新选题、新故事和独特视听 公司依托阅文IP库拥有丰富选题选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