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飞驰人生3》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电影崩溃”?今年只拍了17部
新浪财经· 2025-10-28 21:11
韩国电影市场现状 - 韩国电影行业面临严重萎缩,全年仅开机17部电影,两年后恐无片可上映 [1] - 市场持续低迷,观影人次破千万的“国民电影”已绝迹,导致上游投资趋紧 [1] 中国电影大厂投资趋势 - 电影大厂集体进入投资冷静期,备案开机项目明显减少,但重磅项目背后仍有大厂身影 [2] - 猫眼2025年备案并开机的项目仅有《"骗骗"喜欢你2》,但其参与的待映存货仍超20部 [3] - 阿里影业(已改名大麦娱乐)投资谨慎,大项目仅开机张艺谋导演的《惊蛰无声》等1-2部 [4] - 万达、联瑞、博纳今年各自仅开一个大型项目,其中博纳的《四渡》体量相比往年降级明显 [6] - 光线传媒践行“抠门”投资,今年开机的非动画项目仅有两部,均由自家艺人主演 [6] - 中影今年开了《女足》和《流浪地球3》两个大项目,其余为扶持新导演的小体量项目 [8] - 电影票务巨头猫眼和阿里影业对演出市场投注更多精力,试图从演出市场分一杯羹 [8] 剧集资本进入电影市场 - 剧集资本以强势姿态撑起今年开机数量,新丽在电影圈加码,开机多部影片包括《情圣3》《神探之痕迹》等 [9] - 爱奇艺影业积极投资电影市场,开机了历史片《1840》及两部小体量影片 [11] - 视频网站构建自身电影风格,腾讯视频合作新导演开发项目如《戴珍珠项链的女人》 [11] - 剧集公司如哇唧唧哇通过与大麦娱乐合作投资《偷偷藏不住》电影版进军电影圈 [13] - 剧集公司进军电影市场的原因包括剧集市场利润下降需开辟新业务,以及很多剧集老板有电影梦 [16] 电影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动向 - 宣发公司麦特影业成为开机龙头,总计开机6部新片,其中多部为女性主演项目 [16] - 宣发公司不空娱乐涉足上游制作,成立影视公司并开机犯罪喜剧片《笑解迷心》,另备案两个AI题材项目 [18] - 经纪公司如泰洋川禾、天浩盛世通过成立或控股公司参与电影投资制作,但主演并非全是自家艺人 [18] - 导演公司如陈思诚的壹同制作和文牧野的梦将军公司开始主控小体量项目,开机《10间敢死队》和《魔方小姐》 [19] 电影市场转型与项目特点 - 当前电影市场处在转型期,过去的商业模式不再管用 [20] - 开机项目出现内容变化,剧集资本与上下游公司亲上阵带来一些有新意的项目 [20] - 大厂大片投资趋冷,分散投资到新的小项目上更能测试观众当下审美,为电影寻找新创作方向 [20]
韩国今年就拍了17部,中国谁还在拍电影?
36氪· 2025-10-28 17:41
韩国电影市场现状 - 韩国电影行业面临严重萎缩,全年仅开机17部电影,两年后可能无片可上映 [1] - 市场持续低迷,观影人次破千万的“国民电影”绝迹,导致上游投资趋紧 [1] - 韩国本土制作式微,大量有声量作品由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主导制作 [4] 中国电影大厂投资趋势 - 电影大厂集体进入投资冷静期,备案开机项目明显减少,但仍在参与重磅项目 [6] - 猫眼2025年备案并开机的项目仅有《"骗骗"喜欢你2》,但其主控发行《飞驰人生3》《熊猫计划2》等大项目,参与待映存货超20部 [7] - 阿里影业(已改名大麦娱乐)投资谨慎,大项目仅开机张艺谋导演的《惊蛰无声》等两部,备案开机项目仅有启用新人的《偷偷藏不住》电影版 [8] - 万达、联瑞、博纳今年各自仅开一个大项目,体量均有降级,例如博纳的《四渡》相比往年大片降级明显 [10] - 光线今年开机两部非动画项目,均使用自家艺人,继续践行“抠门”投资哲学 [10] - 中影今年开机两个大项目《女足》和《流浪地球3》,其余为扶持新导演项目 [12] - 猫眼和阿里影业等票务巨头将更多精力投向演出市场 [12] 剧集资本进入电影市场 - 剧集资本成为支撑今年开机数量的积极力量,新丽在电影圈加码,投资《情圣3》《神探之痕迹》《年夜“犯”》并主投《年会不能停2》 [13] - 爱奇艺影业在电影市场积极投资,开机历史片《1840》及两部小体量影片,被业内认为是仍在认真筛选剧本的公司 [15] - 视频网站构建自身电影风格,如腾讯视频合作新导演拍摄《戴珍珠项链的女人》 [15] - 剧集公司如哇唧唧哇通过投资电影版《偷偷藏不住》进入电影领域 [17] - 剧集公司进军电影市场原因包括剧集市场利润下降需开辟新业务,以及许多制片人怀有电影梦 [20] 电影产业链其他参与者动态 - 宣发公司麦特影业成为开机龙头,总计开机6部新片,多聚焦女性主演项目 [21] - 宣发公司不空娱乐通过新成立公司涉足上游制作,开机犯罪喜剧《笑解迷心》,并备案AI题材项目 [23] - 经纪公司如泰洋川禾、天浩盛世通过成立或利用旗下公司开机电影项目,意在转型拓展业务 [23] - 导演公司如陈思诚的壹同制作、文牧野的梦将军尝试主控小体量项目,开发有新意的内容 [25] - 当前开机项目内容出现新意,行业处于转型期,大厂投资趋冷促使资金向小项目分散以测试市场 [25]
猫眼娱乐(01896.HK)2025年中报点评:符合预期 电影大盘边际改善 关注下半年演出&电影单片释放
格隆汇· 2025-09-05 11:30
收入表现 - 25H1实现收入24.72亿元 同比增长13.9% 其中娱乐内容服务收入12.09亿元 同比增长18% 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11.8亿元 同比增长12.8% 广告服务及其他收入0.83亿元 同比下降17.3% [1] - 电影票务业务受益于行业大盘出票量同比增长17% 市占率保持稳定 [1] - 现场演出业务表现亮眼 本地演出部分品类GMV同比增长超80% 境外演出GMV同比增长超300% [1] 利润表现 - 25H1实现净利润1.79亿元 同比下降37%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下降33% [1] - 毛利率为37.9% 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主要受内容成本增加和演出投入加大影响 [2] - 销售费用绝对值同比下降12.2% 管理费用绝对值同比下降20.2% 显示降本提效持续推进 [2] 业务发展 - 电影内容投资方面 25H1主控宣发影片数量创历史新高 但部分单片表现一般对利润率产生拖累 [1] - 现场演出业务积极加大境内外票务和内容制作投入 下半年演出管线包括五月天、张艺兴、周深等艺人项目 [1] - 公司储备有《刺杀小说家2》《熊猫计划2》《浪浪人生》《匿杀》《飞驰人生3》等多部影片待上映 [2] 行业展望 - 电影行业自7月起出现明显边际改善 有望进入新一轮产品周期 [2] - 现场演出行业保持增长态势 公司正积极攫取市场份额 [2] - 预测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98亿元、53.71亿元、60.68亿元 同比增长13%、17%、13% [3] - 预计25-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亿元、6.71亿元、8.19亿元 同比增长52%、42%、22% [3]
电影市场这样,电影人全责
36氪· 2025-05-09 11:40
电影市场现状 - 五一档票房同比缩水五成 倒退至2017年水平 仅两部新片破亿 多部电影票房不及上映3个月的《哪吒之魔童闹海》[3][5] - 行业连续经历暑期档 中秋档 国庆档票房遇冷 今年除《哪吒2》外普遍表现不佳 反映内容质量问题是核心症结[5] - 香港导演作品集体过时 邱礼涛三部新片配备刘德华等顶级演员但最高票房仅1亿 徐克 林超贤作品春节档垫底[6] 内容创作问题 - 香港导演技法陈旧 《水饺皇后》将大女主创业故事拍成流水账式企业宣传片 未能挖掘人物勇气 决断等当代共鸣点[8][11] - 短视频题材处理轻浮 《人生开门红》拼凑喜剧 悬疑 社会现实元素 对直播乱象批判流于表面 未能触及网红真实困境[16][18] - 哭片类型失效 韩延豆瓣8分作品《我们一起摇太阳》仅收2亿 残障题材《不说话的爱》等新片市场哑火[19] 行业转型趋势 - 郑保瑞回归香港地域性题材后作品人文感提升 《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地票房近7亿 成近期最卖座港片[11][13] - 邱礼涛《拆弹专家2》因融入香港社会思考获口碑票房双收 证实商业片需结合创作者真实表达[13] - 动画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百亿票房带动备案激增 《奶龙》《喜羊羊》新作及马伯庸IP改编项目涌现[21] 未来项目储备 - 头部导演转向续集开发 韩寒备案《飞驰人生3》 宁浩筹备《疯狂的外星人2》 陈思诚回归悬疑赛道[21] - 暑期档较创新项目包括马伯庸IP《长安的荔枝》剧影联动 抗日题材《731》《东极岛》等非传统二战故事[23] - 行业预计经历两年阵痛期 市场将持续两极分化 少数口碑超预期影片占据大部分票房份额[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