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浪地球3》
icon
搜索文档
《东极岛》预测票房仅4亿,“中国式工业大片”还有救吗?
虎嗅· 2025-08-26 07:34
电影票房表现 - 电影《东极岛》上映3天票房破2亿但后续增长乏力 上映半个多月后总票房仅3亿出头 预测总票房大幅下调至4亿 远低于早期近十亿的预期 [1] - 同为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票房达30亿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15亿 《捕风追影》票房超10亿 均远超市场预期 [9] - 阿里影业巨制片单中多部电影票房不及预期 包括《异人之下》1.18亿 《焚城》2.58亿 《逆行人生》3.59亿 而《镖人》因补拍延迟上映 [23] 口碑与评价 - 《东极岛》豆瓣未开分但前列长评普遍仅一两星 预计难以获得高评分 而同期暑期档有5部影片豆瓣评分达8分+ 7分+影片包括《长安的荔枝》《奇遇》《坏蛋联盟2》等 [3] - 对比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豆瓣评分高达9.2 详细还原历史事件 而《东极岛》被批评虚构历史角色空虚 [16][17] - 《蛟龙行动》因口碑不佳(豆瓣6.2分)票房不足4亿 撤出春节档后重新剪辑推出特别版 但市场对撤档重映影片容忍度较低 [27][28] 制作与工业水平 - 《东极岛》制作耗时多年 投资数亿 工业属性突出 包括1:1实景还原沉没货轮和渔船 水下拍摄历时70天 研发"海洋系统" 交付超1000个视效镜头 [25][26] - 华语重工业大片数量稀少 近年仅《流浪地球2》《东极岛》《蛟龙行动》等不到十部 其中多数仍在制作中 [26] - 《流浪地球2》实现盈利 而《东极岛》和《蛟龙行动》均难以收回成本 [27] 行业竞争与市场策略 - 暑期档多数佳片采用大规模点映策略扩散口碑 包括《F1:狂飙飞车》《戏台》《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 豆瓣评分最低7.6 均分8.3 [8][9] - 《东极岛》未进行点映且豆瓣未开分 片方信心不足 与市场主流宣发策略背道而驰 [10] - 新一代导演作品如申奥《南京照相馆》在战争片呈现上更获认可 对比管虎等第六代导演风格存在代际差异 [5][20] 未来项目与行业前景 - 未来两年多部华语大片将上映 包括《抓特务》(冯小刚导演)《刺杀小说家2》(路阳导演)《志愿军3》(陈凯歌导演) 均具备10亿+票房潜力且工业属性突出 [29] - 《流浪地球3》定档2027年大年初一 目标票房30亿+ 有望冲击年度票房冠军 但需关注同期竞争压力 [30] - 行业对工业大片前景保持谨慎乐观 认为具体影片需以质量赢得市场而非整体唱衰 [31][32]
神坛上的陈佩斯:九十年代的因,今日的果
虎嗅· 2025-07-28 12:12
2025年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整体票房市场表现惨淡 陈佩斯新片《戏台》上映两天票房1 60亿 超过上映9天的《你行你上》但口碑褒贬不一 可能标志"陈佩斯神话"的落幕 [1][3] - 票房排名显示《南京照相馆》上映3天3 55亿领跑 《长安的忍枝》上映10天4 73亿 《罗小黑战记2》上映10天2 37亿 《F1 狂飙飞车》上映31天3 66亿 [3] - 《戏台》综合票房2878 72万 占比13 5% 排片占比11 8% 低于头部影片但高于《喜半半与友太狼之异国破映》(3009 2万)等新片 [3] 喜剧之王退出影坛的影响 - 陈佩斯1998年《好汉三条半》票房失利后退出影坛 赵本山1999年《男妇女主任》获奖后也退出 主要原因是九十年代偷票房现象严重导致回报难以为继 [12][13][14] - 两位喜剧之王退出导致市井和草根类电影在商业市场绝迹 电影类型转向城市小资和中产群体 造成中间市场薄弱的问题 [4][5] - 九十年代国产片产量从1990年126部降至1994年148部 年度总票房从22 2亿降至11亿 观众人次从162亿锐减 反映市场寒冬 [16] 电影市场结构性问题 - 当前电影市场过度依赖头部导演和作品 中间作品往往向上缺乏视听效果 向下不接地气 容易沦为捧人或讨好特定群体的产物 [5] - 群众题材电影缺位导致中间市场填充不足 与好莱坞B级片 日韩粉红电影等形成对比 影响行业养人养技术的蓄水池功能 [24][25] - 房地产时代带来影院建设热潮 但资本化和娱乐化让电影脱离群众 转向各种圈钱电影和议题电影 进一步加剧中间市场问题 [23][25] 历史发展脉络 - 八十年代娱乐片占比超六成 但主流批评认为"低级庸俗" 第四代第五代导演专注"作者表达" 实际挥霍国有制片资源 [6][7][8] - 1993年发行制度改革后 影院为生存偷票房 加剧行业困境 与好莱坞引进片(如《亡命天涯》2500万)形成冰火两重天 [14][16][18] - 《英雄》开启国产大片时代 但真正转机是房地产带动影院建设 《阿凡达》《泰囧》等推动市场复苏 但结构性问题未解决 [21][22][23] 行业现状与未来 -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呈现向3D动画第一工业国发展的势头 《流浪地球3》和载人登月可能带来新一轮工业电影井喷 [30] - 但老问题如制作成本膨胀 娱乐化脱离地气等仍需解决 需要平衡工业化进步与内容接地气的关系 [31] - 香港电影工业化探索(《风云》《蜀山传》)因亚洲金融危机失败 2022年《明日战纪》再次尝试未果 反映类似困境 [29]
中国影视产业重心南移,“江浙沪”成了最大赢家?
虎嗅APP· 2025-05-31 18:30
中国影视产业重心南移 核心观点 - 中国影视产业呈现"南升北降"格局,长三角地区成为项目聚集地,北方影视基地如青岛东方影都、北京怀柔等面临空置困境 [3][5][7] - 产业南移由政策扶持、产业集群效应、交通便利性及性价比共同驱动,横店辐射形成的长三角产业链协同优势显著 [16][17][18] - 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行业下行周期中影视基地生存的关键,北方重资产投入的产业园面临成本回收难题 [21][22] 北方影视基地衰退原因 - **项目锐减**:青岛东方影都2024-2025年仅3部电影立项,综艺项目自《舞台2023》后断档,怀柔基地1/3剧组为短剧 [7][9] - **成本劣势**:青岛影棚租金达2-5元/平米/天,千万级场租门槛劝退中小剧组,南方普遍低至1元/平米/天 [11] - **地理局限**:北方季节性气候影响拍摄,青岛交通非枢纽属性增加转场难度,长三角可实现"一日达"资源调度 [12][13] 长三角崛起关键因素 - **产业集群**:无锡影都2024年承接20+项目,湖州承接横店溢出古装剧,苏州聚焦短剧,扬州布局电影基地 [16] - **政策红利**:江苏省对获奖影片最高奖励500万元,票房超1亿影片追加300万补贴,无锡提供注册至龙标全流程服务 [18] - **服务优化**:无锡影都协调周边酒店将剧组住宿成本压至100元/晚,整合景区资源提供外景支持 [21] 行业转型方向 - **轻资产运营**:10-20个中小型影棚组合更适应当前市场,外包服务降低人力成本,避免东方影都式配套闲置 [22] - **业态多元化**:北方基地转向短剧承接,南方依托横店资源保持电影/综艺/剧集全品类覆盖 [7][16] - **成本重构**:南方通过集群效应降低群演、设备调度边际成本,形成租金与服务综合性价比壁垒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