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造
搜索文档
实探吉林商品粮基地: 黑土粮仓 秋收正酣
证券时报· 2025-10-14 02:08
文章核心观点 -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通过秋粮丰收、科技种田、盐碱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重举措,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关键作用 [1][7][9] 粮食生产现状与成就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2024年达到853.2亿斤(同比增加15.9亿斤),首次跨上850亿斤台阶,全国排名第4位 [7] -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8780.7万亩(同比增加42.3万亩,增量全国第2,增幅主产省第1),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和“19连增” [7] - 粮食商品率高,调出率超60%,全国每10斤商品粮中有1斤来自吉林 [1] - 在2024年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7] 区域生产案例与增产表现 - 梨树县(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2025年预计粮食产量44亿斤(比上年增加0.73亿斤),玉米播种面积340.1万亩,占粮食产量94%以上 [2][3] - 凤凰山合作社玉米产量超3万斤/公顷,同比增加1000斤/公顷,示范田单产提升明显 [2][4] - 大安市通过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硅谷农业2025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预计亩产突破550公斤(2024年为500公斤/亩) [3][5] - 白城市大安市累计实施盐碱地项目27个,新增耕地19.57万亩,年增粮食产能2.35亿斤 [9] 科技与创新驱动因素 - 推广科学种田方法,包括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一喷多促等 [4] - 应用智能监测系统与农机远程监测,实现肥料精准施用、农机精准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4][6] - 加强种业创新,建设寒地育种中心和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培育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耐盐碱水稻等品种 [5] - 利用有机硅功能肥改良盐碱地,改造后稻田达到高产田标准 [5]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2025年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新增200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新增100万亩 [7] -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目标2035年粮食产能跨上千亿斤台阶(增产200亿斤可供全国居民食用半个月) [8] - 争取国家资金16.26亿元,对5类智能农机给予购置补贴、25类机具纳入报废更新补贴,加快农机迭代更新 [6] - 规划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2035年目标新增耕地365万亩(白城市可开发盐碱地347万亩) [8][9]
构筑"潜在粮仓" 农发行大庆市分行推动盐碱地改良
证券日报· 2025-07-03 10:02
盐碱地改造项目 - 大庆市域内存在多处盐碱化土地,植被稀疏,积水成洼,碱斑四现,防风固沙能力差,既危害草原生态,又易导致农作物低产 [1] - 盐碱地改造是一项涵盖"建立排灌、电力铺设、田块划分、铺设田间道路、深耕平整土地、泵站建设、喷洒土地改良剂、培肥土壤、农作物种植"在内的综合性工程,资金需求量巨大 [1] - 2024年已有面积2531亩的盐碱地被改造为2088亩水田,种植水稻后,测产达到每亩858斤,总产量突破160万斤 [2] 金融支持 - 农发行大庆市分行为盐碱地改造项目审批贷款,累计投放包括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内的农地贷款0.15亿元,农地贷款余额10.64亿元 [2] - 创新"农地+"系列融资模式,全力支持盐碱地综合治理,为改造项目赋能增效 [1] - 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为盐碱地改造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1] 技术改良 - 采用脱硫石膏改良技术,改良后土壤的pH均值由10.1降至7.8,含盐量、碱化度等指标均符合水稻种植条件 [2] - 经平整后的盐碱土地再经抛洒改良材料、灌水打浆、排水等多道程序,完成"洗盐洗碱",土壤指标检测数据显示改造后已达到水稻种植土壤标准 [1] 项目成效 - 实现当年改良、当年达产、当年验收、当年入库的喜人成就 [2] - 构筑粮食增产"潜在粮仓",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