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真实投入
icon
搜索文档
伐谋方法论|构建“真实投入”指标,把握景气投资机遇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03 08:19
新能源汽车行业演进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演进呈现三阶段路径:可行验证期始于2008年全球技术突破与中国政策补贴合力推动[5],产品突破期随核心车型量产与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加速[5],渗透率爆发期由规模化应用驱动产业估值体系重构[5] - 2008-2012年行业受政策波动主导,中国启动"十城千辆"示范工程但完成率仅30%[6],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因现金流不足破产[6] - 2012-2018年政策支持成为核心驱动力,四部委对新能源乘用车补助3.5-6万元/辆[8],但2017年出现动力电池产能严重过剩(装机量18.1GWh vs 产能200GWh)[8] - 2018年后进入产能泡沫与国际围堵阶段,2023年比亚迪秦PLUS DM-i实现"油电同价"[10],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2023年高点下跌81%[10],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10] 光伏行业周期特征 - 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三轮周期:首轮周期因欧美"双反"受挫(2012年美国征收18.32%-249.96%反倾销税)[15],第二轮周期依托国内政策与单晶技术突破实现平价上网[16],第三轮周期在碳中和目标下开启高成长通道[19] - 政策催化方面,2013年国务院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装机1000万千瓦[16],2020年习近平宣布碳中和目标推动行业加速发展[19] - 技术迭代方面,2023年开始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行业进入技术驱动降本增效与产能深度调整的再平衡阶段[12] 半导体产业发展阶段 - 中国半导体行业历经三轮跃迁:国产化起步期构建基础制造能力[23],需求觉醒期实现关键制程与封测突破[23],技术突围期聚焦先进制程与第三代半导体[23] - 政策支持包括2000年国务院发布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24],2014年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26],2020年对28nm以下企业实施十年企业所得税免征[28] - 技术突破方面,2012年华为海思推出K3V2四核处理器[26],2018年长江存储实现32层NAND Flash量产[26],中芯国际2020年登陆科创板时已具备28nm工艺量产能力[28] 移动互联网与光模块 - 移动互联网呈现三阶段演进:4G牌照发放催生生态级应用爆发[35][37],用户规模触顶后进入调整期[35],当前转向企业服务与全球化生态布局[35] - 光模块行业遵循代际跃迁规律,400G/800G技术驱动产业扩张[37],国产化进程实现显著降本[37],当前处于800G加速渗透与1.6T技术切换关键期[37] 新兴产业投资方向 - 重点关注六大方向:固态电池&硅碳负极、生物制造、低空经济、AI应用、AI硬件载体、AI算力支撑[40] - 投资框架强调"现金流改善→产能建设→盈利释放"链式验证[1],运用Geske期权模型量化技术代际差价值[2],捕捉产业从主题共识向业绩兑现的转换节点[1]
晨报|“对等关税”落地/价格机制市场化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03 08:19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对华实际关税税率抬升至54%,略高于市场预期 [1] - 受影响较大的地区包括欧盟(20%)、越南(46%)、中国台湾(32%)及东南亚国家 [1] - 政策保留谈判空间,可能是美方视角下双边关税差异的阶段性"终点" [1] - 市场恐慌情绪一次性到位,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地执行及新政策出台 [1] - 中美关系可能从"制裁-反制裁"转向"管控分歧-防风险" [1] 价格治理机制改革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强调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2] - 能源、公共事业、农产品、公共服务、数据要素等领域价格机制将优化 [2] - 在"2%左右"价格目标指引下,政策有望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2] 公用环保行业 - 电力、水务、燃气等公用事业价格有望更加市场化 [3] - 大水电因市场化程度低、低成本优势突出,预计受益于电价及收入提升 [3] - 水务、燃气行业价格传导滞后问题有望缓解,改善行业回报稳定性 [3] 物业服务行业 - 重庆物业费强限价政策预计不会全国推广,政策鼓励优质优价 [6] - 物业服务板块处于估值和盈利双重低点,未来向上弹性较大 [6] - 作为红利品种,物业服务公司安全边际显著 [6] 债市投资 - 政府债期限向超长期倾斜,利率震荡上行加剧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7] - 25Q1利率上行导致债券投资收益骤降,部分银行通过释放OCI浮盈调节利润 [7] - Q2政府债发行高峰或迫使银行售出长债,成为长债持续利空因素 [7] 景气投资机遇 - 提出"现金流改善→产能建设→盈利释放"投资框架,识别产业业绩兑现节点 [8] - 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科技制造领域 [8] 食品饮料行业 - 25Q1大众品需求同比走弱,成本端大部分原材料同比仍有下降红利 [9] - 乳品需求偏弱,餐饮供应链竞争激烈,饮料竞争温和,零食春节错峰放缓 [9] - 25Q2预计收入环比改善,看好乳品、饮料、零食板块及高股息主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