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基负极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23+报告嘉宾剧透!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
DT新材料· 2025-05-25 22:58
固态电池行业趋势 - 全球能源转型与新兴市场爆发推动固态电池成为战略布局高地,其优势包括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快充性能和宽温域性能[1] - 固态电池技术正在重构电池产业链竞争格局,带动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干法电极等新材料新技术发展,孕育万亿级市场[1] - 行业核心诉求聚焦低成本与高性能化双重目标,需通过原料选材、界面设计、AI赋能等多维度创新实现突破[1] 技术突破进展 - 邹如强团队开发xLi₃N-TaCl₅非晶固态电解质,使全固态电池在-60℃稳定循环200小时[5] - 周豪慎团队通过Li₄.₂InCl₇.₂电解质实现室温四电子固相转化化学,突破全固态锂碘电池瓶颈[6] - 吴忠帅团队开发高熵硫化物电解质Li₂₀/₃(GeSiSb)₁/₃S₅I,为宽温域高载量固态电池奠定基础[7] - 中科固能研发全球首款可卷对卷生产的硫化物电解质膜,厚度15-25μm,离子电导率3.82mS/cm[20] 产业化动态 - 东风汽车计划2025年8月在奕派/纳米车型装车试验全固态电池,满电续航突破1000公里[18] - 金羽新能"扶摇"系列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40Wh/kg,"无际"无负极电池已批量交付[20] - 江苏固芯实现400Wh/kg固态电池量产,产品通过枪击测试并应用于特种领域[22] - 碳一新能源投建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基地,采用CVD工艺,预计年产值超百亿[23] 材料创新 - 黄少铭团队开发DTT嵌入MOF的硫宿主材料,提升金属电池性能[9] - 刘俊昊开发电致热冲击法制备硅纳米线,实现超快速生产[15] - 崔超婕团队突破流化床制备微米级多孔炭技术,解决颗粒团聚难题[16] - 杨植团队研究碳纳米管与硅碳负极协同效应,提升快充性能[17] 产业链布局 - 会议汇聚吉利/广汽/万向/中车等头部企业,覆盖从材料到整车的全产业链[3] - 金羽新能与逸飞激光合作开发全极耳方形铝壳固态电池,强化设备-工艺协同[21] - 四川华宜清完成A轮融资,聚焦低成本高容量硅碳负极研发[22] - 行业加速产学研融合,23位顶尖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5][6][7][8][9][10][11][12][13][14][15][16][17][19][20][21][22][23][24]
硅基负极4大企业获资本加注
起点锂电· 2025-04-07 18:35
硅基负极产业化进展 - 头部负极企业如贝瑞特、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加速技术攻关及项目落地,推动硅基负极低成本化[2] - 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快充电池等技术成熟度提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布局释放硅基负极需求信号[2] - 高端数码、电动汽车、无人机市场爆发驱动硅基负极商用提速[3] 资本关注与融资动态 - 2025年3月以来硅基负极领域至少4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数量和金额显著高于其他赛道[4][5] - 北京壹金新能源完成B轮融资,聚焦硅基负极材料及固态电池技术,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并在江西建设千吨级生产线[6][7] - 四川华宜清创完成A轮融资,独创"一步法"硅碳负极制备技术,已实现2000mAh/g容量硅碳负极量产[8][9][10] - 合肥启宸新能完成天使轮融资,研发多孔碳/硅碳负极材料,一期千吨级产线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11][12][13] - 苏州纽姆特纳米完成B轮融资,专注流化床反应器研发,解决硅基负极生产一致性问题[14][15][16][17][18] 市场现状与挑战 - 硅基负极价格显著高于传统材料:球磨法硅碳负极26万元/吨,CVD法硅碳负极88万元/吨,而高端人造石墨不超过6万元/吨[20] - 规模化生产降本是行业中长期发展主旋律[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