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镍三元正极
icon
搜索文档
国轩高科: 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5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384,163,346股新股,每股发行价格为19.01元,募集资金总额为7,302,945,207.46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72,090,121.84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230,855,085.62元 [1] - 募集资金已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专户存储管理 [1] 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募集资金的存储、审批、使用与管理进行规范 [1] - 公司与国泰海通证券签署保荐协议,由后者担任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并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2] - 公司与多家银行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和《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协议履行无问题 [2][3]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2022年公司将募投项目从"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变更为"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实施主体和地点均调整 [4] - 2025年公司将"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进一步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实施主体未改变 [5][6] 募集资金专户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账户用途包括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6] - 公司对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涉及金额合计13,417.27万元(含利息) [6][7] - 补充流动资金账户余额305.08万元(含利息)已转入公司一般户,相关专户完成销户 [7] 募集资金专户注销 - 公司已完成"国轩材料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节余资金转出及专户销户 [7] - 募集资金专户注销后,相关监管协议相应终止 [8]
华为认证“固态电池”第一合作方+供应商,已实现批量出货,即将起飞
新浪财经· 2025-06-23 16:28
固态电池行业概述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长寿命等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 [1] - 全球车企、电池企业竞相布局固态电池,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双轮驱动产业发展 [1] - 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成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动力源 [5] 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5年4月工信部印发《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此前已投入60亿全固态专项研发资金 [3] - 工信部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进行中期审查,2025-2026年为中试线落地关键期 [3] - 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暨2025先进电池材料与智能装备技术展于2025年6月19-20日举行 [3] - 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将于6月25日在苏州召开,聚焦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 [4] 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 - 容百科技:国内高镍三元材料龙头,与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高镍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技术迭代 [8] - 当升科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客户包括三星SDI、LG化学等国际锂电巨头 [8] - 厦钨新能:正极材料领域技术领先者,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高镍三元等材料 [8] - 中科电气:负极材料龙头,硅基负极技术领先,市占率超60%,已应用于固态电池体系 [8] - 华为固态电池第一合作商: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供应商,2025年已实现批量出货,业绩暴增15698.12% [9]
容百科技(688005)2024年及25Q1业绩点评:业绩出现波动 待新材料业务提供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5-22 14: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0 88亿元 同比下降33 4% 实现归母净利润2 96亿元 同比下降49 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 44亿元 同比下降52 6% [2] - 24Q4实现营收37 64亿元 同比下降7 81% 环比下降15 1% 实现归母净利润1 80亿元 同比扭亏 环比增长69 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 55亿元 同比扭亏 环比增长67 9% [2] - 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 15亿元 出现亏损 [2] - 下修2025-2026年EPS为0 70元(-0 04)、1 02元(-0 02) 新增2027年EPS为1 50元 [2] 三元正极业务 - 2024年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95 3万吨 同比下滑1 6% 海外市场三元占据约90%市场份额 [3] - 2024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约12万吨 同比增长20% 全球市占率超12% [3] - 2024年三元正极业务全年盈利5 04亿元 25Q1盈利约6800万元 [3] - 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连续数年位列行业首位 龙头地位稳固 [1][3] 新产品布局 - 2024年在固态电池、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 75亿元 [3] - 25Q1锰铁锂产能已实现满产满销 钠电层状材料获千吨级订单 聚阴离子获百吨级订单 [3] - 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获多家国内外客户认可 [3]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预计2025年四季度竣工 2026年初放量投产 [3]
宁德时代、先导智能、贝特瑞,三大固态电池项目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05-15 22:54
固态电池领域重要进展 - 宁德时代预计到2027年有望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 [1]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 正在推进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 [1] -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有助于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机遇 [1] 先导智能技术突破 - 先导智能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 实现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关键设备覆盖 [1] - 先导智能已向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电池客户交付固态电池生产设备 并获得重复订单 [1] - 先导智能业务涵盖锂电池、光伏、3C智能装备等领域 锂电池设备和光伏设备是核心业务 [2] - 先导智能客户覆盖宁德时代、特斯拉、大众汽车、LG、松下电器等全球知名企业 [2] 贝特瑞材料解决方案 - 贝特瑞首次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涵盖正极、负极、电解质三大核心材料体系 [2] - 贝特瑞固态电池材料均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 可应用于数码、动力领域 [2] - 贝特瑞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2] - 贝特瑞于2021年11月在北交所上市 [2]
容百科技:目前出口美国产品主要来自韩国工厂
起点锂电· 2025-05-08 18:3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64亿元,净利润-405万元,主营正极材料业务取得积极进展 [1] - 公司全球化布局优势显现,韩国基地持续出货,欧洲波兰项目启动,产品覆盖低空经济领域 [3] - 公司在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送样测试 [1][17] - 钠电业务加速推进,年内将建成6000吨示范产线,预计2026-2027年实现产能突破 [2][12] - 锰铁锂业务满产满销,一代产品获万辆汽车配套订单,二代产品完成百公斤级验证 [4] 三元材料业务 - 公司是国内唯一在海外拥有大规模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的企业,韩国基地持续大批量出货 [3] - 欧洲波兰项目已启动,中镍产品获国内大客户订单,欧洲产能被提前锁定 [3] - 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批量化出货,覆盖国内外头部飞行器企业 [3] - 2025年一季度三元业务盈利约4700万,环比下降主要因销量减少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 [7] - 韩国一期产能2万吨已满产,二期4万吨正在调试,预计下半年达产 [9] 锰铁锂业务 - 受动力客户订单增加及新国标政策影响,现有产能实现满产满销 [4] - 一代产品在电动汽车市场实现量产突破,获万辆汽车配套订单 [4] - 二代产品完成百公斤级批量验证,快充性能取得突破 [4] - 预计四季度将有更多高端车型使用锰铁锂与三元掺混产品 [8] - 当销量突破万吨级后,依托规模化效应有望实现盈利 [8] 钠电材料业务 - 产品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获千吨级层氧材料订单 [5] - 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湖北仙桃年产6000吨生产线改造稳步推进 [5] - 产品迭代延伸至电池应用及BMS系统革新,聚焦市场导入 [2][12] - 年内建成6000吨示范产线,预计2026-2027年实现产能突破 [2][12] - 2025年一季度钠电产品放量及相关费用增加扩大了新业务亏损 [7] 固态电池业务 - 半固态电池领域持续稳定出货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6][17] - 全固态电池领域重点研发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 [6][17] - 2025年一季度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送样测试 [1][17] - 正在仙桃基地推进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建设 [1][17] - 已完成电解质连续式生产的产线设计,部分量产设备完成带料验证 [6] 全球化布局 - 韩国工厂受关税影响较小,出口美国产品主要来自韩国基地 [1][10] - 欧洲订单主要来自国内头部客户、日韩在欧布局企业及欧洲本土电池厂 [16] - 深化与印尼、欧洲上下游企业合作,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11] - 协同北美大型客户参与其全球供应链体系构建 [11] - 2026年欧洲工厂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中镍材料出货规模 [14] 技术研发进展 - 加速中镍产品研发,计划2025年下半年实现批量出货 [14]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全固态体系中容量达300毫安时每克 [18] - 锰铁锂完成快充技术研发,可满足4C以上快充需求 [20] - 持续开展NCMA材料研发,已有相应产品出货 [21] - 协同大客户推进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发,产品实现公斤级送样 [21]
北京硅碳负极公司完成数亿元融资
起点锂电· 2025-05-04 17:04
公司融资动态 - 壹金新能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由国投招商领投 国中资本联合投资 [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硅碳负极产能建设 加速产品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 [1] - 公司计划新增万吨硅碳年产能 进一步巩固在下一代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优势 [1][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材料及下一代电池技术研发与生产 核心产品包括硅基负极材料 高镍三元正极及固态电池技术 [1] - 业务覆盖消费电子 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 [1] - 已获得宁德时代 上汽集团 欣旺达 基石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并导入宁德时代 比亚迪 ATL等大厂供应链 [2] 公司背景与产能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总部位于中关村科技园 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 - 目前拥有江西宜春和山西太原两大生产基地 [2] - 硅碳负极材料主要满足新能源汽车 消费电子 机器人等行业对高比能电池材料的爆发式需求 [1]
容百科技2025年一季报详述业务拓展 开发富锂锰基材料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4:42
公司业绩 -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显著收窄 [1] - 剔除钠电、前驱体、锰铁锂等新业务投入影响,三元业务盈利约6800万元 [1] 三元材料业务 - 全球化布局优势显现,产品进入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领域 [1] - 韩国一期出货环比增加16%,日韩大客户实现批量出货,二期进入试产阶段 [1] - 波兰项目启动,计划建设成全欧洲首个零碳工厂 [1] - 产品覆盖国内外头部飞行器企业,高能量密度需求提升将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 [1] 锰铁锂业务 - 现有产能满产满销,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74% [2] - 一代产品在EV市场量产突破,获得万辆汽车订单 [2] - 二代产品完成百吨级批量验证,实现4C快充性能突破 [2] 钠电材料业务 - 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领域卡位领先,获得层状材料千吨级订单及聚阴离子百吨级订单 [2] - 预计二季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2] 固态电池业务 - 半固态用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批量出货 [2] - 全固态电池领域围绕硫化物电解质及正极材料持续研究 [2] - 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满足400Wh/Kg电芯需求 [3] - 业内首家开发全固态电池用高能量密度富锂锰基材料,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应用 [3]
硅基负极4大企业获资本加注
起点锂电· 2025-04-07 18:35
硅基负极产业化进展 - 头部负极企业如贝瑞特、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加速技术攻关及项目落地,推动硅基负极低成本化[2] - 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快充电池等技术成熟度提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布局释放硅基负极需求信号[2] - 高端数码、电动汽车、无人机市场爆发驱动硅基负极商用提速[3] 资本关注与融资动态 - 2025年3月以来硅基负极领域至少4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数量和金额显著高于其他赛道[4][5] - 北京壹金新能源完成B轮融资,聚焦硅基负极材料及固态电池技术,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并在江西建设千吨级生产线[6][7] - 四川华宜清创完成A轮融资,独创"一步法"硅碳负极制备技术,已实现2000mAh/g容量硅碳负极量产[8][9][10] - 合肥启宸新能完成天使轮融资,研发多孔碳/硅碳负极材料,一期千吨级产线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11][12][13] - 苏州纽姆特纳米完成B轮融资,专注流化床反应器研发,解决硅基负极生产一致性问题[14][15][16][17][18] 市场现状与挑战 - 硅基负极价格显著高于传统材料:球磨法硅碳负极26万元/吨,CVD法硅碳负极88万元/吨,而高端人造石墨不超过6万元/吨[20] - 规模化生产降本是行业中长期发展主旋律[21]
锂电龙头净利狂增600%
起点锂电· 2025-02-20 18:41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新技术与新工艺探索 [2][3] - 活动由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主办 规模预计超过500人 [4] - 论坛将涵盖圆柱电池产业链企业巡访 包括国轩高科 利维能 欣旺达锂威等16家企业 [8] 容百科技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0 83亿元 同比下降33 43% 净利润2 92亿元 同比下降49 69% [3] - 业绩下滑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传导至产品售价下降及上半年盈利承压影响 [5] - 下半年业绩显著改善 第四季度净利润1 76亿元 同比增长602 5% 环比增长65 8% 创年内新高 [5] 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海外工厂盈利贡献:韩国工厂2万吨/年产能四季度实现单月满产并首次盈利 二期4万吨/年产线2025年试生产 [5] - 欧洲波兰项目完成低成本并购 北美子公司完成注册 [5] - 三元材料全年销量12万吨 逆势增长20% 全球市占率超12% 受益于4680大圆柱电池装车及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锰铁锂材料销量翻番 向大动力市场渗透 钠电材料获海内外客户认证 预计2025年大规模量产 [6] - 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获多家客户认证 [6] - 中镍高电压单晶产品工艺突破 获客户认可 9系超高镍产品累计销售2 7万吨 [6] 客户结构优化 - 海外客户占比提升 与全球前六大电池/电动汽车客户中的五家建立合作 [6] - 海外客户累计销售量超2万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