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金融
搜索文档
老套路撬不动Z世代?银行扎堆小红书的流量与合规之考
南方都市报· 2025-11-21 10:16
在月活用户超3亿的小红书生态中,银行"蓝V"军团再度扩容。近期,多家银行相继入驻这一社交平 台,叠加早期布局者,行业布局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类 金融机构在小红书开设的官方账号超200个,其中银行总行、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账号已突破65个,覆 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及跨境机构,构建起"总行+条线+分行"的三级运营矩阵。 但光鲜的布局数据背后,多数银行的内容运营仍未跳出"宣传理财产品+派发粉丝福利"的传统框架。这 些试图用老套路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尝试,在Z世代主导的社交生态中早已"水土不服",难以真正打动追 求价值认同的年轻客群。 有业内人士直言,银行业围绕"场景化运营"的转型大幕虽已拉开,但转型的核心命题尚未破解:如何将 平台粉丝有效转化为稳定的月活客户?如何把社交赛道的流量红利,真正转化为业务增长动力?这两大 问题,或许才是银行在用户代际变迁浪潮中,实现战略破局的关键所在。 从"卖理财"转向"种草生活" 事实上,银行入驻小红书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20年前后,就有股份行和城商行在小红书开设蓝V账 号,试水年轻化营销。但自2025年以来,银行业与社交平台的融合日益深化, ...
银行扎堆入驻小红书 解锁营销新路径
证券日报· 2025-11-19 23:49
行业趋势:银行集体入驻社交平台 - 银行业与社交平台融合深化,小红书成为重要阵地,目前银行总行、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在该平台开设的官方账号已超过65个 [1] - 近期浙商银行、大华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相继入驻小红书,加入较早布局的招商银行、江苏银行等机构行列 [1][2] - 这一趋势本质上是银行业在Z世代崛起背景下对“社交金融”新生态的集体响应,是应对用户代际变迁、重构品牌沟通方式的战略调整 [1] 运营策略:场景化与内容创新 - 银行在小红书的运营核心打法是“场景化”,摒弃侧重金融产品宣讲的传统模式,聚焦理财知识解读、市场热点分析,以通俗语言拆解专业内容 [1] - 运营模式呈现多样化:招商银行聚焦生活化金融内容输出;江苏银行借助热点事件进行互动活动;部分银行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反诈科普;大华银行以艺术为切入点构建深度连接 [2] - 内容创作从产品卖点单向灌输转向深耕生活场景、打造趣味化表达,通过互动游戏、福利活动等形式提升用户黏性 [1][2] 战略转型:数字化营销变革 - 银行抢滩小红书折射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营销创新的深层变革:竞争赛道从传统的利率、网点比拼转向内容种草与场景营销 [3] - 营销渠道从单一手机银行App向全域触点协同延伸,用户运营从单向灌输升级为情感共鸣,通过官方账号、分支机构及员工账号构建立体营销矩阵 [3] - 银行进驻能系统化发布金融信息、开展客户交互,为用户提供权威信息源,是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体现 [4] 未来方向:深度融合与价值共创 - 长期来看,银行与社交平台的深度融合需在多维度实现突破:内容上从同质化转向IP化运营,平衡趣味性与专业性;场景上推动金融与日常生活无缝衔接 [4][5] - 技术上需兼顾合规与创新,依托大数据、AI赋能精准推送与互动;用户运营上从“涨粉”向“价值共创”升级,构建成长体系增强黏性 [5] - 银行需在优质内容生产之外,依托平台强交互特性搭建常态化客服体系,高效响应用户问题以优化体验,实现品牌形象、获客效率与用户留存的同步提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