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福利
icon
搜索文档
养老贷急刹:老人还不起or银行输不起?
和讯· 2025-07-31 18:38
养老贷产品概况 - 养老贷是银行贷款给老人用于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产品,资金直达社保账户,老人用每月养老金扣还贷款 [2] - 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9万元,期限最高15年,利率3.1%-3.45%,无需抵押,面向59-65周岁人群 [2] - 以9万元贷款补缴15年为例,利率3.1%,每月可领退休金824.27元,扣除月供后净收入229.7元,高于补缴前的180.37元 [3] 市场反应与规模 - 湖南省至少30多家农商行推出养老贷业务,部分银行官宣放贷规模超3000万元 [1] - 产品推出后受到追捧,但推广不到两个月被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紧急叫停 [1][4] 产品优势与行业观点 - 通过贷款提高缴费档次可增加退休后养老金收入,实现"退休再还钱"的现金流安排 [2][3] - 业内人士认为该产品有助于丰富商业银行服务类型,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同时为银行拓展新信贷方向 [3] 合规性争议 - 养老贷性质模糊:根据《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个人消费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阶段性延至7年),而养老贷期限达10年 [4] - 缴纳养老保险是否属于个人消费用途缺乏制度明确性 [4] - 无抵押+长期限+借款人高龄特征易引发坏账风险,尤其借款人去世后的债务处理方案不统一 [4][5] 风险与监管建议 - 需警惕违约风险引发社会不稳定,建议建立风险兜底机制,规范身故后债务处理流程 [5] - 建议修改《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将社保缴纳纳入合规消费用途,延长消费贷款年限 [6] - 需人社、财政、税务多部门协同:人社配合资金扣缴,财政提供低收入群体补贴,税务给予减免支持 [6] - 商业银行应完善产品设计,建立资金闭环,引入保险分担机制,做好受托支付管理 [6][7]
日本首相石破茂:销售税是用于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收入。需要建立一个能在公众视野下公开讨论税收问题的框架。选举期间并未讨论减税的利弊权衡问题。
快讯· 2025-07-21 13:39
税收政策与社会福利 - 日本首相指出销售税收入将专项用于养老金等社会福利支出 [1] - 当前缺乏公开透明的税收问题讨论框架 需要建立相应机制 [1] - 选举期间未充分探讨减税政策可能带来的利弊影响 [1]
中美消费力差异解析:从储蓄习惯到金融体系的多维度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5-01 12:10
文章核心观点 中美消费力差异受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制度设计等多因素影响 应理性看待差异 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本土实际推动消费升级 [15] 消费观念对比 - 中国家庭偏好稳健储蓄 部分家庭将资金存入定期账户应对不确定性 受“未雨绸缪”观念影响 [3] - 美国消费信用体系成熟 信用卡普及率达82% “生命周期消费”理念鼓励即时消费 部分退休人群倾向体验型消费 [4] 金融体系差异 - 美国直接融资推动消费市场 美股市场与资产证券化机制为消费提供资金支持 [7][8] - 中国资金流向集中 房地产占家庭资产比例77% 资本市场融资结构偏向特定行业 影响消费活力 [7] 社会福利与消费信心 - 美国社会保障与消费有关联 公共福利降低家庭储蓄压力 但美国家庭债务占GDP比例长期超75% [9] -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医保覆盖范围扩大、扶贫政策推进 但部分地区医疗自费比例较高 [9] 启示与展望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推动资本市场改革 引导资金流向消费创新领域 如科创板支持科技企业 [11] - 完善社会保障网络 加快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12] - 倡导理性消费文化 结合信用体系建设 探索符合国情的“储蓄 - 消费”平衡模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