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文化传播
icon
搜索文档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十周年特展隆重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03 16:41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为“林壑清音——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十周年特展 于10月31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1] -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方艺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为独家支持方 [1] - 展览开幕式有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临时代办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局长等中新各界嘉宾200余人出席 [1] 展览内容与特色 - 展览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创作于十五至十九世纪的山水画作 通过高清复制与多媒体设备展示 [3] - 展览分为“实景·佳致”和“溪山·怡情”两个单元 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实”与“虚”的互动关系 [3] - 展览融合现代投显科技 设有VR互动展区 在古画与今人之间搭建视觉对话路径 [2][3] - 展览系统展示中国十五至十九世纪中国山水画流变 探究古代中国人的图像方法与思想观念 [2][3] 活动与意义 - 开幕式上举办了关于明清山水画的主题演讲和讲座 并有“文人雅集”表演和合唱团演唱 [3] -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在新加坡举办展览 时值中新两国建交35周年及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成立10周年 意义非凡 [2] - 展览被描述为中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艺术再现的最新成果 是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生动实践 [1] - 展览旨在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 互学互鉴 并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博等各领域机构的多元合作 [1][2] -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8日 周一及新加坡公共假日闭馆 [3]
“林壑清音——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特展在新加坡开幕
新华网· 2025-11-02 10:10
展览核心信息 - 展览主题为“林壑清音——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是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十周年特展,于10月31日开幕[1] - 展览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15至19世纪山水画作,通过高清复制与多媒体技术呈现明清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演变[1] - 展览由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东方艺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将持续至2026年1月18日[1] 行业合作与交流 -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在新加坡举办展览,恰逢中新两国建交35周年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1] - 中新两国近年来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热络、成果丰硕,此次展览是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实践,将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1] - 展览旨在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博等各领域机构的多元合作,持续丰富文化交流内涵[1] 技术与内容呈现 - 展览探讨了古代中国人体察人生、观照世界的方式与思想观念,结合现代投影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视觉对话桥梁[1] - 展览是中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艺术再现的最新成果,通过技术手段在古画与当代观众之间建立联系[1]
观展用上新科技 文化遗址添魅力(“十四五”的文化印记)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7
数字科技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 - 利用VR技术构建高保真模型,复原遗址环境、山势及建筑结构、粮仓布局、稻田形态、人物服饰等细节,实现立体化、沉浸式展示 [2] - 运用AR技术使游客可通过眼镜观察文物细节,例如玉璧纹路清晰呈现 [2] - 结合5G技术,在数字体验馆通过声光电子长卷再现先民筑城、治水、种稻、制玉的壮阔图景 [2] - 融合高精度空间定位、动作捕捉与实时渲染技术构建数字时空隧道 [2] 市场反响与用户需求 - 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5年内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显示巨大市场需求 [1] - 科技应用使游客从被动听讲解转变为主动探索,对历史细节兴趣增加,频繁追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2] - 游客需求从简单观光升级为探索求知,关注城市兴起、水利兴建、人群聚合等深层问题 [2] - 科技赋能使遗址从“土丘一片”的观感转变为可感知的“古城基建”,提升游客体验 [1]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 文旅项目中科技应用越来越受欢迎,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 - 公司战略强调以数字科技为引擎,推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创新,回应大众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1][2] - 科技应用促使讲解员拓展知识边界,能够进行跨文明比较和深度解读,提升服务价值 [2] - 公司目标是通过科技让文物“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1]
东西问丨李季:中国文化如何海外“觅知音”?
中国新闻网· 2025-10-03 20:21
文化传播的个体驱动力 - 海外华侨华人及华裔群体天生具有热爱中国文化的基因,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这种文化认同[5] - 个人早期的中文思维训练对跨文化环境下的表达与沟通有显著积极影响[5] - 多元文化环境促使个体深入思考不同文化在处事逻辑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5] - 大型国际文化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有效激发海外人士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6] 跨文化传播的实践策略 - 在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融合西方知名音乐与中国古典诗词,以传统唱诗方法推动中国古典文化海外传播[7] - 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家如关汉卿,与西方广为人知的莎士比亚进行类比,有助于海外读者理解中国文化[7]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需兼顾传统哲学思想的普世表达与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10] 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具体路径 - AI技术能大幅提升翻译效率并显著降低成本,改变传统翻译和出版模式[11] - 利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创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帮助海外受众直观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例如游戏《黑神话:悟空》构建东方神话世界吸引全球玩家[11] - 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不同地区读者的兴趣偏好和行为模式,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11] - 鼓励海外汉学家、读者和作者参与内容共创,是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11] 文化传播的未来展望 - 科技智慧为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强大助推力,特别是在提升翻译出版效率和规模、创造新型文化体验方面作用显著[13] - 未来的理想状态是科技与人文巧妙结合,让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同时,以人类智慧呵护其深度与温度[13]
美颜相机亮相东盟博览会 “AI换装”上新东南亚六国传统服饰
新浪科技· 2025-09-18 18:47
公司技术能力 - 美颜相机搭载美图AI底层技术能力 实现AI换装功能 基于精准衣服分割技术和人体骨骼识别 [1] - 通过训练不同衣服模型 实现真实自然用户换装效果 支持多场景多姿势图片适配 [1] 产品应用场景 - 在第22届东盟博览会亮相 展示最新AI创意玩法 [1] - 将印尼 老挝 柬埔寨 马来西亚 文莱 新加坡六个东盟国家传统服饰数字化 [1] 战略愿景 - 通过AI技术打破地理壁垒 让用户沉浸式体验传统服饰历史沉淀与美学智慧 [1] - 实现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国际化愿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