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争思维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傅静涛:A股牛市远未结束 2026年可能启动全面牛
新浪证券· 2025-11-18 11:58
核心观点 - A股牛市远未结束,“牛市1.0”可能在2026年春季达到高峰,2026年下半年可能启动“牛市2.0”全面牛市 [1][2] 牛市驱动因素 - 全球竞争加剧已成时代背景,A股正转向定价竞争的成败得失,居民资产配置迁移周期与经济、政策和产业周期共振足以驱动牛市 [1] - 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尚在起步期,A股赚钱效应累积正在质变,增量资金流入条件将随时间改善 [1] - 基本面周期性改善、新兴产业趋势强化、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及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共振,支撑全面牛 [2] 牛市阶段与节奏 - “牛市1.0”阶段为2025年的科技结构牛,2026年春季可能是其阶段性高点 [2] - 2026年下半年可能启动“牛市2.0”全面牛,行情有望在2026年中期“政策底”验证时启动 [2] - 2026年春季前科技成长至少还有一波机会,过渡阶段高股息防御可能占优,“牛市2.0”阶段呈现“周期搭台,成长唱戏”格局 [3] 盈利预测 - 预测2026年将出现两个“五年以来第一次”:全A两非盈利能力有效反弹及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3] - 预测2025-2026年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和14% [3] - 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四季度增速分别为53.4%、8.2%、12.1%、14.2%、41.8% [3] 行业与风格展望 - 2026年三大结构线索包括:复苏交易(周期Alpha,如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科技产业趋势(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及制造业影响力提升(化工、工程机械) [3] - AI产业趋势还有纵深,但A股AI产业链股价已处于长期低性价比区域,类似历史上前期热门板块,需经历调整后再延续产业趋势行情 [2] - 2026年中游制造供给出清,产能形成增速低于需求增速中枢的细分行业增加,自下而上选股胜率提升 [2]
申万宏源2026年A股投资策略:牛市两段论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7 21:31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牛市两段论”作为2026年A股投资策略的核心框架,认为牛市将分为两个阶段展开 [5][7] - “牛市1.0”阶段是2025年以来的科技结构牛,预计在2026年春季达到阶段性高点,此阶段AI产业链处于“产业趋势大波段没结束 + 中小波段有波折 + 长期低性价比区域” [3][7] - “牛市2.0”阶段可能是全面牛,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驱动力来自基本面周期性改善、新兴产业趋势强化、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以及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的共振 [4][7] - A股应拥抱全球“竞争思维”,外循环从“跟跑”转向“领跑”直面话语权竞争,竞争加剧已成事实,A股定价将反映竞争的成败得失 [3][9] 全球竞争背景与A股“竞争思维” - 优化外循环是“十五五”规划表述变化较多的内容,对外开放从“跟跑”到“领跑”,直面话语权争夺 [3][12] - 美国“领跑”的全球化进程已陷入停滞,过去15年全球贸易额/GDP比例维持在震荡区间,中国在“跟跑”下能享受的全球化红利已受限 [3][16][17]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04年的8.6%攀升至2024年的27.7%,产业体系深度和工程师红利构成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30][31] - A股应拥抱“竞争思维”,竞争事件催化会冲击风险偏好,但最终一城一池的得失会直接体现为股市涨跌,中国竞争力提升不断确认正驱动长期乐观预期发酵 [3][20][22] 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 - 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还在起步期,报告开发的“居民资产配置迁移程度指标”显示2021年是上一轮增配权益高点,2022-24年是回落期,2025年7-9月刚底部反弹 [3][34][36] - A股赚钱效应累积正在质变,2020-21年新发产品净值在2025年9月12日回到了1.0以上,短期主动权益公募的净赎回可能是本轮最后一波 [3][45][46] - 居民增配权益的风险偏好提升是渐进的,潜在路径为从理财 → 保险 → 固收+ → 主动权益,25Q3固收+基金存量净申购达4093亿元,总规模大幅回升至2.5万亿接近历史高点 [3][47][49][51] - 本轮牛市翻倍股数量占比达46%,超过2021年最高值,但市值占比约40%,略小于2021年,远小于2007、2009、2015年,显示行情仍有空间 [52][55] 牛市1.0:科技结构牛与阶段性调整 - AI产业链类似2014年初的创业板、2018年初的食品饮料、2021年初的新能源,产业趋势大波段没结束,但需经历季度级别的“高位震荡”和“怀疑牛市级别”的调整 [3][59][74][77] - 当前科技成长板块长期性价比不足,利率中枢回落导致隐含ERP中枢漂移,1/PE更具参考性,电子、通信及科创50的1/PE已处于历史绝对高位或极低位 [60][66][68][70][73] - 高位震荡阶段通常持续季度级别,平均84个交易日,期间挣估值钱难度增加,新增产业催化也不易向上突破;调整阶段平均回撤幅度达21.9%,通常由明确的产业扰动触发 [78][80][81][84][88] - 潜在扰动因素包括2026年美国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增速可能在高基数下回落,若AI应用进步没有非线性变化,资本开支增速回落是基准假设 [90][93] 牛市2.0:全面牛的驱动因素与时机 - 2026年中A股中游制造供给出清线索已非常明确,产能形成增速(2-3%)将低于需求增速中枢(5%左右),供给出清的细分行业和个股明显增加 [4][103][107] - 2026年盈利预测可能出现两个“五年以来第一次”:全A两非盈利能力有效反弹及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对2025-26年增速预测分别为7%和14% [4] - “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依次出现框架有效性回归,2026年中“政策底”可能验证的时刻是“牛市2.0”行情启动的催化剂 [4][7] - 需求改善来源包括2026年下半年国内“政策底”强化是绝对大概率,以及全球美欧日共振刺激的格局已形成,中国经济与非美国家的贸易联系紧密度趋势性上行 [4] 2026年行业风格与结构线索 - 2026年春季前科技成长可能还有小波段反弹,但从牛市1.0到2.0的过渡阶段,高股息防御可能占优 [4] - 牛市2.0阶段将呈现“周期搭台,成长唱戏”格局,“政策底”催化顺周期引领指数突破,但科技产业趋势和制造业全球影响力提升才是牛市主线 [4][6] - 2026年三大结构线索包括复苏交易(周期Alpha,如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科技产业趋势(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以及制造业影响力提升(化工、工程机械) [4] - 科技产业趋势行情之间可能有空窗期,参考移动互联网经验,每3-4个季度有一次关键叙事进步,下一次发酵窗口可能在2026年中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