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午节
icon
搜索文档
龙舟竞渡 “粽”情端午——台湾各地共庆传统佳节
新华网· 2025-06-03 10:30
洪女士专程从桃园赶来观看龙舟赛。"这里河面宽广、视野好。端午节想现场看一下划龙舟,感受节日氛围。"她笑着说。 赛龙舟在台湾由来已久,早年经福建传入,在台南盛行后传遍全岛,台南至今仍使用传统木质龙舟竞赛。2025年台南龙舟锦标赛为期5天,于27日 正式开赛。赛前,人们遵循古礼,乘龙舟举行祭江仪式,祈求赛事圆满顺利。 5月30日,选手在台北基隆河上参加2025年台北龙舟锦标赛。新华社记者 李悦 摄 新华社台北5月31日电 题:龙舟竞渡 "粽"情端午——台湾各地共庆传统佳节 新华社记者李悦、李建华 随着一声号令,激昂的鼓点骤然响起,一艘艘龙舟自东向西劈波斩浪,在基隆河上展开激烈角逐。船员们奋力划动着手中的桨,你追我赶。岸边 观者如潮,呐喊声、助威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许多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这是在台北市大佳河滨公园举办的2025年台北龙舟锦标赛的场景。主办方台北市体育局介绍,锦标赛自30日起持续3天,共吸引岛内外221支队 伍、超过5000名选手参赛,分为男子组、女子组、混合组等多个组别,涵盖大、小型龙舟。 31日是端午佳节,台湾民众于30日开启为期3天的端午假期。连日来,台湾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 ...
龙舟竞渡粽叶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2 22:20
当天,香港沙田、赤柱等地都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有游客表示第一次看龙舟赛事,现场气氛紧张热 烈,非常令人激动。 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的前奏活动在尖沙咀拉开帷幕。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家族公仔以端午节主题造型亮 相星光大道,游客可以拍照打卡,沿途还有琳琅满目的特色餐饮摊档供游人一饱口福。 5月31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香港多区龙舟竞渡,活动丰富。市民和游客共度传统节日,感受香港作 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的独特魅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31日一早通过社交媒体祝大家端午节安康吉祥。他表示,大家除了吃粽子外, 也可到各区欣赏精彩的龙舟竞渡赛事,感受端午气氛。 图为近日在澳门南湾湖水上活动中心举行的2025澳门国际 龙舟赛。 张金加摄(新华社发) 五月端阳自然少不了粽子。澳门大小酒楼食肆、街市卖场往往提前一个月左右就展开攻势,争相推出各 式粽子,大街小巷处处盈满粽香。 "2025香港仔龙舟竞渡大赛"近日在香港南区香港仔海滨举 行,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观看。 中新社记者 侯 宇摄 及"九龙城寨光影之旅"电影场景展入场注意事项等。 另外,当天有大批市民和游客来到位于香港西端的大屿山大澳,观看别具地方特色的龙舟游涌活动,现 场十分热 ...
文化中国行丨快来围观!中国古代粽子长这样→
央视新闻· 2025-06-02 15:39
除了划龙舟,包粽子也是端午节传承千年的经典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粽百味、各有千秋,不同地域的粽子蕴藏着各自的风味和故事。其实在古 代,我们的古人早就把粽子吃出了多番花样。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我们中国的粽子,无论是外形,内馅儿和名目,它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从古籍的描述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粽子到底长什么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了"糉"(同"粽"读音),解释为"芦叶裹米",这是目前古籍中,最早对于"粽子"的记录。而粽子的形制,最早记录在南朝文 学家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中:"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可见当时南朝时期楚地的粽子,应该和今天的 竹筒粽子类似。 据史料记载,晋朝前只有白粽这一品种。魏晋时期,包裹黍米的叶片发展为芭蕉叶、荷叶等,后来大多用箬叶和芦苇叶。到了唐代,糯米逐渐取代黍米,粽 子的口感更细腻软糯。至南宋,人们开始在白粽上淋蜜糖食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里就有"裹蒸粽子、栗粽、金挺裹蒸菱粽、糖蜜韵果巧粽"的描写; 清代,白粽又出现了新品种,被称为"竹叶糉",即用竹叶包裹白糯米制成,兼有竹叶 ...
海南省融媒体中心两款新媒体产品受关注
海南日报· 2025-06-02 07:41
系列微纪录片《我在自贸港开小店》,聚焦海南市井烟火中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故事。制作团队采用 纪实拍摄手法记录民宿、餐饮、非遗等特色小店的创业者故事,每集3至5分钟,通过融媒体平台及海外 媒体渠道传播,向国内外观众传递"自贸港机遇属于每个人"的核心理念。6月1日,该系列微纪录片第一 集视频《海南这家黎锦小店,有个"洋老板" →》正式推出,获得许多网友转赞评论。据了解,《我在 自贸港开小店》自4月13日发布先导片以来,获得全国媒体及海外平台广泛关注,被北京日报App、东 北网、大河网等全国主流媒体平台转发,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影响力。 《集合啦!绒绒岛"限定"海南粽子来啦!》以端午节为背景,以定安黑猪肉粽、万宁和乐粽、黎家三 色粽、澄迈瑞溪粽等海南8款本土特色粽子代表为对象,利用AI技术制作出"毛绒玩偶"的效果,将其特 色做法及专用馅料,用Q版的可爱形象进行展示,让网友通过"毛绒绒"粽子的创意海报,直观了解海南 粽子的特色,有效传播了海南端午节传统文化及本地吃粽子习俗。该策划在发布当天便冲上新浪微博热 搜,截至6月1日总阅读量超8万。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庆明)海南省融媒体中心分别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 ...
记忆中的鼓点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去年,我回乡探亲,恰逢端午。在西江岸边的一家茶楼,我早早预订了二楼靠窗的桌子。我们一边饮 茶,一边等龙舟。装修现代的茶楼,窗口像取景器般框住了江面的风景。我让父亲和母亲分别坐在临窗 的椅子上,在这个观龙舟的"有利"位置,我们举着手机,等待龙舟队伍闯入我们的窗口,定格那些激动 的瞬间。比龙舟提前到达的是"咚锵、咚锵、咚锵"的锣鼓声,一如过去每次听到的一样,正是这种节奏 指挥着划手划桨前进。十余条五颜六色的龙舟陆续经过我们窗前,很快又划向了下一个窗口。龙舟队消 失在我们视野中,水面恢复了平静。我忽然想到,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龙舟冲过终点线,那些从小到大所 观看的龙舟赛,都只是片段。而正是这些节日片段,使得时间不再是一串转瞬即逝的时刻,它们在我的 记忆中敲响熟悉又有力的鼓点,如同西江深处传来的心跳声…… 据父亲后来说,龙舟离我们最近的时候,他拼命用两只手扯着我的两条腿,我才不至于从他肩膀上掉下 来。在那些激越的鼓点声中,我的双脚也随着节奏凌空踏步。 过去,我们那里赛龙舟的水路都是固定的,起点到终点,约莫10公里的水程。那些不满足站在河岸边看 比赛片段的人,骑着自行车,沿着河岸追赶龙舟。陆路往往要比水路长,到达终点的人们 ...
露水未散时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儿时的端午前夜,我住在外婆家,翘首等着天明。从镇东头的邮电所出发,走过风机厂、十字街、大 桥,穿过米厂空旷的水泥坪,就到了外婆家。外婆家安在堤坡脚下,爬上长长的河堤,看到傍镇而过的 藕池河。河上船舶熙攘,镇上的繁荣、节日的喧闹都与这条注入洞庭湖的小河有关。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天还没透亮,外婆挎着竹篮往河边去了。晨雾里飘着湿漉漉的苇叶香,她穿着那件洗得褪色的蓝靛布褂 上衣,像游进水墨画的一尾青鱼。湖区端午习俗保留了楚地传统,人们就地取材,用常见的芦苇叶代替 箬叶包粽子。新鲜苇叶宽大柔韧,焯水之后泛着青玉色,裹进糯米、腊肉、咸蛋黄、绿豆,米粒吸足苇 叶清香与腊味油脂,会有"金镶玉"的奇妙错觉。 端午节这天湖区多雨,常常是午后会来一阵急雨。豆大的雨点砸在瓦片上,顺着屋檐下到地上的沟槽, 汇成水流。我用外公的废旧记账纸折成纸船,画了不同符号的船在水沟里打着旋儿,恍惚间竟觉得这又 是一场龙舟竞渡。 雨歇,西天烧起瓣瓣晚霞。想起去年端午的艾草包被我遗失在了河边,外婆说,艾草早就生根发新芽 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2日 08 版) 外婆早起的原因,是去摘露水未散去的新叶。我听到声响,起床追去,可 ...
斯洛文尼亚汉学家:千年端午已融入现代中国发展“脉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13:07
中新网成都5月31日电 题:斯洛文尼亚汉学家:千年端午已融入现代中国发展"脉动"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 在司马文斐看来,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几乎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有所不同。粽子口味变得愈发丰富,一些 西式蛋糕、冰淇淋被做成粽子造型。来中国过端午的外国游客开始"打卡"美丽的乡村,而中国年轻人则 热衷借助AI制作可以动的端午祝福图案。 今年8月,成都世运会将在司马文斐所居住的城市举办。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世界运动会,和端午节 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龙舟,将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世运赛场。司马文斐指出,就如同风靡全球的 太极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走向世界,并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的典范。 "我对端午节理解的变化,正是我汉学研究的缩影。"司马文斐指出,过去虽然有西方汉学家来到中国, 但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本国的学术机构,依赖于文献资料,用"西方的视角"研究中国。然而,真实的中 国,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研究汉学既要重视历史文化,也要紧跟中国的发展步伐。 "汉学的另一个变化是,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欧美及东亚传统汉学重镇,就像端午节的影响也不局限于 亚洲。"司马文斐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兴起了汉学热,斯洛文尼亚 ...
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草、吟诵诗歌……传统端午节文化味儿满满
央视网· 2025-06-01 11:22
央视网消息: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传统节日。人们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草、吟诵诗歌, 让传统端午节文化味儿满满。 湖北秭归:感悟端午韵味 厚植家国情怀 湖南张家界黄龙洞景区专门邀请境外游客体验包粽子、吃粽子活动,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独特魅力。活动 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60多名游客在黄龙洞景区生态广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端午佳节·'粽'情相约"民俗体验活动,体验中国"端 午"味道,共享中国传统节日的乐趣。 安徽当涂:端午吃"五红" 时令又安康 江苏连云港:留学生体验传统端午 中国文化吸引国际粉丝 在古韵悠长的江苏连云港盐河巷,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民俗课堂吸引来自土耳其、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老挝等国的留学生 参与。众人围坐在手工体验区,一边欣赏精彩的节目,一边在指尖中感受端午的仪式感。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整齐摆放,留学 生们在志愿者指导下认真尝试折叶、填米、捆扎。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在一片粽香中彼此靠近、交融。 湖南张家界:外国游客包粽子 沉浸式体验民俗乐趣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众多端午习俗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在湖北秭归,当地把对屈原的景仰融入到了端午 习俗 ...
粽香飘北疆 同心话传承——全区各地端午节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9:16
龙舟竞渡,粽叶飘香。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全区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各 族群众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温情与诗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月27日,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委宣传部与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联合举办"我在新时代文明实 践中心过端午"主题活动。活动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趣味,现场不仅有端午节文化知识介绍、有奖 竞答,还有趣味盎然的投壶射五毒挑战等。免费理发和医疗义诊文明实践服务台,为群众提供便民服 务,传递节日关怀。 5月28日上午,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委宣传部、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在黄茂营乡甘草村新 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粽"享北疆 情暖端午——"我在文明实践站过端午"主题活动。宣讲员深入浅出地 讲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让各族群众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 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5月28日傍晚,兴安盟科右前旗党群服务中心第五届睦邻文化节在归流河生态公园启幕。活动巧妙 融合了传统文化传承、艺术展演、亲子互动与乡村振兴成果展示。"粽情端午"比赛现场,30组家庭分为 成人组和亲子组同台竞技,热闹非凡;邻里欢歌区化身为百姓大舞台,23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
寻味端午:“南咸北甜”,你最爱哪个口味?
中国新闻网· 2025-05-31 23:09
粽子行业发展趋势 - 水果粽子成为端午节热议话题,引发消费者对创新口味粽子的讨论[1] - 传统粽子占据端午节令食品C位,可咸可甜的口味广受欢迎[1] - 粽子行业呈现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发展态势,老口味地位稳固,新口味赢得市场[5] 粽子品类与地域特色 - 粽子品类丰富,南方以咸鲜口味为主,北方以甜口为主[3] - 江西九江德安县博物馆珍藏南宋实物粽,与现代粽子外形相似[2] - 皖南灰汁粽、肇庆裹蒸粽、遂昌长粽、潮汕"双烹"粽子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4] 粽子历史文化 - 粽子历史可追溯至上古祭祀用的角黍,比屈原时代更早[2] - 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四季常见食品[2] - 宋代古籍记载粽子馅料多样,包括枣、糖、姜桂、胡桃等[2] 粽子创新趋势 - 成都"粽子一条街"出现网红超级大肉粽、流心巧克力粽等创新品类[5] - 行业出现螺蛳粉、辣条等非传统馅料粽子[5] - 部分粽子在造型上追求创新,出现"炫技之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