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泡沫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华铁37亿订单终止:算力泡沫破裂下的资本困局
新浪财经· 2025-10-16 16:37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2025年国庆前夜,海南华铁(维权)一纸公告引发市场议论——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 署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突然终止。这场持续7个月的"算力狂欢"以零履约、零交付的结局收场,不 仅暴露出公司战略转型的脆弱性,更将股东行为、信息披露与行业泡沫推向风口浪尖。 订单"罗生门":从股价狂欢到信任崩塌 订单终止背后,股东行为更添市场疑虑。合同签订前,海南华铁股价已提前异动。牛散章建平在一季度 末持股8420万股位列第三大股东之位,二季度股价高位时悄然退出,半年报时已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而第二大股东胡丹锋的操作则更具戏剧性:8月,其计划减持不超过2.22%股份(4423万股)。或许是 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胡丹锋在10月8日宣布将前述减持计划转为增持,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 股份,金额区间为3000万元至5000万元。然而,9-10日两个交易日,海南华铁开盘即跌停。 转型阵痛:从设备租赁到算力租赁的艰难跨越 海南华铁的困境折射出传统企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普遍挑战。公司自2025年与海南算力签署战略合作 协议,计划共建跨境智算中心,布局算力出海业务。公司 ...
算力的泡沫与骗局
虎嗅· 2025-10-14 08:29
算力泡沫的成因与特征 - 算力行业存在显著泡沫,其感知到的时间点大约在2023年,但实际出现可能更早,存在信息滞后性 [13][16][17][18] - 泡沫模式与历史上其他行业(如古城古镇旅游)的骗局类似,核心是虚构不存在的市场需求,通过讲故事和利用信息差来吸引投资 [24][25][26] - 具体手法包括虚构算力租赁需求,甚至通过签订虚假合同、制造短期流水来营造虚假繁荣 [27][28][29][30] 算力中心的商业模式与风险 - 算力中心的核心盈利模式是为企业提供算力租赁服务,其收入是底层收益的来源 [33][34] - 算力价格经历了巨大波动,从多年前的极其昂贵(例如价值数千万元的算力赞助)到当前价格大幅下跌,这种价格波动和信息差被利用来虚高收益预测 [35][36][37][38] - 商业模式的风险在于,下游客户的需求可能是伪造的,即使采购合同真实,其商业逻辑(如一个养鸡企业投入巨资搞AI)也可能不成立,导致需求不可持续 [80][82][84][87] 算力资产的质量问题 - 部分算力中心存在资产质量虚标问题,例如宣称拥有1000P算力,实际可能只有500P,形成“豆腐渣工程” [68][69][71] - 这种虚标利用了投资者对算力领域专业知识的缺乏,并且在后续运营中还会产生高额的维护、电力和散热成本 [72][73][75][76] - 中看不中用的算力中心最终将沦为不良资产 [77] 尽职调查的关键建议 - 尽职调查不应只停留在项目本身的商业模式论证,必须延伸到上下游环节,验证下游客户需求的真实性和商业逻辑的合理性 [85][86][93] - 需要重点审视下游客户购买算力的真实用途、变现能力以及持续购买能力,而非仅仅依赖已签订的合同 [87] - 运营商提供的收益兜底承诺(类似对赌)往往缺乏实质保障,尤其当运营商本身是皮包公司或业务背景可疑时,其承诺没有意义 [90][91][92]
科技板块遭密集套现!A股高位减持再现 中际旭创、澜起科技等千亿股在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 9月A股科技板块出现股东密集减持潮,涉及上百家公司,反映出在股价经历大幅上涨后产业资本套现意愿增强,市场对科技股估值产生分歧 [1][12] - 减持潮主要集中在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多数减持发生在公司股价下半年涨幅显著的背景下,对相关个股可能形成短期压力 [9][11][12] - 以中际旭创为代表的科技龙头公司股价上涨有业绩支撑,但机构投资者对其估值判断已出现明显分歧,科技股估值体系正面临考验 [8][12][14] 中际旭创股东减持详情 - 控股股东中际控股计划减持不超过550万股,按9月29日收盘价计算套现近23亿元,减持后持股比例由11.42%下降,但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3] - 董事长刘圣控制的苏州益兴福在7月1日至9月17日期间减持463.41万股,套现约12亿元,持股比例由9.42%减少至约9% [4][6] - 副总裁王晓东计划减持不超过71.91万股,8月底以来已减持53.55万股,套现2.16亿元,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6] 中际旭创股价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下半年以来股价区间累计涨幅超180%,截至9月29日市值达4631亿元 [6] - 上半年营业收入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 [8] - 公司800G光模块出货量快速提升,受益于海外重点客户增加AI基础设施资本开支 [8] 科技板块减持整体情况 - 9月以来科技产业板块共有106家公司发布大股东减持计划公告 [9] - 电子行业成为减持集中地,涉及澜起科技、天岳先进等25家企业,计算机行业有软通动力、东华软件等18家公司 [11] - 澜起科技两名股东各减持1145.15万股,合计套现约32.9亿元,公司下半年涨幅75.18%,总市值1645.01亿元 [9] 机构观点与市场分歧 - 高盛认为光模块企业估值依然合理,而摩根士丹利建议在市场情绪高涨时获利了结 [12] - 国盛证券上调中际旭创盈利预测,预计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95.1亿元、154.9亿元和198.2亿元 [14] - 市场对分析师关于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达250亿元的预测存在争议,反映出估值判断的分歧 [14]
行情巅峰竞速 中际旭创、新易盛费用结构分出胜负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7:07
核心观点 - 光模块行业双龙头中际旭创与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均实现数倍增长 中际旭创以39.95亿元净利润保持规模领先 新易盛以355.68%增速快速追赶 两者净利润差距仅0.53亿元[2][5][6] - 增长动力源于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 800G光模块快速普及 1.6T模块进入批量应用阶段 CPO技术进入研发攻坚期[15][17][21] - 两家公司均以境外市场为主 境外收入占比超86% 并通过泰国工厂建设优化国际供应链布局[18][19][20] 财务表现 - 中际旭创上半年营收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 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 毛利率39.33%[6][11] - 新易盛上半年营收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 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 点对点光模块毛利率47.48%同比提升4.12个百分点[6][12] - 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 中际旭创现金流32.18亿元同比增长232.45% 新易盛现金流9.53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增长427.67%[15] 业务驱动因素 - 800G光模块需求显著增长 中际旭创800G出货量快速提升 高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高[7][17] - 新易盛通过产品结构升级 费用管控和市场开拓实现高速增长 销售费用8496.46万元同比增长115.14%[8][13] - 数通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显著超越传统电信市场 受益于数据中心算力投资发展[16][18] 技术发展与行业前景 - 800G光模块从快速渗透进入普及阶段 1.6T模块从样品测试进入批量应用[15] - CPO技术作为下一代技术方向已进入关键研发攻坚期[15] - 全球AI集群以太网光模块市场预计2030年突破300亿美元 其中AI集群应用接近200亿美元[21] 国际化布局 - 中际旭创境外收入127.69亿元占比86.34% 泰国工厂建成7万多平方米产能 主要客户已完成审厂[18][20] - 新易盛境外收入98.53亿元占比94.4% 泰国工厂二期2025年初投产 处于产能持续扩充阶段[18][21]
行情巅峰竞速,中际旭创、新易盛费用结构分出胜负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2:01
核心观点 - 光模块行业双雄中际旭创与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净利润分别为39.95亿元和39.42亿元 增速分别为69.4%和355.68% [1][3] - 两家公司共享AI算力需求带来的行业机遇 但在增长模式、产品结构和费用管控方面存在差异化特征 [1][4][5] - 行业技术迭代加速 800G光模块进入普及阶段 1.6T产品开始批量应用 CPO技术进入关键研发期 [2][9] 财务业绩表现 - 中际旭创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89亿元 同比增长36.95% 净利润39.95亿元 同比增长69.4% [3] - 新易盛同期营收104.37亿元 同比增长282.64% 净利润39.42亿元 同比增长355.68% [3] - 两家公司营收差距从2024年上半年的3.96倍缩小至2025年上半年的1.42倍 净利润几乎持平 [5][6] 盈利能力分析 - 中际旭创综合毛利率39.33% 光模块业务毛利率约40% 较去年有较大提升 [7] - 新易盛点对点光模块毛利率47.48% 同比提升4.12个百分点 [8] - 中际旭创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2.18亿元 同比增长232.45% 新易盛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53亿元 同比增长427.67% [9] 费用结构比较 - 中际旭创销售费用1.01亿元 同比增长13.36% 管理费用2.91亿元 同比减少5.17% 研发投入5.86亿元 同比增长11.12% [9] - 新易盛销售费用8496.46万元 同比增长115.14% 管理费用1.25亿元 同比增长84.5% [9] 业务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对高速光模块的刚性拉动是核心驱动力 数通市场成为增长主要动力 [10][11] - 中际旭创800G出货量快速提升 高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高 [4][11] - 新易盛高速率光模块占比持续提升 通过市场开拓实现高增长 [5] 国际化布局 - 中际旭创境外销售收入127.69亿元 占总营收86.34% 销售量725万只 [12] - 新易盛境外销售收入98.53亿元 占总营收94.4% 销售量557万只 [12] - 两家公司均在泰国建设生产基地 中际旭创泰国工厂面积7万多平方米 新易盛泰国工厂二期2025年初正式投产 [12][13] 行业前景 - 全球数据中心以太网光模块销售预计2030年突破300亿美元 其中AI集群应用接近200亿美元 [14] - 800G光模块出货量持续增长 1.6T产品逐渐上量 CPO技术从蓝图迈向攻关阶段 [2][9]
一声惊雷!算力泡沫论再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8 12:44
全球AI算力中心建设热潮 - 全球范围内掀起AI算力中心建设热潮,中国"智算中心"项目密集开工,美国科技巨头数据中心投资达数百亿美元 [1] - 业内对AI算力投资存在分歧,阿里巴巴蔡崇信警示"泡沫",而Meta、英伟达则认为需求远超供给 [1] - 美国市场率先出现阶段性过剩信号,引发对中国算力产业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思考 [2] 美国算力泡沫隐现 - 微软计划2025财年投资8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Meta计划投资超2000亿美元建设巨型数据中心园区 [4] - 高盛下调机架级AI服务器销量预测,2025年预计出货量从3.1万台下调至1.9万台 [4] - 蔡崇信指出美国数据中心投资存在"重复"或重叠现象,微软已放弃部分新数据中心项目,涉及耗电量约2GW [5] - 微软表示本财年将投入约8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但此后增速将放缓,重点转向优化资源利用 [5] 中国算力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9月,中国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位居世界第二,智能算力规模达70EFLOPS,增速超70% [7] - 天娱数科贺晗指出国内算力总量不缺,但存在智算资源结构性短缺和调度体系不完善问题 [7] - 高端芯片和核心软件与美国差距大,算力耗电量占全国用电量3%,预计2030年接近5% [8] - 建议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强化生态协同,加速自主研发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推广绿色算力 [8] 算力成本下降趋势 - 算力成本显著下降,GPT3.5处理百万token成本从7-10美元降至中国厂商的5美分 [8][9] - 推理成本已降至支撑深度应用商业模式的水平,中国厂商价格比美国最便宜报价还低 [9] 中国第三方IDC服务商表现 - 第三方IDC服务商市场份额达50%以上,但多家公司毛利率出现下滑 [11] - 万国数据2024年净收入仅增长5.5%,数据港营收增速为11.57%,较高峰期放缓 [12] - 万国数据2024年四季度新增使用面积回落至14440平方米,收入同比增加9.7%,增速放缓 [12] 算力板块调整期 - 算力板块自阶段性高点进入调整周期,反映出此前热潮中既有必要投资也有非理性成分 [13] - 类似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