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保护
搜索文档
“海上森林”重绽芳华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港口与海洋生态和谐共生。(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供图) "我家就住在附近,现在这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水清岸绿,鸟儿也多了,我们经常来这散步,心情都特别好!"9月28日,家住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 地公园附近的村民唐文利,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开心地对记者说。 从曾经局部颓败、退化,到如今生机盎然、成为"网红打卡地",北部湾红树林实现了华丽蜕变。 督察亮剑 揭开红树林保护痛点 时间回溯到2021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反馈意见,直指北部湾红树林保护的"短板":"近年来,广西红树林面积稳中有增,但总体生境 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局部破坏问题突出,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这一反馈犹如一记警钟,让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更深刻认识到红树林保护的紧迫性。作为中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广西北部湾沿海是中国红树林的重 要分布区,红树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这片"海上森林"不仅是防风消浪的"生态屏障",更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 红树林作为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等多种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沿海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临海的港口建设和运营提出更高责任和更多要求 ...
国际红树林中心意向成员国达到20个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18:28
国际红树林中心发展 - 国际红树林中心国际影响力提升 近期津巴布韦和苏丹共和国加入 意向成员国数量达到20国 [1] - 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支持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措施 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被列为首项任务 [1] - 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拥有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的城市 在人员场地资金及国际交流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 [1] 中心未来规划 - 中心《成立协定》即将生效 首次理事会会议即将召开 [1] - 将推动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与行动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 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 [1] - 积极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行动 搭建全球红树林宣传教育合作平台 [1] - 总结推广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成功案例 建立知识共享与技术转移体系 [1] - 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1] - 推动深圳成为全球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资金枢纽 知识枢纽和行动协调中心 [1]
7月27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7 20:32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目标任务 红树林面积稳步增长 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1][3] - 拉萨打造"水润城、绿满城"生态宜居高原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4] - 吉林长春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 实现92年历史老街的活力焕新 [7][8] 物流与基建发展 - 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下降明显 累计节约物流总费用超1300亿元 [6] - 国家电网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超2700亿元 显示基建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15] - 港珠澳大桥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6% 跨境物流通道作用显著增强 [15] 工业与能源数据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5% 工业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15] - 江西寻乌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15] - 新疆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1万列 国际物流通道运能持续释放 [15] 金融与文化领域 - 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人民币国际化融资工具发展迅速 [15] - 南京云锦传统工艺传承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持续挖掘 [9] - 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超50亿元 文娱消费市场潜力可观 [15]
红树林日:守护“海岸绿肺”我国红树林保护成效显著(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7-26 08:46
红树林生态系统重要性 -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风消浪、净化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被称为"海岸卫士" [1] - 红树林在固碳储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称为"海洋绿肺" [1] - 全球红树林面积约1500万公顷,中国占比仅0.2%,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5省区 [1] 红树林面临的挑战 - 全球红树林面积持续减少,主要威胁来自沿海开发、非法砍伐和环境污染 [1] - 这些破坏活动不仅影响红树林生态环境,还威胁依赖其生存的动植物 [1] 中国红树林保护措施 - 出台《湿地保护法》及配套制度,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 [2] - 在广东深圳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 - 推动红树林碳汇纳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 [2] - 沿海省份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多部门协作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路径 [2] 保护成效 - 中国红树林面积已增长至3.03万公顷,成为全球少数实现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2] - 多数红树林区域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建设项目占用和违法破坏情况明显减少 [3] - 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3] - 法律体系、修复技术和监测评估体系的完善提升了保护科技水平和监管能力 [3]
红树林,“金”树林
广西日报· 2025-06-29 11:02
红树林生态保护 - 广西红树林湿地面积达1.06万公顷 在全国排名第二 [1] - 红树林能防风消浪 被海边人视为"保护神" [2] - 1980年到2000年全球35%红树林消失 平均每年损失近15万公顷 [3] - 我国红树林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约5万公顷锐减至2000年2.2万公顷 [3] 法规与制度建设 - 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施行 2025年3月修订 [1] - 广西成为全国第二个专门为红树林资源保护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省区 [3] - 实施网格化智慧监管 设立红树林林长 实施生态修复 [6] 生态修复与科研 - 北海投入约24.8亿元开展冯家江流域综合治理 [7] -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种植红树林300多亩 修复红树林3000多亩 [7] - 利用青蟹清除固着动物 在1.09亩试验区收获55只高经济价值青蟹 [8] - "虾塘红树林蓝碳生态农场"入选《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履约成功案例 [8] 经济效益与旅游发展 - 钦州孔雀湾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培育约400万株红树苗 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超1000万元 [9] - 2024年北海接待游客6120.6万人次 同比增长16.6% 旅游收入783.9亿元 同比增长18.1% [11] - 北海海鸭蛋在全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并出口澳洲 [11] 生态旅游与品牌价值 - 防城港开展旅游年活动 实施"引客游边海"计划 [11] - 北海推出红树林赶海耙螺比赛等特色活动 [11] - 红树林生态效应持续释放 区域海鲜、养殖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11]
2025年海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
海南日报· 2025-05-13 09:48
红树林保护现状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近期开展《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执法检查暨2025年环保世纪行活动,覆盖东方、儋州、临高等8个市县 [1][2] -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营造红树林1887公顷,但公众保护意识和日常巡护仍需加强 [2] 保护工作改进方向 - 需全面摸清红树林资源底数并加强动态监测巡护 [3] - 要求依法登记红树林权属并制定专项保护规划 [3] - 推动外来红树植物清理修复以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3] 资金与资源开发策略 - 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并拓宽中央资金和社会资本筹资渠道 [3] - 探索红树林碳汇开发、湿地科普教育及生态旅游等资源转化路径 [3] - 通过合理利用红树林资源提升周边居民收入以增强保护内生动力 [3]
湛江红树林:守护生态国宝 绘就绿美新篇丨寻美南粤①
南方农村报· 2025-03-25 17:35
湛江红树林生态价值 -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红树林保护区,总面积超两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五分之一[17][18] - 红树林生态系统由16科26种红树植物构成,是极危物种勺嘴鹬最大越冬地之一,保护区已记录到314种鸟类[18][19][39] - 红树林固碳能力是热带雨林5-6倍,2021年湛江完成全国首个红树林蓝碳交易项目,5880吨碳减排量转化为保护资金[45][46][47] 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 自2019年以来,保护区共新造红树林5900亩,封育补植1.89万亩[82][83] - 保护区采用"人防+技防"智慧化监测监管,强化护林员队伍和无人机等智能监测手段[76][77][78] - 湛江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及全省首个红树林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构建国家-省-市-保护区四级制度体系[90][91][92] 种养耦合与生态经济 - 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试点面积约180亩,种植红树面积共15亩,成活率达95%[54][55][56] - 试点成功养殖黄鳍棘鲷、蓝子鱼、对虾、青蟹等水产品,水质稳定达标且养殖效益可观[62][63] - 该模式将红树林种植固堤防潮与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升生态产品多元价值[58][59][60] 生态旅游与区域发展 - 红树林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2024年湛江半程马拉松赛期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12亿元[99][100][101] - 广东红树林面积达1.14万公顷,位居全国首位,红树植物种类达18科24属27种[108][109] - 到2026年底,广东将基本形成覆盖红树林重点区域的监测监视系统,推动红树林高水平保护[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