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云锦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新华日报· 2025-09-22 22:46
围绕品牌创建,江苏推进专业市场产品质量全链条治理,着力培育东海水晶、南通家纺、丹阳眼镜等区 域质量品牌。建立政企协作品牌维权机制,帮助南京云锦研究所、波司登集团、盛虹集团等重点企业成 功维权。"品牌强国工程"江苏专案目前已覆盖4个产业集群、3个重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11个品牌入选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数量居全国首位。 □ 本报记者 洪 叶 今年以来,江苏深入推进"品质江苏"建设,全省质量供给持续优化,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为经济大 省挑大梁夯实质量"硬支撑"。 在质量提升方面,江苏扎实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启动2025年省长质量奖评选工作,聚焦重点产业链 实施15个质量比对、质量攻关项目,组织29个县(市、区)参加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和百城质量 提升活动,发布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等高品质文旅项目,公共服务质量指数 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聚焦放心消费和质量共治,江苏深入开展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首批建立省级消费教育体验站 13个,新增线下无理由退货商户3000家、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4000家。同时,今年以来新增企业首席 质量官2139人;"苏质贷""苏质融"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帮助9 ...
“宁”聚创新 “质”赢未来——江苏南京加快打造以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阵地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12:44
质量强企 - 企业获得江苏精品认证产品79个 覆盖70家企业 包括高淳陶瓷 南京云锦 卫岗乳业 A O史密斯等品牌 [2] - 培育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组织5家 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组织各15家 市长质量奖企业34家 个人26名 [2] - 质量小站服务覆盖15个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 辐射2万余家中小微企业 重点帮扶企业5000余家 服务企业超1万家 培训首席质量官1 5万余人 [3] - 累计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40家 企业专利导航项目264家 专利导航实验区18个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及高价值专利数量居全国第三 [4] 质量强链 - 构建4266产业体系 推动1个万亿级 1个5000亿级 1个3000亿级 3个2000亿级 若干个1000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41%和57% 4个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5] - 建设创新联合体63家 其中省级5家 市级58家 推动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 [6] - 智能电网产业链实现基于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装置替代开发 现场运行数量超30万台 新招标设备100%自主可控 [6] 质量强区 - 建邺区 浦口区 高淳区纳入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培育库 建邺区入选质量强县创新试点任务名单 [8] - 全市1221家店铺推出异地异店退换货承诺 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达2 6万家 [9] - 重点民生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2022年创成江苏省首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9] - 培育雨花茶 龙池鲫鱼 横溪西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发展食礼秦淮 固城湖螃蟹等公用品牌 [10] 质量基础设施 - 承担ISO IEC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5个 近3年牵头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8项 国家标准1200余项 完成55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15] - 建成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40余个 覆盖参数9万余项 [17] - 国家软件 智能电网 生物药物等质检中心直接建在产业园区 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 [17]
华东地区消费活力强劲
经济日报· 2025-09-08 08:01
文旅消费市场表现 - 华东地区文旅消费热度高涨 主要吸引力包括自然风景优美 特产美食丰富 交通出行便利 文化底蕴深厚[1] - 最受关注大中城市前3名为杭州 上海和厦门 小城游热门城市前3名为景德镇 威海和黄山[1] - 非遗产品搜索量显著增长 寿山石雕 芜湖铁画 龙泉青瓷等搜索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徽墨 南京云锦 潍坊风筝同样受关注[1] 特色美食与特产消费 - 地方美食带动"味蕾游"消费趋势 淮南牛肉汤 台州食饼筒 扬州炒饭等特色美食搜索量呈现数倍增长[1] - 美食体验直接推动当地特产热销 形成从舌尖美食到热销特产的全链条消费动能[1] 区域消费活力表现 - 江苏 上海 山东 浙江四省份跻身全国购买力前十之列[2] - 消费金额前5城市为上海市 苏州市 杭州市 南京市和合肥市[2] - 芜湖市 宿州市 宣城市 新余市和淮北市消费金额同比增幅表现显著[2] 消费升级与创新趋势 - 文化底蕴与现代体验创新融合成为市场突围关键 探索文化 体育 美食等多领域跨界共振[2] - 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创新发展模式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兴旺[1][2]
7月27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7 20:32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目标任务 红树林面积稳步增长 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1][3] - 拉萨打造"水润城、绿满城"生态宜居高原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4] - 吉林长春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 实现92年历史老街的活力焕新 [7][8] 物流与基建发展 - 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下降明显 累计节约物流总费用超1300亿元 [6] - 国家电网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超2700亿元 显示基建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15] - 港珠澳大桥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6% 跨境物流通道作用显著增强 [15] 工业与能源数据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5% 工业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15] - 江西寻乌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15] - 新疆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1万列 国际物流通道运能持续释放 [15] 金融与文化领域 - 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人民币国际化融资工具发展迅速 [15] - 南京云锦传统工艺传承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持续挖掘 [9] - 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超50亿元 文娱消费市场潜力可观 [15]
从传统丝织工艺中的宋代风雅,揭开沉睡700多年的时尚密码
央视网· 2025-07-11 11:19
行业背景与历史 - 南京云锦拥有1600多年传承历史,以"金纱翠羽"材质和"灿若云霞"色泽著称,目前宋代罗衫摹制品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1] - 清代云锦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形成规模化机户集群,江宁织造府负责管理生产,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详细记载其工艺美学[3] 核心工艺与技术壁垒 - 采用提花木机双人协作织造,提花工控制经线,织造工处理纬线与敷彩,日产量仅5-6厘米,形成"寸锦寸金"价值标准[5] - 独家使用黄金线和孔雀羽毛线织造,支持图案随机变色技术,目前机器仍无法替代该工艺[7] 现代创新与市场拓展 - 开发"云锦+"时尚产品线(披肩、胸针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并吸引年轻消费群体[9] - 运用云锦技法复刻《蒙娜丽莎》亮相米兰世博会,实现传统文化国际输出[11] 数字化转型方向 - 部署AR扫描触发AI讲解系统,未来拟通过VR技术模拟大花楼织机操作体验[13] - 南京大学团队推动虚拟织造技术应用,加速云锦文化传播与价值挖掘[13]
二〇二五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京主会场活动奏响传承序曲 以创新点亮文化发展新动能
南京日报· 2025-06-17 11:03
活动规模与参与情况 - 主会场共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7场 累计吸引参与活动人次近5万人次[1] - 活动拉动六合区内非遗及相关衍生产品消费30余万元[1] - 南京地铁全线1.6万块PIS屏开展主题宣传 日均触达超300万人次客流[3] 文化展示形式与内容 - 采用文化展演+活态体验+全城联动立体模式 包含南京白局 伊犁民歌 长芦龙灯等多元节目[1] - 匠心雅集非遗市集展位呈现南京云锦明代工艺 南京泥人及六合特色美食龙袍蟹黄汤包等[1] - 举办农行非遗大师课堂 文物普查新发现展 考古展等专项活动 展示张昭家族墓等考古成果[2] 全域联动与创新推广 - 通过少儿培训 非遗体验市集 VR线上展等活动形成全城文化联动矩阵[2] - 鸡鸣寺地铁站设置主题打卡装置 开展为期一个月普及宣传[3] - 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指导 市文旅局 六合区政府等联合主办 农业银行南京分行等机构支持[3] 社会效益与产业影响 - 成功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话的多维平台 刺激夜间消费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 - 文化活态展示模式促进文物保护 非遗传承与现代创新的全链条融合[2] - 形成全民文化传承氛围 为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树立创新性标杆[1][3]
南京云锦:经纬间编织时代新韵
科技日报· 2025-06-13 09:11
南京云锦研究所 - 公司拥有4台1982年投入使用的大花楼织机,至今仍保持生产状态,每天可织造不足10厘米的云锦 [1][2] - 云锦织造工艺极其复杂,织造78厘米宽锦缎需1.1万根经线,两名工人8小时工作仅能完成10厘米织造量 [2] - 技术团队成功复原汉代绒圈锦工艺,通过改进织机和使用鱼线辅助织造,完成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绵袍仿制 [3] 云锦行业技术 - "挑花结本"为核心工艺,需将图案拆解至每平方厘米数百个经纬小格子,制作过程类似编程 [2] - 创新染织技术实现突破,2015年采用"逐层异色"法以70多种色线织出《蒙娜丽莎的微笑》 [3] - 原材料创新包括鸵鸟毛纺线和螺钿粉裹线技术,增强云锦光泽度与材质多样性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南京云锦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金纱翠羽"材质和"寸锦寸金"著称 [1] - 传承团队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清扫描分析文物显微结构辅助工艺复原 [3] - 推动云锦从宫廷御用品转型为现代日用品,与画家、装饰协会合作融入当代艺术元素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