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线上渠道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微信公众号不能买理财了?多家银行调整这些功能
金融时报· 2025-07-28 11:15
"微银行""客户服务""e生活"……作为重要的服务渠道和宣传窗口,近年来,微信公众号早已成为各家银行的"标 配",账号主体涵盖电子银行、信用卡、私人银行等各个业务条线,一家银行旗下的账号数量甚至高达数十个。 然而,在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初衷之下,银行公众号的内容交叉、服务重合、流量低迷等问题接连出现,这让 人不禁发问:这到底是服务的升级还是资源的浪费?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银行机构正在加大对线上渠道的整合,其中,微信公众号的精细化运营成为了 多家银行着手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2025年7月10日起,本行将对'上海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部分理财产品购买功能予以调整,调整日之后使用本行 微信公众号购买本行封闭式理财和定开型理财时,将跳转至'上海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完成购买交易。"6月26日 下午,上海农商银行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将对该账号的理财产品购买功能进行调整。 "因业务发展需要,郑州银行(002936)公司金融公众号将于2025年7月31日正式下线。"6月26日,"郑州银行公司 金融"账号也发布了关于公众号迁移的公告,自7月31日起,该行公司金融公众号原功能将同步迁移至郑州银行微 银行公众号 ...
从“广度”到“深度” 银行线上渠道持续整合
中国经营报· 2025-07-12 00:22
银行微信公众号功能调整 - 某区域银行调整微信公众号理财产品购买功能 封闭式理财和定开型理财购买需跳转至手机银行App完成 赎回功能暂不调整[1] - 银行在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等"微银行"渠道建设上聚焦轻量级移动金融服务 如一键签约授权 账户查询及动账提醒等功能[1] -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调整微信公众号功能 郑州银行 "兴业银行遵义分行" 朝阳银行等公众号进行迁移或停止运营[2] 银行微信公众号收缩原因 - 部分银行机构在公众号渠道获客 留客效果有限 因此减少相关投入[2] - 微信服务号变更展示规则 从直接触达客户变为折叠状态 展示效果受限[2] - 微信公域信息流投放效果优于银行账号获客运营效果 部分机构缩减运营账号同时加大信息流投放[2] 手机银行App角色升级 - 手机银行App角色从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升级为智能金融与生活服务的核心中枢[1] - 外部第三方渠道推送 展示 触达规则变更具有不确定性 手机银行App自主性更强[3] - 银行强化自营手机银行App建设 不断调整迭代是大势所趋 也是提升线上自营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3] 银行线上渠道挑战 - 用户体验有待优化 尤其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不够友好[3] - 数据隐私和合规要求持续提升 增加运营复杂性[3] - 部分银行线上线下脱节 服务流程不顺畅 中小银行技术投入不足 数字化人才缺乏[3] - 传统线上营销转化率偏低 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3] 手机银行效能提升措施 - 内蒙古农商银行正蓝旗支行发起手机银行App账户"唤醒"工作 提示长时间未使用用户进行激活[4] - 荆州农商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培训 对新版手机银行业务办理流程 操作规范 限额提升等进行细致说明[4] 微信银行与手机银行功能定位差异 - 手机银行集成多样化功能 如生活缴费 理财购买 转账汇款 信用卡申请与还款等 几乎涵盖所有银行业务[5] - 微信银行提供轻量化金融服务 如账户余额查询 交易明细查询 信用卡还款 小额转账 生活缴费等[5] - 微信银行优势在于社交互动方面的营销价值较强 可通过社交裂变营销实现营销信息快速传播[5] 银行线上渠道发展方向 - 公域聚焦微信 抖音等大流量平台投放 小红书等生活分享类平台有望成为拓客重要渠道[5] - 私域聚焦手机银行App 小程序不断升级 打造高效"公+私"品牌建设与拓客链路[5] - 手机银行在零售数字渠道中用户占比从32%跃升至88% 十年间增长近3倍 活跃用户全网渗透率从12.48%跃升至55.69%[5] - 手机银行市场进入存量用户深度运营阶段 未来竞争力取决于生态整合能力与服务体验差异化水平[5] 银行App体验管理变革 - 从早期功能导向 以基础功能实现为核心 发展为中期精细提升阶段 从"能用"转向"好用"[6] - 目前进入系统化体验运营阶段 用户体验成为核心指标贯穿产品生命周期[6] - 银行线上渠道从单一交易入口向智能化 生态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加速转型[6] 未来银行线上渠道发展方向 - 全渠道融合 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一致性与连续性[6] - AI深度赋能 让智能服务从基础查询拓展到个性化管理与风险控制[6] - 场景生态拓展 构建"金融+生活"生态系统[6] - 聚焦新市民等细分客群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更灵活 更便捷的数字化服务方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