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卡App
icon
搜索文档
那些年,银行追“过头”的潮流
新浪财经· 2025-10-22 14:43
银行过往互联网化尝试的回顾与现状 - 约十多年前,行业兴起通过“金融+互联网+生活”自建生态的潮流,催生了大量电子服务渠道,如WAP版手机银行APP、PAD版网上银行、信用卡APP、直销银行App等 [1] - 彼时财报中的热门词汇包括“数字化转型”、“互联网生态”、“金融科技”等,但这些概念现已过时,行业焦点转向AI与大模型 [1] - 经过十多年发展,行业自建“互联网生态”的成果有限,多数银行APP的用户体验不佳 [1] 直销银行的兴衰 - 近期多家银行关停直销银行,例如邮储银行吸收合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银行”,北京银行停止直销银行APP及网站服务 [3][4] - 直销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定位为不设实体网点,但其在母行体系中地位尴尬,用户体验类似“功能不全”的银行App且缺乏辨识度 [4] - 具体案例经营惨淡:邮惠万家银行从2022年成立至2024年持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超过8亿元;招商银行筹建的直销银行“招商拓扑”已于2022年“流产” [4] - 目前仅存的百信银行虽有百度背景,但2024年净利润暴跌23.74%,净利润增速连续三年下滑,与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差距显著 [4] 信用卡App的整合与表现差异 - 行业出现信用卡App与母行App的整合潮,例如中国银行官宣逐步关停信用卡App“缤纷生活”,将其功能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3] - 部分银行的信用卡App跑出了较高的月活用户,例如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中信银行“动卡空间”等,但与互联网大厂级别的“生态平台梦”仍有较大距离 [5] - 不同银行的信用卡App命运迥异,有的月活数千万,有的则停服整合,反映了“金融+生活+互联网”生态梦的未竟 [5] 手机银行App市场现状与挑战 - 根据艾瑞报告,2023年至2025年间,中国手机银行App整体流量在6.5亿至7.0亿之间平稳波动,变化率在-1.2%至4.6%之间,表明用户流量趋于饱和,市场进入存量阶段 [6] - 用户粘性明显下滑,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下跌至2.70分钟 [6] - 流量见顶、功能同质化严重、操作体验不佳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单纯依靠功能叠加或补贴获客的模式边际收益递减 [6] 行业转向AI的趋势与初步应用 - 行业潮流已从互联网转向AI,银行成为最早积极接入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行业之一 [8][11] - AI应用已从客服推进至代码、研发、经营、风控、办公等多个核心环节 [11] - 智能外呼系统等AI应用在营销推介、催收催缴场景被用于“降本增效”,例如顺德农商行、惠州农商行等地中小银行已陆续上线 [11] AI应用面临的挑战与核心问题 - AI技术的应用目前尚未有足够的数据及成果支撑其为银行业务“降本增效”的具体效果 [11] - 部分AI应用已显现“副作用”,如智能外呼系统若尺度把握不当,会因频繁的机器人骚扰电话给用户造成巨大困扰,且在用户需要解决问题时难以接入人工客服 [11] - 技术进步是否真正服务于用户需求是更重要的命题,银行的创新终须回归用户需求,基于用户需求实事求是地改善服务 [11] - 行业在互联网潮流中未成功的创新尝试,似乎未对当前AI创新的“行为逻辑”带来根本性改变 [12]
多家银行信用卡与直销银行App逐步关停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9 21:55
银行业App整合趋势 - 银行业App整合加速,多家银行机构启动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及生活服务类App的功能迁移与关停,标志着银行数字化渠道从分散走向集中 [2] -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及网站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并入"京彩生活"App [3] - 中国银行启动"缤纷生活"App功能迁移,原App功能将陆续并入中国银行App,随后停止注册与下载,并逐步关停,这是国有大行首次对信用卡App进行系统性整合 [3] 不同类型银行的整合案例 - 中小银行中,北京农商行与江西银行相继关闭"凤凰信用卡""惠享精彩"等App,将功能并入主力手机银行 [3] - 渤海银行在2024年12月正式关闭信用卡App,并将全部功能迁入主App信用卡板块 [3] - 建设银行在2024年底上线的手机银行2025版中,强化与独立"建行生活"App的融合联动,实现用户体系互通、权益共享 [4] - 工商银行自2021年起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并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渠道整合为统一入口 [4] 直销银行与细分领域App整合 -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4年11月公告,包括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在内的25款金融客户端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5] - 浦发银行等机构整合旗下企业银行与生活服务类App,聚焦车贷与按揭业务的"甜橘"App已正式下架 [5] 整合驱动因素:监管与市场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9月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清理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重叠或存在合规风险的App,加快优化整合步伐 [6] - App分散运营导致高成本与低活跃度,例如中国银行"缤纷生活"App月活仅154万,远低于主手机银行App的千万级规模 [7] - 用户行为变化倒逼银行转型,客户更偏好在一个App完成全场景金融与生活服务,一站式体验成为数字化竞争的核心 [7] 整合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 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第二阶段,从"功能叠加"走向"生态融合",从追求渠道覆盖率转向比拼用户黏性与数据价值 [7][8] - App整合的核心是优化结构而非减少数量,旨在集中资源打造主入口,统一客户身份体系,整合数据与场景,实现精准营销和智能化服务 [8][9] - 整合后的重点方向包括重塑移动生态实现多客群一体化运营、提升数字化能力引入AI与大数据技术、拓展"金融+生活"增值服务、夯实安全与合规基础 [9]
多家银行信用卡与直销银行App逐步关停
第一财经· 2025-10-19 21:46
银行业App整合趋势概述 - 银行业App整合潮正在加速,多家机构启动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及生活服务类App的功能迁移与关停,标志着银行数字化渠道从分散走向集中 [3] - 整合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也意味着银行数字化战略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3] 信用卡App整合动态 - 中国银行宣布启动"缤纷生活"App功能迁移,原App功能将陆续并入中国银行App,这是国有大行首次对信用卡App进行系统性整合,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 [6] - 中国银行"缤纷生活"App月活仅154万,远低于主手机银行App的千万级规模 [10] - 中小银行中,北京农商行、江西银行、渤海银行等机构已在过去一年完成信用卡App关停,将功能并入主力手机银行 [6] - 建设银行虽保留独立"建行生活"App,但在手机银行2025版中已强化融合联动,实现用户体系互通、权益共享 [6] - 工商银行自2021年起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并将数字渠道整合为统一入口 [6] 直销银行及其他App整合动态 - 北京银行公告称,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并入"京彩生活"App [5] -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4年11月公告,包括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在内的25款金融客户端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7] - 浦发银行等机构也在整合旗下企业银行与生活服务类App,聚焦车贷与按揭业务的"甜橘"App已正式下架 [7] 整合驱动因素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清理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重叠或存在合规风险的App,加快优化整合步伐 [9] - App分散运营导致高成本与低活跃,多数信用卡App仅具备查账、还款等基础功能,缺乏内容与场景创新,用户使用频率低,却需银行承担持续的人力与系统维护支出 [10] - 客户更偏好在一个App完成全场景金融与生活服务,一站式体验成为数字化竞争的核心 [11] - 过去条线思维主导,每个部门都想拥有自己的App以掌握触点与预算资源,但在体验与成本压力下,独立App的存在正被重新审视 [11] 整合战略方向与意义 - 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阶段,从"功能叠加"走向"生态融合",比拼重点从渠道覆盖率转向用户黏性与数据价值 [11] - 整合后的重点聚焦四个方向:重塑移动生态实现多客群一体化运营、提升数字化能力引入AI与大数据技术、拓展"金融+生活"增值服务、夯实安全与合规基础 [12] - App整合的核心是"优化结构"而非"减少数量",集中化能统一品牌入口,打通数据孤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同时降低系统成本与安全风险 [12] - 未来的竞争不在于谁的App更多,而在于谁能更高效地理解用户、服务用户 [12]
银行App“瘦身”进行时
经济网· 2025-10-14 09:49
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业正持续推进旗下App功能整合 将直销银行 信用卡 企业银行及生活服务类App整合至手机银行主App 旨在解决用户活跃度低 体验不佳及功能冗余问题 以提升用户体验 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风险集中管控 [1][2][3][4] 银行App整合行动 - 北京银行宣布其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 相关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2] - 中国银行于9月28日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 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迁移完成后将停止下载注册并关停服务 [2] - 今年3月底 北京农商行与江西银行已分别关停"凤凰信用卡"和"惠享精彩"App 相关功能并入手机银行App [2] - 渤海银行 上海农商行等在去年已关停旗下信用卡App [2] -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告 多家银行的企业银行App与生活服务类App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例如浦发银行旗下"甜橘"App已被注销 [2] 整合驱动因素 - 银行数字化转型初期 行业推崇功能聚焦的轻量级专业App以进行垂直化经营 [3] - 传统银行内部业务条线划分清晰 掌控本部门主导的App意味着掌握直达客户渠道及运营自主权 并影响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 [3] - 实践中App过多对消费者构成负担 占用手机内存且使用不过来 [3] - 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 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对用户活跃度低 体验差 功能冗余的应用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3] 整合预期效益 - 通过整合App打造统一便捷的"超级App"可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4] - 整合能有效降低多个App带来的运营维护成本 [4] - 整合有利于实现风险的集中监测与防控 每个独立App需单独进行安全防护和合规检测 App数量越多安全管理难度和风险敞口越大 整合后银行可对所有交易进行集中监控以更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 [4]
银行App“瘦身”进行时:直销银行、信用卡等 独立应用持续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7:27
银行App整合趋势 - 行业持续推进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企业银行、生活服务类App的功能与服务整合至手机银行App [1] -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 相关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2] - 中国银行于9月28日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 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迁移完成后将逐步关停服务 [2] - 多家银行如渤海银行、上海农商行、北京农商行、江西银行等已在去年及今年关停旗下信用卡App [2] - 浦发银行旗下专注于按揭贷款与车贷业务的“甜橘”App等企业银行与生活服务类App因停止服务已被注销备案 [2] 整合驱动因素 - 整合主要原因为用户活跃度低、体验不佳及功能冗余 [3] - 银行数字化转型初期 行业曾推崇功能聚焦的轻量级专业App以进行垂直化经营 [3] - 传统银行内部业务条线划分清晰 掌控部门主导的App意味着掌握直达客户渠道及运营自主权 影响内部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 [3] - App过多对消费者构成负担 占用手机内存且使用不便 [3] - 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 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 对低活跃度、体验差的应用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3] 整合带来的效益 - 通过整合App打造统一、便捷的“超级App”可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4] - 整合能有效降低多个App带来的运营维护成本 [4] - 整合有利于实现风险的集中监测与防控 将所有交易进行集中监控 更有效地识别和防范风险 降低安全管理难度和风险敞口 [4]
直销银行、信用卡等 独立应用持续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7:24
行业趋势:银行App整合 - 银行业持续推进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企业银行、生活服务类App相关功能服务整合至手机银行App [1] - 整合趋势不仅限于直销银行与信用卡App,多家银行的企业银行App与生活服务类App也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例如浦发银行旗下“甜橘”App已被注销 [2] - 相关政策为银行App发展明确方向,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的移动应用及时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3] 整合案例 - 北京银行宣布其直销银行App、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2] - 中国银行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迁移完成后将逐步关停服务 [2] - 今年3月底,北京农商行与江西银行已分别关停“凤凰信用卡”“惠享精彩”App,相关功能并入手机银行App,去年渤海银行、上海农商行等也已关停旗下信用卡App [2] 整合驱动因素 - 银行整合App主要原因为用户活跃度低、体验不佳及功能冗余 [3] - 在数字化转型初期,行业曾推崇功能聚焦的轻量级专业App以进行垂直化经营,但实践中App过多对消费者构成负担 [3] - 整合App能提升用户体验,有效降低多个App带来的运营维护成本,并更有利于实现风险的集中监测与防控 [4] 整合目标与效益 - 银行通过整合App旨在打造一个统一、便捷的“超级App”以提升用户体验 [4] - 整合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每个独立App都需要单独进行安全防护和合规检测,App数量越多,安全管理难度和风险敞口越大 [4] - 功能整合至主App后,银行可以对所有交易进行集中监控,从而更有效地识别和防范风险 [4]
直销银行、信用卡等独立应用持续整合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4:56
银行App整合趋势 - 多家银行持续推进将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企业银行及生活服务类App的功能整合至手机银行App [1] - 北京银行宣布其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将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 相关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1] - 中国银行于9月28日启动将"缤纷生活"App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迁移完成后将关停"缤纷生活"App [1] 行业整合案例 - 中国银行并非首家整合App的银行 今年3月底北京农商行与江西银行已分别关停"凤凰信用卡"和"惠享精彩"App并将其功能并入手机银行App [2] - 去年渤海银行、上海农商行等也已关停旗下信用卡App [2] -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告 多家银行的企业银行App与生活服务类App因停止服务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例如浦发银行的"甜橘"App [2] 整合驱动因素 - 整合主要原因为用户活跃度低、体验不佳及功能冗余 [2] - 银行数字化转型初期 行业曾推崇功能聚焦的轻量级专业App以进行垂直化经营 [2] - 传统银行内部业务条线划分清晰 各部门主导的App意味着掌握直达客户渠道及运营自主权 [2] 用户反馈与政策导向 - 用户反馈App数量过多构成负担 占用手机内存且使用不过来 [3] - 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 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 [3] - 政策强调需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3] 整合的益处 - 通过整合App打造统一便捷的"超级App"可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4] - 整合能有效降低多个App带来的运营维护成本 [4] - 整合有利于实现风险的集中监测与防控 减少独立App带来的安全管理难度和风险敞口 [4]
信用卡App整合: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深耕”
证券日报· 2025-10-10 23:52
事件概述 - 中国银行于9月28日启动信用卡官方客户端“缤纷生活”App的服务迁移工作,其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1] - 此次整合是国有大行首次大规模整合旗下信用卡App,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其他国有大行不排除跟进整合[2] 行业整合现状 - 除中国银行外,已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关停了旗下信用卡App,例如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北京农商银行“凤凰信用卡”App、上海农商银行及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的信用卡App均已关停并将功能迁移至主银行App[3] -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就有十余家银行关停了旗下信用卡App,覆盖股份制银行与中小银行等多个类型[4] - 进入2025年,行业整合从“中小银行主导”迈入“全行业共识”的新阶段[5] 整合驱动因素 - 成本效益失衡:独立App高成本与低活跃度矛盾凸显,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优先”[3] - 监管引导: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清理低效App的相关要求,2024年9月该局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移动应用及时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3][4] - 用户行为变迁:用户偏好“一站式”服务,信用卡App打开率低,需求匹配性不高[3] 对银行的影响与机遇 - 增加交叉销售机会,集中资源强化手机银行竞争力[5] - 借助用户全景画像构建金融生态闭环,实现降本增效[5] - 主App用户黏性更高,可拓展财富管理等增值服务,结合“金融+生活”场景增强客户黏性[5]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银行告别过往“广撒网”式的多App扩张模式,未来将聚焦核心平台的功能整合与体验升级,进入“精准化生态聚合”的发展阶段[5] - 加速淘汰同质化服务,倒逼机构从“数量竞争”转向“服务质量竞争”[5] - 数字化转型路径包括优化移动生态实现“一站式”服务、强化AI和大数据等数字能力、探索多元服务、筑牢合规安全防线[5]
银行线上渠道“缩编”,公众号和小程序成新“瘦身”目标
第一财经· 2025-07-30 18:27
行业趋势 - 商业银行线上渠道整合从手机银行App延伸至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领域 体现运营精力和资源向主渠道集中的战略方向 [1] - 流量红利见顶促使银行重新审视渠道效率 推动线上运营渠道整合持续深化 [1][3] - 多数银行持有3至4个小程序 个别机构公众号数量突破10个 业务覆盖个人金融、企业服务、普惠信贷等多场景 [2] 具体行动 - 郑州银行于7月31日正式下线"郑州银行公司金融"公众号 功能迁移至"郑州银行微银行"公众号 [2] - 上海农商银行自7月10日起调整官方微信公众号理财功能 封闭式理财和定期开放型理财交易需跳转手机银行App [2] - 兴业银行多家分行公众号于6月调整 其中遵义分行公众号停止运营 深圳分行服务号迁移至订阅号 [2] -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于7月3日关停"买单吧美食惠"微信小程序 相关功能迁移至"交行信用卡"小程序 [2] 战略转型 - 银行早期为抢流量导致各业务条线分散上线小程序和公众号 造成入口分散、功能重叠及运维成本高企 [3] - 线上渠道瘦身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经之路 通过精简入口压缩运维成本并集中人力技术资源 [4] - 整合目标在于打造集账户、支付、理财、信贷、生活场景于一体的超级App 形成单一整合服务入口 [4] 渠道比较 - 手机银行App具备更强自主性 银行可自主掌控运营节奏与功能优化 第三方平台渠道存在推送规则变动的高不确定性 [5][6] - 强化自营手机银行App建设是提升线上自营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符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6]
银行线上渠道扎堆“做减法”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13:05
银行线上渠道整合趋势 - 多家银行近期宣布停用并迁移部分线上营销渠道功能,包括珠海华润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银行App"军团"正在大幅缩减 [1] - 银行线上渠道整合的主要对象是直销银行和信用卡相关App,近两年来北京农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已陆续停止旗下信用卡App服务 [3] - 我国首家直销银行北京银行宣布将其直销银行App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京彩生活",民生银行、汉口银行等也在近两年内关停相关App [3] 整合动因分析 - 银行线上渠道业务自2013年启动时普遍采用直销银行模式,形成错综复杂的"线上业务矩阵",目前流量红利已见顶,直销银行模式在2023年开始退潮 [4] - 信用卡业务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在获客能力、用户黏性和营利转化上落后于消费贷和数字支付业务,相关App和公众号功能开始加快整合 [4] - 整合举措主要是基于运营成本、盈利效果等的综合运营决策,能够帮助银行"减负",助力其他手机App业务轻装上阵 [4] 当前线上渠道现状 - 一些体量较大的银行机构仍手握大量App,如工商银行除主App外还有"工行企业手机银行""工银e生活"等7款手机应用软件 [6] - 公众号设置更为精细,不少银行总行和分支机构各有主号,信用卡、贷款和理财等业务往往也区分总分机构设置公众号 [6] - 目前尚存的信用卡App主要由国有银行等头部机构开发,余下的少量直销银行多来自地方中小银行 [3] 监管政策与行业建议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的移动应用及时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6]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提出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为银行线上营销转型提出总体方向 [6] - 建议银行线上营销建立"数据赋能、平台支撑、协同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通各类数据整合应用,搭建数字化客户全流程服务平台 [6] 未来发展趋势 - 银行线上营销有进一步集成化趋势,同时可能在小红书、抖音等流量平台采用"去中心化"方式强化品牌营销 [7] - 未来手机应用、渠道端有望与AI、元宇宙等技术结合,打造特色业务与运营模式,提供高质量、便捷的业务功能和更新颖的交互方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