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营重建
icon
搜索文档
日产将于2027年度末停产主力的追浜工厂
日经中文网· 2025-07-16 14:16
日产汽车工厂整合计划 - 公司将于2027年度末停止追浜工厂(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生产,车辆生产将转移至日产汽车九州(福冈县苅田町)[1] - 日产车体的湘南工厂(神奈川县平塚市)将于2026年度停产[1] - 日本国内5家整车工厂中2家将停产,其余工厂继续生产[1] 停产背景与经营重建 - 销售低迷导致过剩生产持续压迫公司经营,工厂整合是经营重建的关键举措[1] - 日产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称此决定"伴随着巨大痛苦",但为重回增长轨道必须实施[1] - 此次大幅削减国内工厂产能是自2001年村山工厂关闭以来约25年首次[1] 追浜工厂后续安排 - 工厂停产后的用途尚未确定,公司表示将考虑最优利用方式[1] - 正与多个合作伙伴推进以出售为前提的协商,包括与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讨论过的收购或合资方案(但合资运营或委托生产已被否认)[2] - 追浜工厂拥有约2400名员工,研究所和碰撞测试场等设施将保留,员工工作将持续至2027年度末[2] - 工厂目前生产"Note"和"Note Aura"车型,原计划2025年度下半年投产的SUV"Kicks"将转移至九州[2] 湘南工厂调整计划 - 湘南工厂可能承担特装车等辅助业务,公司强调"优先考虑就业,研究各种可能性"[2] 产能优化目标 - 当前日本国内工厂开工率仅60%,通过关闭追浜和湘南工厂将开工率提升至100%[2] - 日本国内生产成本预计降低15%[2]
巨亏337亿!日产关闭7个工厂、全球裁员2万人,CEO要把总部大楼都卖了
金融界· 2025-06-27 09:40
公司经营困境 - 2024财年出现67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7亿元)净亏损,由盈转亏 [2] - 股东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对公司表现不满,矛头直指管理层 [1] - 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自4月接任以来首次主持股东大会,面临扭转颓势的压力 [1] 经营重建计划 - 发布"经营重建计划Re:Nissan",计划到2027财年全球裁员2万人 [2] - 全球汽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关闭泰国、墨西哥、阿根廷、印度、日本等地工厂 [2] - 九州动力电池工厂项目紧急叫停 [2] - 到2026财年全球产能削减20%,从500万辆削减至400万辆 [2][6] 业绩下滑原因 - 归咎于外汇汇率波动、材料成本增加、销售业绩下降 [2] - 美国加征25%进口车关税及25%关键汽车零部件关税,冲击日本车企 [2] - 特朗普关税政策预计2025财年带来4500亿日元损失,2025年4至6月预计营业亏损2000亿日元 [4] 中国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中国区销量57998辆,同比下滑9.7% [5] - 2025年1-5月累计销量225560辆,同比下滑21.3% [5] - 2024年在华销量69.66万辆,同比下滑12.23%,市场份额降至2.21% [5] - 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仅3.22万辆,占比不足5% [5] - 2021年在华销量超113万辆,3年时间销量几近"腰斩" [5] 中国市场战略失误 - 奇骏车型"三缸化"策略导致年销量从17.5万辆暴跌至7.1万辆 [6] - 中国产能从150万辆减至100万辆,若缺乏竞争力新能源车型份额或进一步流失 [6] - 时任CEO内田诚承认需采取本土化战略满足中国速度和消费者需求 [6] 成本削减措施 - 目标实现约5000亿日元成本节约(2500亿可变成本+2500亿固定成本) [7] - 考虑出售日本横滨市全球总部大楼,估值超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30亿元) [7] - 将皮卡生产从阿根廷整合到墨西哥,与雷诺重组印度业务,停止日本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投资 [7] 研发与供应链调整 - 暂停2026财年之后的新品研发 [8] - 减少供应商数量,专注更具竞争力的中国供应商 [8] - 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中国以外制造生态系统,并分享经验提升其他供应商业绩 [8] 行业动态 - 本田2025财年经营利润1.21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2.2% [8] - 本田预计2026财年经营利润5000亿日元,同比下降58.8% [8] - 日产与本田曾开启合并谈判但因分歧终止,本田提出100%收购日产遭反对 [8] - 日本汽车产业人士建议双方重新考虑新的合作方式 [8]
日产拟关闭日本国内部分工厂
日经中文网· 2025-05-13 15:33
公司经营重建措施 - 公司确定关闭日本国内部分工厂的方针 具体对象工厂及关闭或停产方式将在今后确定[1] - 公司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 占员工总数15% 较此前公布的9000人增加逾1万人[1][2] - 公司2024年11月已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产能(100万辆)[1][2] 产能与开工率状况 - 公司在日本拥有5家工厂 分布在3个县 总产能超过100万辆[1] - 2024年日本工厂开工率56.7% 美国工厂57.7% 中国工厂45.3% 均低于行业盈亏平衡点80%[1][2] - 公司持续推进成本削减 包括退出印度和阿根廷本地生产[2] 财务状况与投资调整 - 公司预计2024财年最高亏损7500亿日元 计提超5000亿日元资产减值损失[3] - 公司缩减增长性投资 放弃北九州市车载电池建厂计划 优先确保现金流[3] 管理层变动 - 前社长内田诚因业绩低迷及与本田整合磋商破裂于3月底卸任[2] - 商品企划部门负责人伊万·埃斯皮诺萨接任社长 加紧制定结构改革方案[2]
日产将在全球裁员2万人
日经中文网· 2025-05-13 11:35
日产经营重建措施 - 公司确定在日本国内外裁员约2万人 占全球员工总数13万人的15% 比此前公布的9000人大幅增加 [1] - 公司将产能削减2成 约100万辆 以应对北美和中国市场的销售低迷 [1] - 公司美国工厂开工率为57.7% 中国工厂为45.3% 日本工厂为56.7% 远低于汽车行业80%的盈亏平衡点 [1] - 公司推进成本削减措施 包括退出印度和阿根廷等地区的本地生产 [1] 日产管理层变动与财务表现 - 前社长内田诚因业绩低迷及与本田经营整合磋商破裂于3月底卸任 由伊万·埃斯皮诺萨接任社长 [2] - 公司预计2024财年最高亏损7500亿日元 主要因对日本和美国工厂资产重新评估 计提超过5000亿日元减值损失 [2] - 公司缩减增长性投资 放弃北九州市车载电池建厂计划 优先确保现金 [2] 日产市场表现 - 公司在北美和中国市场面临销售低迷局面 [1][2] - 公司销售业绩与产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