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切换

搜索文档
A股分析师前瞻:结构上或将在景气板块内部有所切换
选股宝· 2025-09-08 07:44
市场整体观点 - 券商策略分析师普遍看好A股市场,提出慢牛、健康牛等积极观点 [1] - 市场调整主要源于浮盈盘兑现需求与结构性交易集中,而非重大利空因素 [1] - 牛市中的回撤时间和幅度有限,20日和60日均线为重要支撑 [1] 市场驱动力与资金流向 - 中期牛市行情驱动力未改变,政策对稳股市提供有力支持 [1] - 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正在加大入市力度 [1] - 居民端潜在增量资金仍较为充沛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偏强运行和外资流入中国资产 [1] - ETF资金流向明显分化,宽基减而行业/主题增,A股减而港股增 [2] - 居民和产业资本对牛熊市影响可能比机构大,产业资本一旦转入流入后续大概率是牛市 [3] 结构分化与轮动 - 此前行情结构极致分化,需要短期波动进行消化、整固 [1] - 后续结构比节奏重要,指数波动空间有限,建议通过结构而非仓位应对 [1] - 结构上将逐步摆脱前期的极致分化、一枝独秀,走向轮动扩散、多点开花 [1] - 短期A股指数层面宽幅震荡概率上升,结构上或将在景气板块内部切换 [1] - 行业轮动强度持续降至年内新低,市场分化已较为极致 [2] 港股配置机会 - 受益于美国降息预期升温和美元走弱,香港利率边际压制减弱 [1] - 港股配置性价比进一步抬升 [1] - 美联储降息背景下,港股有望获得外资+南下双加持 [2] 关注板块与行业 - 景气赛道有望在产业变迁过程中享受估值溢价,如固态电池、储能、创新药、机器人等 [2] - 关注港股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新消费、景气周期(有色、化工) [2] - 行业关注新能源(锂电等)、港股互联网、创新药、有色、非银、半导体/算力链等 [3] - 主题关注固态电池、机器人等 [3] - 关注兼具周期属性与高股息特征的板块,如煤炭、有色金属等 [3] - 红利板块仍是外资和长线资金偏好的方向,配置价值突出 [3] - 对于科技(半导体、自主可控等)与券商板块,若后续反弹后继续调整,反而是中期加仓良机 [3] 订单改善行业 - 中报A股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同比增速继续大幅改善 [3] - H1同比增速较高、增长贡献度较高的一级行业是计算机、基础化工、国防军工、电力设备、汽车 [3] - 订单增速同比高增的行业包括风电(电缆/风机/塔筒桩基)、锂电池、锂电设备、摩托车、半导体(设备)、CXO、自动化设备(如3C设备)、其他电源设备、IT服务、计算机设备 [3] - 这些行业订单连续2-3个季度改善,且该指标与股价表现存在正相关性 [3] 政策与事件催化 - 10月中下旬中美元首会晤若能落地,有望缓和外部不确定性 [3] - 四中全会将聚焦十五五规划,或将明确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在未来五年的战略地位 [3] - 上述事件均有望成为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的关键拐点 [3] 资金流向特征 - 居民资金变动幅度更大,和牛熊市波动更为同步 [3] - 保险和外资流入的节奏和牛熊市偏差较大 [3] - 产业资本大部分时间是流出的,但一旦转入流入,后续大概率是牛市 [3] - 当下居民资金流入力度虽然比2014-15年牛市后期慢,但比2014年6月资金更多、资深投资者更早入市 [3] - 产业资本流出项有增加,但依然大幅低于2020-2022年,牛市大概率尚未进入后期 [3]
转债市场点评:转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后续市场波动?
国信证券· 2025-08-26 22: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转债投资者面临获取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难题,在权益市场上涨加速阶段,需思考调整仓位和切换结构以应对阶段性见顶后的震荡期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仓位层面操作 - 资金流入背景下,右侧降仓更合理,本轮“慢牛”行情筹码分布均匀,难急转直下,且难判断边际资金行为,左侧降仓若权益上涨会增加交易成本 [3] - 需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和账户盈亏状况判断,参考历史关键时间节点后股市涨跌不定,若积累浮盈不多可提前降仓 [4] 结构切换 - 历史上 110 - 115 元低价转债相对抗跌,但目前低于 110 元转债有信用风险,110 - 115 元转债可能受债市压力影响抗跌性有限 [9][10] - 投资者惜售的转债包括公司转股诉求强、正股逻辑强、持有体验好的品种,转股诉求强关注历史下修到底、剩余期限短、资产负债率高的个券;正股逻辑强关注业绩兑现度高和正股高波动率待补涨的板块;持有体验好关注夏普比例靠前的转债 [11][13][15] 其他选择 - 可在大类资产上分散投资,如增加纯债仓位、适当增加组合久期,资金转松后提高债券组合久期可降低组合净值波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