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
搜索文档
科技赋能绿色增粮
经济日报· 2025-10-03 06:15
农业技术创新 - 采用品字形种植技术优化植株布局,提高玉米通风透光性和抗倒伏能力,为稳产高产奠定基础[1] - 品字形播种机打破边行效应,使每亩种植密度从4500株提升至5500-7900株,预计增产300斤左右[1] - 平度市全方位运用科技手段,包括种子示范推广、精量播种机、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2] 政策支持与农机推广 - 通过举办演示会、培训班及提供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形式加快先进农机具普及[1] - 平度市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500余万元,推广先进适用机械3582台,受益用户达3000余户[1] - 积极推广政策性保险,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保障[1] 绿色增粮与高产成果 - 在蓼兰镇1.5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1] - 该示范区去年高产攻关田小麦亩产达875.82公斤,系青岛首次跨越850公斤大关[1] - 构建绿色防控与科技增粮的立体化体系,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2] 总体生产成效 - 平度市粮食总产长期稳定在29亿斤,连续12年蝉联山东省产粮大县冠军[2] - 将农业绿色转型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走出一条稳产增收、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2]
科技特派员“传经送宝”, 助推从化白兔村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9-16 00:00
培训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12日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白兔村成功举办,旨在推动花生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2][3] - 培训由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鳌头镇农业办公室共同组织,汇聚了广东省农科院专家、农技员及种植户代表等70余人 [4][5][6] - 活动核心目标是提升“从化白兔花生”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质量安全 [2][7] 生产技术指导 - 专家李少雄讲解了花生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包括耕作要点、需肥规律、科学施肥、排灌水管理及苗期管理关键措施 [11][12] - 针对白兔村以湿花生为主的销售特点,推荐了附加值高的优良品种如粤油390、粤油黑5号,并指导科学施肥和“三水”灌溉管理 [12][13][14] - 专家孙大元分析了花生常见病虫害症状及发生机理,强调绿色防控是保障质量安全的根本路径 [16][17] - 指导农户通过轮作、种衣剂拌种等方式进行病害防控,并在三个关键生长节点精准施药,实现“三遍药”精准防治 [17][18][19] 标准化与资源支持 - 农艺师欧阳敏枝对广州市地方标准《花生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面宣贯,明确了各生产环节的规范要求 [22][23] - 培训后,省农科院专家向参训学员赠送了《南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书籍及花生拌种药剂,以提升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24][25] - 科技特派员团队作为桥梁,精准对接农业科技资源,将前沿种植技术、生产标准与绿色防控方法送达种植户 [27][28] 产业影响与展望 - 培训使种植户系统掌握了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难题,为花生产品提质增效和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29][30] - 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赋能地方特色农产品,激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推动产业振兴,使花生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和乡村发展的大产业 [31][32]
国光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17:1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7.33%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6.05% [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6.15%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9亿元,同比下降7.91% [5] - 基本每股收益0.50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 [5] 利润分配方案 - 以466,358,55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 [1] - 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1] 主营业务构成 - 农药产品收入7.81亿元,占比69.85%,同比增长7.81% [21] - 肥料产品收入2.98亿元,占比26.63%,同比增长6.99% [21] - 服务类收入1,101万元,占比0.98%,同比增长5.98% [21]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收入11.08亿元,占比99.02% [21] 区域销售表现 - 华中区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4.67% [21] - 华南区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7.49% [21] - 西北区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3.73% [21] - 外销收入764万元,同比增长116.44% [2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4,417万元,同比增长42.84% [5][21] - 主要系试验费同比增加 [21] 行业地位 - 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品种最多的企业 [5][15] - 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销售额最大的公司 [5][15] - 拥有330个农药产品登记证,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150个 [5][15] - 拥有132个肥料登记证 [15] 产品优势 -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低成本、效益高、环境友好的优点 [13] -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细分行业内竞争优势较强 [14] - 产品矩阵丰富,能提供作物调控技术方案和种植管理全程解决方案 [19] 行业发展特点 - 农药行业正朝着高效、低毒、环保方向发展 [8][10]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前百名企业总销售额2,762.26亿元,增长5.69% [9] - 植物生长调节剂总市场容量预计可达630亿元 [13] - 水溶性肥料符合节水农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 [14] 技术优势 - 坚持"三调"定位(调节剂、调控技术、调控方案) [5][19] - 采用技术营销模式,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17] - 与科研机构和高校深度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 [18] 生产布局 - 拥有四川简阳、重庆永川、山西绛县、河南鹤壁、河南安阳五个生产基地 [15] - 形成国光农资、国光园林、依尔双丰、浩之大、依尔全丰五大营销业务板块 [15]
西南大学“万无一虱”团队创新烟粉虱防控路径
环球网资讯· 2025-07-25 18:39
行业现状与问题 - 烟粉虱作为"超级害虫"对茄科作物造成年均减产30%以上,传播的植物病毒可导致绝收[1] - 传统化学农药防控效果逐年下降,导致"虫越打越多,成本越防越高"的恶性循环,同时带来生态污染与农残风险[1]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团队开发"双唯防治"体系,采用"内外双靶点"综合策略:内控基因靶向干扰运动能力,外施植物源神经毒素形成立体防线[3][5] - RNA干扰技术精准沉默烟粉虱运动基因,使其活动能力下降70%(实验室数据),抑制扩散效果显著[3] - 植物源复合配方经CMA认证为"实际无毒级",残留风险较化学农药降低90%以上[5] 研发成果与产业化进展 - 已申请专利11项,发表SCI一区TOP论文2篇,技术成熟度达到产业化阶段[5] - 正与生物企业合作推进制剂产业化,计划开发AI虫情预警平台实现精准施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植保体系[5] 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 - 双重防治使烟粉虱危害减轻80%(田间试验数据),解决化学农药抗药性难题[3][5] - 植物源成分提取自丝瓜等作物,原料成本较合成农药降低35%,适合大规模推广[5]
东港草莓的“绿色通行证”
新华网· 2025-05-26 10:08
东港草莓产业概况 - 东港草莓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种植规模大、品种丰富、鲜果上市时间长等特点 [1] - 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鲜果年产值超60亿元,10万余农户从事草莓生产 [4] - 合作社草莓销售出口和内销各占一半,出口至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1][5]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智能温室大棚自动调节通风口,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精准滴灌 [4] - 采用珍珠岩、椰糠等基质配比土壤,避免土传病害并提供充足养分 [4] - 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例如果园投放捕食螨捕捉叶螨 [4] 种苗繁育与品质保障 - 辽宁草莓科技研究院每年向农户提供20万棵无性繁殖草莓苗,避免病毒代际遗传 [4] - 大连海关快速筛查300余项农药残留,检测时长仅需3.5小时 [5] - 设立出口鲜草莓查检绿色通道,实现采摘即申报、包装即查验的顺势监管模式 [5] 出口策略与国际拓展 - 根据运输距离选取不同成熟度果实,例如出口迪拜的草莓装箱时五六成熟 [5] - 政府搭建交流平台,海关推介注册果园产品,商户主动参展获取订单 [5] - 协会鼓励企业种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并申报出口果园资质认证 [5]
抢抓农时、改良品种、绿色灭虫 全国多地争分夺秒确保夏粮丰收
央视网· 2025-05-25 16:02
安徽肥西县小麦抢收情况 - 肥西县38万亩小麦已陆续成熟 当地正利用降雨间歇期抢收 目前已收获12多万亩 预计6月5日前完成全部收割 [1][8] - 降雨导致小麦湿度和麦田泥泞问题 农户通过开辟排水沟和调集履带式收割机应对 履带式收割机适应泥泞环境且效率较高 2000亩麦地预计3天收完 [4][6] - 当地调集1800多台收割机和12个应急抢收服务队 新建大型烘干中心配备24台设备 日处理能力720吨 全县300多台烘干设备24小时运作保障小麦质量 [6][8] 山西芮城县旱地小麦收获 - 芮城县11万亩旱地小麦进入收获期 因降雨少且光照时间长 收获时间较往年提前5天 [9][14] - 随机测产显示旱地小麦平均单产490斤/亩 最高达804斤/亩 实际产量略高于田间管理预估 [12] - 全县小麦种植面积49.7万亩 夏收工作预计6月10日全面完成 [14] 云南曲靖市水稻种植进展 - 曲靖市62.5万亩水稻进入插秧季 目前已完成移栽37万亩 预计6月初全部完成 [15][20] - 富源县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 农户反馈亩产达600多公斤 带动40多户跟进种植 [17] - 陆良县推行"水稻-蚕豆"轮作模式 6.4万亩水稻插秧有序进行 千亩连片田已栽插300多亩 预计一周内完成 [19][20] 广西玉林市早稻绿色防控 - 玉州区500亩高标准农田采用食诱瓶和智能灭虫灯 食诱瓶每亩布置1-3个 药效可持续1个月 灭虫灯单灯覆盖20亩 [21][22][24] - 绿色防控网包含48盏灭虫灯和1500个食诱瓶 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农药用量减少20% [24] - 2024年玉州区绿色防控面积达25.52万亩 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26]
绿色防控、助力农安!广东举办豇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班
南方农村报· 2025-05-16 19:03
行业动态 - 广东省举办豇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班,近200名植保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资经营者及种植主体参会,线上吸引14.8万人次观看 [2][3][4][5] - 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强调需强化农药使用监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及科学用药培训,保障豇豆质量安全 [13][14][15][16] - 广州市通过建立监测预警平台、绿色种植示范基地及技术服务队,形成成熟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措施 [18][19][20] 政策法规 - 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准更严格,明确"四个最严"要求,衔接《食品安全法》 [23][24][25] - "一品一策"攻坚治理针对豇豆提出重点药物、重要节点、重要种植模式和风险分级制度 [25][26] 技术应用 - "喷、摇、吸"三位一体豇豆害虫防治技术减少用药量70%,防治蓟马效果达85%以上 [46][47][48] - "微生物+"防控技术在多地试验后农残检测100%合格,涵盖播种前拌种至结荚期喷施的全周期管理 [51][52][53][54][55][56][57][58] - 有机肥添加烟碱、茶碱的技术使豇豆采收期延长7-10天,每造用药减少2-3次 [61][62][63] 企业参与 - 美国布兰特公司、拜耳作物科学、科迪华等企业代表分享豇豆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64][65]
全国粮食生产开局良好 冬小麦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1 09:27
春耕生产进展 - 全国粮食意向种植面积预计17.9亿亩 春播粮食面积9.6亿亩 均比上年增加[3] - 东北春播陆续展开 吉林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200万亩[3] - 冬小麦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达91.2% 比常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5] 农业技术应用 - 梨树县优化免耕播种机 精准控制播种深度和用肥量 提升出苗质量[3] - 眉山推广遥感巡田+AI算法模式 识别小麦长势差异和病虫害风险[9] - 贵州推广小麦抗旱栽培技术 近160万亩小麦长势良好[7] 产量提升措施 - 纳雍县小麦种植密度达25-26万株/亩 预计比去年增产10%[7] - 山东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300万亩以上 宁津浅埋滴灌技术使水肥利用率超90%[11] - 安徽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20套以上 霍邱绿色防控覆盖率超60%[9] 种子市场监管 - 农业农村部派出7个督导组开展春季种子市场监管检查[14] - 涉种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开通电话/邮箱/App/网站等多渠道举报方式[18][20] - 重点警惕超低价种子和无标识种子 需查看审定编号和适种区域[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