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猕猴桃
icon
搜索文档
【省气象局】未来5日全省有明显降水过程
陕西日报· 2025-08-04 07:56
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潘宇鹰建议,陕北土壤过湿地区可疏通沟渠排水降渍, 雨后视情况追肥补充养分,受涝倒伏田块,灾后及时管理,同时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关中、陕南 依然晴热地区,对有灌溉条件的秋粮地块避开高温时段应灌尽灌,强化田间管理,坚持肥水并进、防控 病虫;对猕猴桃等果园采取覆盖、喷水、拉遮阳网等方式,调节果园小气候,降低高温干旱对果树的影 响,高温热害期结束后及时疏除日灼果实,减少树体能量消耗,有条件的果园可喷施叶面肥,增强果树 抗逆能力。(记者:许奥博)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菊菊介绍,我省8月3日至5日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3日夜间开始自北向南移 动,陕北最强时段为3日夜间至4日白天,关中、陕南为4日夜间,单点雨量大,夜雨特征明显,陕北北 部、关中东部、陕南东部部分有大到暴雨。此外,8月7日至8日全省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 本次大范围降水过程有利于改善陕北黄河沿线、关中与陕南大部的土壤墒情,缓解高温干旱的不利 影响,利于秋粮作物和经济林果的生长发育。但陕北北部目前土壤相对湿度超过90%,地势低洼地区可 能出现农田积水,渍涝风险较高,且此次降水伴随雷暴大风等对流天气,局地有玉米倒伏风险。同时 ...
陕西聚链成群织密致富网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07
陕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 - 2024年陕西省8条省级重点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480亿元,同比增长5.8% [1] - 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拉动率达6倍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数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1] - 省级以上产业融合载体319个,带动26条市级超百亿元、131条县级超十亿元产业链 [1] 产业支撑与资源禀赋 - 陕西打造5个千亿元级产业链(苹果、茶叶、畜禽肉类、蔬菜、中药材)和3个百亿元级产业链(乳制品、食用菌、猕猴桃) [2] - 形成500万头生猪精深加工、150万吨羊乳加工能力,塑强区域公用品牌117个 [2] - 茶叶、食用菌产量和设施农业规模居西北地区首位 [2] 政策与创新驱动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786个延链补链项目,完成总投资超350亿元 [3] - 创建9个国家级、70个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0个国家级、7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 - 商洛市食用菌二产产值达40.89亿元,通过延链扩链提高增值收益 [3] 龙头企业与联农带农机制 - 眉县猕猴桃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12万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0%以上源于猕猴桃产业 [4] - 齐峰果业推广果园托管模式,辐射带动8000亩以上果园,采用"龙头企业+站长合伙人"管理模式 [5][6] - 洛川县苹果产业通过"公司+自建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800余户农户建设2.8万亩标准化果园 [6] 科技创新与国际化 - 杨凌示范区近5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5000多件,年均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110多个 [7] - 商洛市建成院士工作站,研发培育7个珍稀食用菌品种,年产菌包5000万袋 [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建园成本降低30%,产量提升40% [9] 国际培训与产业升级 - 渭南计划3年内为中亚五国培训300名职业农民,首期培训班已开班 [7] - 红星美羚乳业联合科研机构启动8项科研项目,破解羊乳制品共性技术难题 [9] 经济效益 - 2025年一季度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9元,同比增长6.9%,增速全国第四 [10]
对话正大集团张曙晖:中国完善供应链吸引外资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5:26
"经过40多年发展,中国构建了全方位完善的供应链,加之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这 些都是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正大集团中国区市场中心资深总裁张曙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7月16日至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链博会在北京举办。张曙晖在绿色农业主题 分论坛上发言时指出,正大集团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偏好和口味的产品。同时,逐 渐构建了包括种子、种植、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等在内的全产业链。 张曙晖在链博会现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消费者日益追求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产 品,对于高品质、安全健康的食品的需求增长。正大集团秉承"买全球,卖全球"的理念,将来自东南 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区和国家的产品卖到中国,同时也希望将更多中国的好产品销往全世界。 据张曙晖介绍,产自泰国的榴莲、山竹、椰子水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不同品种的榴莲对于运输温控 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品质,正大集团优化供应链,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此外,中国产品在泰国 市场具有价格优势且品质良好,诸如猕猴桃、荔枝等水果以及菌菇、一些味道好的预制菜受到泰国当地 百姓的青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
贵州“乡村CEO”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00:17
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在贵州的实践 - 贵州省自2019年起试点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从返乡能人和农业骨干中选拔人才,目前全省已培养700名"乡村CEO" [1] - 这些职业经理人担任村合作社"管家",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力量 [1] - 职业经理人通过专业管理,如周凤琴打理的茶园每年解决1000人次劳动就业,2024年发放工资30多万元 [1] 职业经理人的具体成效 - 韩佑龙作为职业经理人帮助修文县解决猕猴桃滞销问题,通过建立云仓库、推行分级包装和打通电商渠道,使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1] - 董平历时10余年筛选出130多个适宜贵州的优良水果品种,带动盘州市10多个乡镇种植经果林上万亩,公司年产值近2000万元,解决430多名村民就业 [2] - 姚长西通过联络高校专家和省外企业,联动省内其他职业经理人,成功助推开阳、修文等地销售农特产品500万余斤 [2] 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策略 - 精打细算、提升价值是职业经理人带来的新气象,如董平将"精算"发挥到"田头",注重苗木质量 [2] - 职业经理人不仅关注种植环节,还注重销售渠道建设,解决"种得好但卖不俏"的问题 [2] - 职业经理人发挥桥梁作用,整合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形成互助网络 [2] 整体影响 - "乡村CEO"在贵州探索各具特色的致富路径,盘活乡村资源,带动产业发展 [2] - 职业经理人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和增收 [2] - 该模式已成为贵州乡村发展的有效实践,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2]
【省气象局】未来几日陕西大部地区持续高温
陕西日报· 2025-07-15 07:01
气象预警 - 7月14日至19日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高温天气 关中平原高温日数达6天 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 局地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1] - 陕北东部、陕南河谷地带高温日数1至3天 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 高温最强盛时段为15日至16日 [1] - 受热力不稳定影响 午后局地易出现雷雨大风等对流性天气 [1] 农业影响 - 持续高温导致水稻分蘖减少 加快发育进程 影响有效穗数 [1] - 玉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强 消耗过多养分 导致叶片萎蔫 植株生长不良 夏玉米幼苗生长缓慢 春玉米拔节抽雄受阻 [1] - 高温干旱对关中、陕南猕猴桃叶片和果实正常生长产生影响 部分猕猴桃果实可能出现高温日灼 [1] - 关中、陕北北部苹果果园受高温影响将出现叶片卷曲萎蔫 部分套袋向阳果实可能会出现日灼 [1] 应对措施 - 陕北东部、关中平原和陕南河谷地带高温区需加强防范苹果、猕猴桃、葡萄等经济林果日灼危害 [2] - 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粮食作物种植区需适时采取抗旱保秋粮措施 有灌溉条件的及时浇灌 [2] - 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做好果园、茶园和大田沟渠疏通和排渍清淤工作 [2] -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预防喜旱病虫害发生 [2] 社会经济影响 - 全省大部分地区高温闷热指数在偏热以上等级 陕北东部、关中平原、陕南河谷地带达酷热等级 高温健康风险等级较高 [2] - 持续高温天气提高中暑风险等级 建议游客减少户外游览、长途徒步等活动 [2] - 全省大部分地区电力负荷气象条件等级较高 用电需求较常年同期偏高8%至16% [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从平原烽火到振兴崛起——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今昔巨变
新华社· 2025-07-10 21:42
红色资源与产业发展 - 鲁西南烈士陵园作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的万余英烈,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1] - 南阳市西峡县丁河镇木寨村将昔日的山坡阵地转化为千亩标准化猕猴桃基地,引入中药材有机肥、智能化农机等现代技术,打造绿心果、黄心果等"金字招牌" [3] - 南宫市冀南红色研学基地通过"冀南红小宣"等创新模式,2024年吸引逾20万人次参与思政实践与研学活动 [5] 现代产业转型与升级 - 安美桥(南宫)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年产精纺羊绒面料250万平方米,全部出口欧美,价值是普通面料的5倍以上 [6] - 南宫市依托10万余亩棉花种植基础,纺织产业延伸至羊绒、羊剪绒、服装加工等领域,2024年服装服饰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140亿元,带动近4万群众增收 [6] - 现代科技如采棉机、滴灌技术等已深刻改变传统农业和纺织业的生产方式 [6]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通过研学基地、生态果园、智慧工厂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从烽火战场到振兴热土的转型 [6] - 特色产业如猕猴桃种植、羊绒制品加工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6]
去年GMV超4.5万亿元,直播电商如何激活国内消费潜力
新京报· 2025-07-10 12:06
直播电商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直播电商商品交易总额超4.5万亿元,占网络零售额近三分之一,贡献电子商务增量80% [1] - 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百分点 [1] - 抖音店铺销售额占农心农意总体销售额90%左右 [9] 商业模式创新与消费刺激 - 直播电商是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线上线下协同的新型交易模式,通过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直接刺激购买欲望 [1] - 技术创新带来新型商业场景,是新质生产力在消费领域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性改造 [1] - 直播购物常态化,"被种草"等新场景成为消费增长主力军 [1] - "兴趣电商+短视频"模式能全面展示乡村特色产品内涵,实现土特产与消费者直接对接 [2] 供应链能力建设 - 农心农意建立1万多亩种植基地和1万余吨红薯储存库保障稳定供应 [9] - 商家通过消费者反馈改进产品包装和物流服务,实现质量可追溯 [8] - 供应链能力进化成为直播电商承接爆发式需求的"隐形护城河" [7] 个性化需求挖掘与品牌发展 - 直播电商帮助商家更充分了解顾客需求,针对性开发产品,挖掘潜在个性化需求 [10] - 商家通过细分产品规格(如5斤/9斤装)满足不同家庭消费需求 [8] - 案例显示Marius直播间单场GMV破3000万,粉丝从6万增长至37万,并开始布局线下新零售 [11] 行业生态与价值边界 - 直播电商重塑消费链条各环节,从田间地头到都市商圈 [11] - 以内容信任为支点、数据为杠杆重构供应链,成为拉动国内消费市场的核心引擎 [11] - 典型案例显示抖音直播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612% [7]
庐山植物园:长江之畔的绿色科学地标
人民日报· 2025-07-10 10:08
历史沿革与定位 -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是中国第一座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正规化植物园,由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学者创立[4] - 公司秉持"研究植物、造福人类"宗旨,历经91年发展已成为集科研、保护、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机构[3][4] - 当前形成"一园四区"格局:庐山本部(亚高山植物)、鄱阳湖分园(湿地生态)、南昌科研中心(基础理论)、山南分园(资源开发)[4] 科研创新成果 - 在生态环境领域揭示被子植物叶片水力效率与安全性的权衡机制,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新视角[6] - 水生植物研究解析鄱阳湖水体特征,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6] - 培育猕猴桃、八月瓜等水果新品种,挖掘喀斯特地貌野生植物并开发高钙蔬菜,改良庐山云雾茶和小土豆等特色作物[6] - 构建"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协同模式,激发科研团队自主创新活力[6] 物种保护实践 - 收集保存活植物超10,000种,含数百种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7] - 新建植物专类园并优化景观,完善游步道系统,通过二维码牌等打造"活的植物博物馆"[7] - 采用"保护—研究—展示"一体化模式,实现珍稀植物迁地保护与公众教育结合[7] 国际合作与科普 - 举办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及管理培训班,成为国际交流窗口[8] - 与比利时国家植物园签约合作,派遣科研人员海外交流[8] - 年接待参观者超100万人次,2024年获批江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高校培养人才[8] 科技应用与产业拓展 - 山南分园建成奇花异卉馆、热带雨林馆等专业温室,保育全球珍稀植物数千种[9] - 研发药食同源新产品及功能蔬菜,生态修复技术获广泛应用[9] - 打造沉浸式植物主题乐园与科普影院,融合互动技术提升公众体验[9]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及鄱阳湖山湖连续体观测站建设[10] - 引进国家级人才与青年博士,构建老中青结合的科研梯队[10] - 建设"数字园区"实现植物标本云端化管理,开发实时监测系统[10] - 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及森林碳汇研究,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10][11]
【西安】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陕西日报· 2025-07-09 07:52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 西安市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涵盖粮食安全、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多个领域 包括临潼区稳产增产示范、雨金街道业态创新、西安农投集团数字化产销协同模式、周至猕猴桃百亿品牌打造等 [1] - 典型案例紧扣"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更高水平乡村全面振兴"主题 集中展现破解三农难题、释放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融合的实践成果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样板 [1] 农业发展战略 - 西安将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城乡融合三大重点 通过科技赋能和农村改革 推进城乡产业、建设、治理一体化 [2] - 实施产加销贯通和农文旅融合战略 扩大产业集群规模 提升特色品牌价值 全面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2] -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促进要素有序流动 加速城乡融合进程 [2]
农产品直播电商未来到底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7-08 03:22
技术赋能 - 直播电商结合AI质检系统实现农产品"透明化生产",消费者可实时查看脐橙采摘分拣过程及果径糖度等数据[3] - 阿里云"数智兴农"平台为山东栖霞苹果提供价格预测服务,帮助果农错峰销售实现15%溢价率提升[3] - 京东物流"产地直发+次日达"模式将猕猴桃损耗率从25%降至5%以内,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溯源[3] - 拼多多"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分析10亿级消费数据指导陕西眉县果农调整猕猴桃种植品种结构[3] - 盒马"村鲜直供"项目联合宁夏农户将西红柿从田间到餐桌周期缩短至48小时,推动C2M反向定制模式[3] 模式创新 - 浙江丽水"定制菜园"认养模式订单量年增40%,安徽笑果农牧构建"饲料加工-养殖-冷链物流"一体化链条2024年网销额突破2000万元[5] - 贵州"村BA"篮球赛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增长200%,形成"电商+文旅"新范式[5] - 河北青龙县通过"三级书记抓电商"模式推动板栗年销售额达8万吨,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近2000元[5] - 抖音电商"新农人计划"带动三农达人数量同比增长105%,农货商家增长83%[5] - 阿里巴巴"村播计划"助力"平阴玫瑰""五常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走向全国[5] 市场现状与挑战 - 农产品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万亿级,但农村物流成本比城市高30%,生鲜损耗率超15%[7] - 60%农村电商企业缺乏专业运营人才,仅20%农产品拥有自主品牌[7] - 广东省"数商兴农"专项行动推动2023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822亿元[7] - 拼多多"出海计划"带动2024年跨境农货交易额同比增长183%,广西芒果福建茶叶出口东南亚[7] - 邱县群众直播间免费培训使村民首场直播成交超100单[7] 行业趋势 - 农产品直播电商从"流量为王"转向产业生态构建,形成"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文旅"闭环[9] - 双语直播开拓东南亚市场,中欧班列推动河北青龙板栗出口欧洲,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9] - 行业向"卖生态"转型,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产业思维取代流量思维[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