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续费
icon
搜索文档
中消协:第三季度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36761件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14:56
投诉总体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36,761件,同比增长7.9% [1] - 解决投诉274,4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6亿元 [1] - 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5.59万人次 [1] 投诉性质分析 - 售后服务问题最为突出,投诉量为157,786件,占总投诉量的29.4% [2][5] - 与2024年同期相比,虚假宣传、安全、合同问题投诉比重上升 [4] - 虚假宣传投诉量从33,230件增至41,739件,比重上升1.10个百分点 [5] - 安全投诉量从27,448件增至34,950件,比重上升0.99个百分点 [5] 商品类投诉 - 商品类投诉为283,263件,占总投诉量的52.77%,比重同比上升2.80个百分点 [6] - 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最大,为72,107件,占比13.43% [8] - 日用商品类投诉量增幅显著,从47,509件增至56,729件,比重上升1.02个百分点 [8] - 服装鞋帽类投诉量从38,358件增至44,023件,比重上升0.49个百分点 [8] 服务类投诉 - 服务类投诉为231,542件,占总投诉量的43.14%,比重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6] -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投诉量最大,为60,678件,占比11.3% [10] - 互联网服务类投诉量从46,302件增至56,546件,比重上升1.22个百分点 [10] - 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量从20,968件增至26,549件,比重上升0.73个百分点 [10] 潮玩经济行业 - 潮玩平台商品质量问题多发,消费者反映出现掉漆、破裂、配件缺失等瑕疵 [11] - 退款退货难问题突出,平台常以“平台规则不支持退款”为由拒绝消费者合理请求 [11] - 售后服务存在短板,客服响应慢、等待时间长,投诉工单处理不及时 [11] - 典型案例显示,平台销售条款中存在“若所购物品不影响正常使用,则不在售后范围内”等不合理规定 [12][13] 减肥产品行业 -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现象普遍,如宣称“一个月瘦二十斤”等违反《广告法》的承诺 [15] - 存在无资质销售保健品或药品的行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5] - 部分产品存在安全风险,消费者使用后出现腹泻、心悸等不适症状 [15] - 退款困难问题突出,商家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甚至失联 [15] - 典型案例中,消费者在20天内被诱导累计消费达89,880元 [16] 宠物消费行业 - “星期宠”问题突出,商家隐瞒宠物真实健康状况,售卖伪造健康证明的宠物 [19] - 存在以免费领养为噱头,实为分期贷款或捆绑销售高价宠物用品的营销模式 [19] - 宠物用品质量问题频发,宠物食用后引发呕吐或生病 [19] - 典型案例显示,领养协议中存在宠物死亡后消费者仍需付款等不合理条款 [20] 在线旅行平台行业 - 平台不为消费者诉求提供有效协助,以“酒店拒绝退款”为由推诿,实则未与酒店沟通 [23] - 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存在酒店更名、停业后仍以原信息误导消费者预订的情况 [23] - 订单展示信息与实际入住情况不符,如房型、设施与宣传差距较大 [23] - 典型案例中,消费者因航班调整申请退款被拒,但酒店方表示未收到平台的退款申请 [24] 自动续费服务 - 自动续费条款隐蔽,商家以小号、浅色字体隐藏关键信息,未进行显著提示 [27] - 扣费提醒缺失,消费者往往在被长期扣费后才发现问题 [27] - 关闭入口设置隐蔽,App或网页端缺乏明显的“取消续费”入口 [27] - 客服推诿、退费困难,企业往往仅退还部分费用或直接拒绝退费 [27]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在未收到任何提醒的情况下被自动扣费长达一年 [28][29] 智能驾驶行业 - 功能失效或性能不达标,宣传中存在夸大性能现象,实际使用可能出现识别不准等问题 [31] - 功能限制未提前告知,如销售人员宣传代客泊车无需人在车内,出事后却改口 [31] - 行车数据信息不透明,发生事故后,厂商拒绝提供完整的行车数据或对关键信息进行“打码” [32] - 典型案例中,车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事故时完全失效,厂商拒绝提供完整事故数据 [32] 充电宝行业 - 部分品牌充电宝因无3C认证被民航部门列入禁带清单引发退货纠纷 [34] - 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存疑,要求非召回批次产品退货退款 [34] - 小品牌产品存在虚假宣传、虚标容量问题,甚至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误导消费者 [34] - 典型案例显示,产品实际容量与宣传的20000mAh相差一倍以上,功率也严重虚标 [36] 保险行业 - 低价诱导投保、后续自动扣费问题突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转为高价套餐 [38] - 虚假宣传和销售误导频发,销售人员夸大保障范围,实则理赔条件苛刻 [38] - “车辆统筹服务”假借车险名义问题仍然突出,无资质机构销售所谓“车险” [38] - 典型案例中,消费者被引导购买非正规的“众筹车险”,无法获得理赔保障 [40]
赶紧自查!忘记关闭“自动续费”,有人被扣数千元
央视新闻· 2025-09-17 13:44
自动扣款服务普及现状 - 用户发现支付软件中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服务项目数量显著增加 例如有人新增15个此类服务项目 [1] - 自动扣款覆盖多类高频消费场景 包括付款码免密支付 乘车码支付 自动还款 打车软件 定期投资理财 外卖软件和视频会员等 [1] - 视频会员自动续费扣款金额较高 有用户被扣除200多元会员年费 [1] 自动扣款引发的消费问题 - 用户遭遇大额自动扣款 例如被某软件高级会员扣款5199元后才发现开通了连续包年服务 [2][3] - 自动扣款项目名称具有迷惑性 用户需通过交易记录追溯扣款来源 例如"管理自动扣款 ▪▪ 高级会员连续包年" [4] - 部分自动扣款服务与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 例如提供60,000张图片生成能力的会员服务超出普通用户需求 [4] 支付平台自动扣款管理路径 - 支付宝用户可通过「我的」-「右上角齿轮图标」-「支付设置」-「自动续费/免密支付」路径管理授权项目 [6] - 微信用户可通过「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自动续费」路径检查自动扣款服务 [7] 消费行为与账单管理建议 - 建议用户谨慎开通各类会员 出行 游戏等场景的自动扣款功能 尤其注意首月优惠后的自动续费条款 [8] - 需定期清理支付软件的免密授权与自动续费功能 并核查银行 微信 支付宝 电信 水电气等账单是否存在异常扣费 [8]
APP偷偷“自动续费” 法院判决支持全额退款(以案说法)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核心观点 - 某网盘APP通过隐蔽性界面设计和默认勾选方式实施自动续费 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被法院判定违法并判决退款 [1][2][3] 自动续费操作机制 - 消费者支付0.3元开通24小时体验会员后 APP在未通知情况下通过支付宝每月自动扣款29.9元 [1] - 自动续费提示采用灰色小字体显示 位于"连续包月"选项下方 内容为"到期后自动续费29.9元/月 可随时取消" [1] - 支付按钮下方以灰色小字体标注"开通会员即表示同意续费协议/会员协议/付费授权服务协议" 将关键协议与其他协议并列放置 [1] 通知机制缺陷 - 自动续费前仅通过APP站内信通知 且界面未设置明显消息标识 [1] - 查看站内信需进入网盘会员中心并点击"我的会员" 路径繁琐难以察觉 [1] - 在24小时体验会员尚未到期时即开始自动扣款 未设置缓冲期 [2] 法律认定结果 - 法院认定灰色小字体提示方式显著降低用户注意可能性 属于法律禁止的搭售行为 [2] - 公司未履行格式条款提示义务 未采用弹窗或强制阅读等合理提醒方式 [2] - 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 判决退还7个月自动续费全额239.2元 [3] - 二审调解后公司全额退款并额外补偿消费者 [3] 行业运营模式特征 - 会员付费成为互联网产品普遍盈利模式 消费者需开通会员获取服务 [1] - 部分网络经营者通过隐蔽信息设计诱导消费者落入自动续费陷阱 [1] - 自动续费条款提示存在普遍性淡化处理现象 与用户重大利害关系条款未获突出展示 [2]
消费者陷APP“自动续费”陷阱,商家被判全额返还扣款
南方都市报· 2025-06-04 16:28
案件核心内容 - 某网盘运营者因自动续费设计隐蔽被消费者起诉,法院判决其退还全部扣款239.2元并额外补偿 [1][2][4] - 法院认定该公司通过灰色小字体默认勾选自动续费,且通知方式不显著,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3][6] - 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自动续费需显著提醒消费者 [5] 行业规范与法律依据 - 自动续费服务需在消费者接受前取得明确同意,扣费前5天需以显著方式提醒 [5][6] - "显著方式"应足以引起一般消费者注意,繁琐的站内信通知不符合要求 [6] - 民法典规定格式条款需以合理方式提示重大利害关系内容,隐蔽设计违法 [3][6] 公司行为分析 - 某科技公司在消费者购买24小时体验会员后未通知即自动续费扣款29.9元/月,持续7个月 [2] - 自动续费提示使用灰色小字体,协议与其他条款并列,消费者难以识别 [2][3] - 站内信通知路径隐蔽,需进入会员中心点击"我的会员"查看,无消息标识 [2][3] 司法建议与行业影响 - 法院建议公司改进三点:明示同意、显著提醒协议、提前5日显著通知 [7] - 订阅会员制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隐蔽设计如默认勾选、繁琐退订流程损害用户体验 [8] - 判决推动经营者优化界面设计,通过价值创造而非误导性策略实现商业成功 [8]
自动续费很恶心?没事,老外比我们惨多了
虎嗅APP· 2025-04-29 18:32
自动续费行业现状 - 河北广电公布案例显示用户因疏忽未关闭自动续订被扣35元续订费 但后台数据显示未实际使用会员服务 最终平台全额退款[7][8][9] - 新京报调查显示93.99%受访者有被APP自动续费经历 其中61.45%在扣费前未收到任何提示[15][18] - 遇到自动续费问题后33.5%受访者选择默默接受 65.15%认为维权不容易[20] 国际平台自动续费案例 - 美国FTC起诉Uber未经同意收取Uber One订阅费 试用期结束后不告知直接扣款 部分用户反映试用期前就被扣款[24][27][30] - Uber取消订阅流程复杂 需浏览23个页面执行32项操作 部分用户被告知必须联系客服但联系不上[32][35] - Adobe被指控隐藏"年度付费月度"订阅条款 提前取消需支付半个月订阅费作为终止费 关键条款需鼠标悬停小图标才显示[38][39][41] 用户付费习惯与行业建议 - 2025年中国音乐平台数据显示49.65%用户偶尔付费 28.20%有长期付费习惯 仅22.15%从未付费[43] - 行业应明确展示续费价格与服务内容 加强试用结束提示 简化退订流程 避免隐藏关键条款[4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