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上市

搜索文档
赴港上市只差临门一脚,八马茶业能否圆梦资本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04 09:42
2021年,八马茶业再次向深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选择创业板。这一次,八马茶业经历了深交所三轮关于公司定位、关联交易、销售模式等方面的审核问 询后,于2022年5月选择撤回上市申请。 图源:文轩图库 难以打破A股市场对中国茶叶品牌桎梏的八马茶业,这一次可能要在港股上市了。 虽然还未上市,资本市场对八马茶业并不陌生。自2013年起,八马茶业先后尝试新三板挂牌、深交所创业板申报,最终转向转向港交所申请上市。 八马茶业的艰难上市之路 2013年,八马茶业完成近1.5亿元私募股权融资,同年冲击深交所中小板,虽然并未成功,却自此拉开寻求上市的序幕。 两年后,八马茶业更换赛道,选择冲击新三板,成功以"铁观音第一股"名号挂牌,但在2018年,因"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终止在股转系统挂牌,并于次年重 启深交所上市计划,在深圳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随后,八马茶业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同年9月转战深市主板,再次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击"茶业第一股"。 然而到了2023年9月,八马茶业向深交所提交了《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保荐人中信证券向 深交所提交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 ...
八马茶业再冲港股,高端茶市场领军者能否圆上市梦?
搜狐财经· 2025-09-03 16:15
尽管业绩出现疲软,但八马茶业的扩张雄心并未消退。招股书中,公司明确表示将稳步推进"千城万店"战略,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开门店1500家。目前,八 马茶业的门店主要集中在低线城市,华中市场是其重点区域。然而,随着线下渠道销售收入的下滑,八马茶业庞大线下会员的购买力也在进一步削弱,这无 疑给公司的扩张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之所以如此艰难,除了资本市场对茶企的谨慎态度外,还与公司的定位和行业分类问题密切相关。在多次冲刺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八马 茶业的定位从精制茶加工企业变更为零售企业,但这一变化并未能打消审核方面的顾虑。八马茶业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其家族治理结构也是投资者关 注的焦点之一。王氏兄弟及其家族成员在公司中占据重要地位,多位亲戚担任高管职务,这种家族式的治理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往往难以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尽管如此,八马茶业并未放弃上市的梦想。此次再次递交招股书,或许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在资本市场上,八马茶业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和质 疑。如何打消投资者的疑虑,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将是八马茶业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八马茶业,这家在中国茶行业中对上市执念颇深的企业,近日再次向联交所递交 ...
八马茶业赴港IPO,仍有三大悬念待解
搜狐财经· 2025-08-04 13:01
八马茶业赴港IPO进展 - 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具备进入港交所聆讯环节资格 [2] - 计划发行不超过2913.34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106名股东4398.69万股内资股将转为H股流通 [2] - 招股书失效属正常程序,需在3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重新提交以延续审核流程 [3] 关联交易问题 - 2020年关联交易金额达3亿元,其中2.2亿元由实控人王文彬家族担保 [6] - 60%以上重大关联交易方与控股股东家族成员相关,包括亲属控制的加盟商及员工配偶客户 [6] - 前员工加盟商贡献收入占比稳定在5%左右(2022年0.93亿元/5.1%,2023年1.05亿元/5.0%) [8] - 证监会曾质疑关联交易存在利益输送和专设销售平台嫌疑 [8] 姻亲资本网络 - 实控人王文彬家族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等企业通过联姻形成商业网络 [10] - 2018-2020年向七匹狼、安踏系销售金额仅十余万元,但复杂关系引发监管关注 [10] 上市合规条件 - 2022-2023年累计归母净利3.7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盈利2.08亿元,远超港交所盈利测试标准 [12] - 2023年营收21.2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预计市值满足5亿港元门槛 [12] - 公众持股比例预计达25.1%,符合港交所要求 [13] 后续上市流程 - 需完成招股书更新、聆讯问询、路演配售、公开招股四道关卡 [15][16][17] - 聆讯环节需重点回应关联交易、业务可持续性等核心问题 [15] 行业挑战与市场表现 -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达3400亿元(内销)和1.1万亿元(全产业链),但资本化程度低 [19][20] - 港股现有茶企天福茗茶和澜沧古茶股价表现低迷,2024年分别下跌超18%和67.72% [21][22] - 行业存在产品标准化难、渠道传统、线上渗透率低等结构性矛盾 [20]
真假高端?增长乏力!八马茶业赴港IPO隐忧待解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23:36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过去十余年多次冲击A股IPO未果,近期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但港股招股书因"递交满6个月未完成聆讯"而失效 [1] - 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态度冷淡,公司面临重营销轻研发、加盟模式增长乏力、家族治理结构隐患等问题 [2] - 港股上市规则透明但传统茶企难以吸引投资者兴趣,募集资金和稳定交易取决于市场认知 [2] 研发与营销投入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822万元、1162万元和1006.4万元,占营收比例仅0.45%、0.55%和0.61% [3] - 同期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和5.20亿元,占营收比例33.9%、32.1%和31.6% [4] - 广告及宣传开支2022-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2.09亿元、2.52亿元和2.05亿元,占营收11.5%、11.9%和12.4% [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研发人员仅17人占总人数0.73%,销售人员1744人占比超75% [5] 产品与供应链 - 部分产品采用OEM方式生产,2019-2022年前三季度定制成品茶采购额占比47.4%-52.1% [6] - 消费者投诉反映存在茶叶混入异物、不符合执行标准、过度包装等问题 [6] 加盟模式与业绩 - 截至2024年9月末拥有3498家门店中加盟店3224家占比92.1% [8] - 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加盟店仅170家(全年预计227家),远低于2023年的475家 [8] - 加盟商单店平均采购额从2022年35.36万元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25.37万元 [8]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6.77%但2024年前三季度仅增0.95%,净利润增速从24.05%降至5.87% [9] 市场布局 - 三线及其他城市门店数量达1377家占比39.3%,但下沉市场高端茶销售前景存疑 [10] 公司治理 - 王氏家族通过一致行动人持有55.9%投票权,董事会六名非独立董事均为家族成员 [11] - 管理层高度家族化,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关键职位均由家族成员担任 [12] - 中国证监会在IPO反馈意见中提出46条问题,重点关注关联交易和利益冲突 [12] - 实控人通过子女联姻与安踏体育、七匹狼、高力控股等建立资本同盟 [13] 行业现状 - 茶叶行业集中度低呈现小而散特点,品牌影响力弱且产品差异化不明显 [6] - A股尚无茶叶上市公司,港股上市的澜沧古茶2024年营收下滑31.5%并亏损3.08亿元 [13] - 传统茶企缺少核心竞争力,难以支撑高成长高收益,资本市场关注度低 [15]
真假高端?增长乏力!八马茶业赴港IPO隐忧待解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23:28
核心观点 - 公司多次冲击A股IPO失败后转向港股,但招股书因未完成聆讯而失效,反映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的冷淡态度[2][3] - 公司存在重营销轻研发、加盟模式增长乏力、家族治理结构隐患等核心问题[3] - 行业普遍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现象,传统茶企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吸引投资者[18] 研发与营销投入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为822万元、1162万元、1006.4万元,占营收比例仅0.45%、0.55%、0.61%[5][6] - 同期销售及营销开支达6.17亿元、6.81亿元、5.20亿元,占营收比例33.9%、32.1%、31.6%,其中广告宣传开支占比超11%[7] - 研发人员占比极低(2022年仅17人占0.73%),销售人员占比超75%[7][8] 加盟模式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加盟店占比92.1%(3224家),但新增加盟店数量从2023年475家骤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170家[10][11] - 加盟商单店采购额持续下滑:2022-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35.36万元、35.13万元、25.37万元[10]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仅0.95%(2023年为16.77%),净利润增速5.87%(2023年为24.05%)[12] 家族治理结构 - 王氏家族通过一致行动人持有55.9%投票权,董事会6名非独董均为家族成员[14][15] - 管理层高度家族化,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关键职位由亲属担任[15] - 关联交易问题受监管关注,证监会曾就IPO申请提出46条反馈意见[16] 行业现状 - 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差异化不足,依赖代工(公司52.1%采购额为定制成品茶)[8] - 港股上市茶企表现惨淡,如澜沧古茶2024年营收下滑31.5%并转亏3.08亿元[17] - 下沉市场布局占比39.3%,但高端茶销售面临消费能力匹配问题[12]
八马茶业港股IPO招股书失效,上市之路再遇波折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20:01
八马茶业港股IPO进程 - 公司港股IPO招股书因满6个月未更新而失效,需在3个月内补充财务数据以延续审核状态 [2][3] - 此次为第4次冲击资本市场受挫,前3次A股上市尝试均告失败(2013年深交所中小板、2021年创业板、2022年深交所主板)[8][9][10][11] - 2024年1月转战港股,由华泰国际等机构保荐,但被要求补充增资及股权转让定价依据等信息 [13][14][16]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16.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08亿元,增速明显放缓 [23][24] -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70%,加盟商销售贡献营收50%但毛利率仅46% [25][26]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营收超30%(累计广告费6.6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不足0.61% [28][2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超千亿,但茶企普遍面临上市难题(如中国茶叶IPO终止、澜沧古茶港股亏损3.08亿元)[31][32][34][35] - 过往审核中加盟模式合理性、关联交易公允性及股东出资问题被多次质疑 [36][37] - 公司需平衡规模扩张与经营风险(如高加盟依赖、低研发投入)以突破行业资本化困境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