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资本化
搜索文档
新茶饮赚疯了,卖茶叶的为啥挣不到钱?
虎嗅· 2025-10-22 16:35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传统普洱茶市场面临严重下滑,商户金阳的家族生意年销售额从六七百万几近腰斩,甚至出现连续一两周无订单的情况 [1] - 昆明雄达茶城作为云南最大普洱茶批发市场,商户减少了约100家,许多商户因收入下降无法承担高额房租而搬离 [1] - 与传统茶叶市场冷清形成对比,新茶饮市场异常繁荣,以雄达茶城为圆心两公里内聚集了63家新茶饮店,多个品牌门店在美团的月销量超过5000单 [1]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2025年茶叶总产值预计达3300亿元,全产业链规模超万亿元 [1] 茶企资本化进程 - 传统茶企资本化道路曲折,八马茶业历经12年、25次股权变更、三次闯关A股失利后,最终选择转战港股并通过上市聆讯 [3] - A股市场至今无一家传统茶企成功上市,港股市场也仅有寥寥数家,如天福茗茶实现IPO,而澜沧古茶、坪山茶业、龙润茶多为借壳上市 [3][4] - 已上市茶企业绩表现不佳,澜沧古茶2024年亏损超3亿元,天福茗茶2025年上半年多项业绩指标出现收缩 [4] - 八马茶业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10.63亿元,同比下降4.2%,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17.8% [5] - 新茶饮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相继上市 [6] - 新茶饮“六小龙”2024年上半年营收总计超30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50亿元,其中蜜雪冰城半年营收破百亿元,净利润27.18亿元,门店数量达53014家 [6] 新茶饮对传统茶产业的影响 - 新茶饮品牌成为茶叶上游重要的“泄洪口”,每年带动中国茶产业增值超100亿元,2024年采购原叶茶达20万吨,占国内茶叶销量的10% [7] - 新茶饮被行业人士视为传统茶叶的“大救星”,因其降低了年轻人接触原叶茶的门槛,并为传统茶企提供了稳定、规模化的采购需求 [6][7] - 中国茶叶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库存高企的挑战,2024年茶园总面积达5150万亩,茶叶总产量335万吨,但产销库存剩余量高达49.5万吨,创历史峰值 [7] 茶叶行业的标准化与品牌化挑战 - 茶叶具有强非标属性,品质评判复杂、价格体系模糊、生产依赖经验,导致消费决策门槛高,这与资本偏好稳定、标准化产品的特性相悖 [9][10] - 茶叶行业长期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全国19个产茶省有462个区域公用品牌,但企业产品品牌寥寥无几 [11][12] - 商家更推崇产地属性因其能带来更高附加值,导致品牌化动力不足,现有知名品牌如品品香、澜沧古茶等仍高度依赖原产地背书 [12] - 小罐茶被视为茶叶品牌化的新探索,其通过切入高端礼品市场和饱和式营销打响品牌,但高定价与价值认知的落差以及后续产品线扩展引发争议 [13][14][15] 消费趋势与渠道变革 - 传统线下渠道如茶室、茶空间业务量大幅萎缩,生意依托于人脉圈层的模式面临挑战 [19][20] - Z世代消费主力更追求便捷性、口感多元化和时尚感,催生了一批注重“颜值”和社交媒体营销的新锐原叶茶品牌,如李陌茶、上山喝茶等 [21] - 线上茶叶销售繁荣但乱象丛生,李陌茶2024年前10个月在抖音销售额超7.3亿元,但也存在以“茶农源头砍价”为噱头、以次充好的现象 [21] - 直播电商等新渠道利用信息不透明创造高利润,有茶商透露茶叶溢价率可达20倍,云南10-20元/公斤的茶叶被压饼后可在直播间卖到28.8元甚至更高价格 [22] 行业核心困境与未来方向 - 茶叶行业面临标准化缺失、品牌化艰难的结构性困境,导致其难以实现规模化和资本化 [6][9] -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底蕴,但过度强调地域特征和品饮仪式也限制了其向大众化发展,成为一种“小众体验” [16][18] - 行业未来需在工业化的效率与农耕时代的情怀之间寻找新平衡,以应对传统渠道萎缩和新兴消费需求的变化 [22]
冲刺港股关键一步,八马茶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证券时报· 2025-10-13 08:38
公司IPO进展 - 八马茶业港交所IPO已通过聆讯,更新了聆讯后资料集 [1] - 公司上市程序通过更新招股书再次激活,并获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及"全流通"备案确认 [2] - 106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4398.69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港交所流通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全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 [4] - 拥有信记号高端年份普洱茶子品牌和万山红面向年轻消费者及女性消费者的子品牌 [4] - 红茶连续4年全国销量第一、岩茶连续5年全国销量第一、铁观音连续14年全国销量第一 [5] 销售渠道与市场地位 - 构建遍布全国的"直营+加盟"及"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全国连锁门店已突破3700家 [4][5] - 在天猫、京东等主流平台战绩斐然,登顶京东茶类目中国茶第一,连续10年双十一天猫乌龙茶类目销量冠军 [5] - 积累了超过2600万的会员和超4000万的线上渠道粉丝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和10.63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和1.2亿元 [5] - 净利率从2022年的9.1%稳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 [5] 行业市场格局 - 中国茶叶市场高度分散,从事茶叶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160万家 [6] - 按茶叶销售收入计,2024年前五大市场参与者仅占约2.4%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合计约82.02亿元 [6] -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约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7% [6] 高端市场与未来展望 - 高端茶叶销售依赖线下客户体验,线下渠道规模由2020年约838亿元增至2024年约9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9% [9] - 公司拥有福建安溪、武夷山合计16万㎡智能生产基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 [10] -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约1287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约5.7% [10] - 2024年公司以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为中国最大的茶企,以乌龙茶和红茶销售收入计亦为最大 [10]
冲刺港股关键一步!八马茶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08:36
IPO进展 - 八马茶业港交所IPO已通过聆讯,更新聆讯后资料集 [1] - 公司于2025年1月正式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后因招股书失效而更新以重新激活程序 [2] - 中国证监会已于2025年7月确认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全流通”备案,106名股东拟将合计4398.69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拥有核心品牌八马,产品覆盖全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旗下信记号专注高端年份普洱茶,万山红子品牌专注年轻及女性消费者 [2] - 公司红茶连续4年全国销量第一、岩茶连续5年全国销量第一、铁观音连续14年全国销量第一 [3] - 以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公司为中国最大的茶企,同时也是乌龙茶和红茶销售收入最大的茶企 [6] 销售网络与渠道 - 公司构建了遍布全国的“直营+加盟”及“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全国连锁门店已突破3700家 [2][3] - 公司深耕主流电商平台,发力“直播+电商”模式,登顶京东茶类目中国茶第一,连续10年双十一蝉联天猫全网乌龙茶类目销量冠军 [3] - 公司积累了超过2600万会员和超4000万线上渠道粉丝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和10.63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和1.2亿元 [4] - 净利率从2022年的9.1%稳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 [4] 行业格局与市场趋势 - 中国茶叶市场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从事茶叶业务的茶企超过160万家,2024年前五大参与者市场份额合计仅约2.4%,销售收入合计约82.02亿元 [5] -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约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7% [5] - 高端茶叶销售严重依赖线下体验,线下渠道规模由2020年的约838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9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9% [5] 生产能力与战略布局 - 公司在福建安溪、武夷山拥有合计16万㎡的智能生产基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为门店扩张提供稳定品质保障 [6] - 公司通过“城市会客厅”升级,转型为茶文化体验与商务社交空间,强化“商务社交首选八马”的品牌认知 [6] - 随着可支配收入提高及健康意识增强,年轻及女性消费者日益青睐茶消费,社交媒体及网红文化进一步推动此趋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