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
搜索文档
三得利宣布187款产品明年涨价
南方都市报· 2025-11-21 07:12
刚预计今年全年净利润下降,三得利就紧接着宣布多款产品明年涨价。 近日,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酒水及饮料巨头三得利发布公告,表示将于 2026年4月1日起,对旗下187款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其中酒类方面,涉及品类包括威士忌、烧酒和进口 葡萄酒等。另外,前述提价主要针对产品的建议零售价,而非出厂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三得利已经对旗下234款产品进行提价,上述提价正式落地,意味着三得利已完 成旗下全品类产品的涨价。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三得利的威士忌品牌山崎、白州、响的提价备受关注,这三个品牌涨价幅度在 5.6%至15.3%之间,其中高年份的响30年、山崎25年和白州25年,建议零售价都被提高至人民币约 20777元/瓶(未特别标注,单位均为人民币),涨幅约2753.5元。据了解,这三款高年份产品在2024年大 幅提价125%之后,价格再一次上调。与此同时,山崎18年、白州18年以及响21年,这三款产品零售价 提高约300.5元/瓶,建议零售价达到约3055.46元/瓶。 对于本次涨价,三得利方面表示,主要是包材等原材料价格上调及进货成本提高,"仅凭借公司自身的 努力无法消化该成本,因此 ...
三得利急了?刚预计今年净利润下降,就宣布威士忌等产品涨价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22:16
刚预计今年全年净利润下降,三得利就紧接着宣布多款产品明年涨价。 近日,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酒水及饮料巨头三得利发布公告,表示将于 2026年4月1日起,对旗下187款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其中酒类方面,涉及品类包括威士忌、烧酒和进口 葡萄酒等。另外,前述提价主要针对产品的建议零售价,而非出厂价。 针对相关业绩表现,三得利调低了业绩预期,预计截至2025年12月的财年,合并净利润约39亿元,同比 下降约10%。 三得利方面认为,公司在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进行的资产调整尚未显现积极效果,这些结构性变化带来 的阵痛正清晰地反映在当下的财务报表中;另外,上年同期因出售附属公司,集团获得了可观的一次性 收益,而本财年并无类似收入,这也是利润数据下滑的影响因素。 业界分析认为,三得利业绩出现收缩并调低预期,除了上述因素外,其在华增长乏力也是重要因素之 一。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作为以酒精类产品起家的三得利,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却在于非酒 精饮料产品,并凭借乌龙茶等系列产品,成功将饮料业务打造成为其在华战略的核心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三得利已经对旗下234款产品进行提价,上述提价正式落地 ...
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吸引173家台企参展
新华社· 2025-11-17 08:47
新华社福州11月16日电 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16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本届茶博会共吸引 85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来自台湾的企业173家。 本届茶博会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台湾农会、台湾区 制茶工业同业公会等两岸行业组织共同主办,相关活动将持续至11月20日。(记者张华迎)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茶博会以"'三茶'统筹·融合发展"为主题,设置展位2300个,展览面积4.8万平方 米。现场设立"茶和天下"馆、茶创意馆、茶旅融合馆及茗茶馆等四大主题展馆。台湾馆展位数量达200 个,较上届增长14.3%,充分彰显两岸茶业交流的持续深化。 突出海峡两岸交流特别是两岸青年的交流依然是本届茶博会的重点。据主办方介绍,茶博会期间,将举 办"亲,来品茶"两岸青年武夷山打卡季、"茶香两岸·文脉相连"文艺工作者交流采风等10余场涉台交流 活动,让两岸同胞在逛展会、游武夷的同时品茶香、享茶趣,促进两岸茶人和青年交流互鉴。 驻足品鉴佳茗、围坐茶席交流技艺……茶博会台湾馆内人来人往,两岸茶人、茶客齐聚一堂,不时传来 欢声笑语。新北茶农李皇毅今年首次参展茶博会,他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三款乌龙茶产 ...
一片树叶竟能产生两种茶香,世界红茶发源地在中国武夷山
新京报· 2025-11-16 13:28
行业历史与地位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1] - 明末清初武夷山开创茶叶发酵技艺,改写了中国茶格局[1] -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1] - 武夷岩茶创制技术被茶学大家陈椽赞誉独一无二,值得雄视世界[1]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 - 一片树叶可产生两种茶香[1] - 红茶制作技艺已传承四百年[1] - 行业通过一盏茶汤架起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桥梁[1] - 行业用一缕茶香书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传奇[1]
八马茶业双11全渠道销售额再创新高,多品类销量引领行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5 17:20
2025年双11业绩表现 - 全渠道销售表现再创新高,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电商及本地生活平台均位居茶类目榜首 [1] - 连续两年蝉联天猫与京东两大头部平台茶类目销售额第一 [2] - 连续11年霸榜天猫乌龙茶类目第一,并斩获红茶、铁观音、大红袍、陈皮柑普四大茶类目第一 [4] - 在京东平台夺得红茶、铁观音类目第一,成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本地品牌 [6] - 稳固的市场地位体现为红茶连续4年、岩茶连续5年、铁观音连续14年全国销量领先 [8] 全渠道运营与本地生活突破 - 稳居美团、大众点评、抖音、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本地生活平台茶类目榜单第一 [8] - 通过优质内容创作与精准流量运营,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联动,为全国超3700家连锁店持续引流 [10] - 依托全国超3700家连锁店的规模优势,构建独特的直营+加盟、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 [10] 创新门店模式与供应链能力 - 创新推出城市会客厅模式,将传统茶叶门店升级为集产品展示、文化体验、社交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10] - 城市会客厅成为传播茶文化、引领新消费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有效提升门店客流量和顾客黏性 [11] - 在深圳、安溪、郑州等多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配备的黑灯仓库可实现24小时运转,每日最高处理订单量达13000个 [13] - 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全国70%区域实现次日达,为即时零售的快速履约提供有力支持 [13] 行业消费趋势洞察 - 健康、文化的茶饮消费已成为新趋势,以茶会友正逐渐成为新的社交风尚 [15] - 消费理念发生深刻转变,从酒桌文化转向更为健康、雅致的茶桌文化 [15] - 消费者对产品健康属性与文化附加值日益增长的需求,共同推动着中国茶行业的升级与发展 [15]
八马茶业双11全渠道销售额再创新高,多品类销量第一引领行业
新京报· 2025-11-15 15:07
双11业绩表现 - 2025年双11期间全渠道销售表现再创新高,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多个电商及本地生活平台均位居茶类目销售额榜首 [1] - 连续两年蝉联天猫与京东两大头部平台茶类目销售额榜首 [2] - 在细分茶类目上,连续11年霸榜天猫乌龙茶第一,并斩获红茶、铁观音、大红袍、陈皮柑普四大茶类目第一 [2] - 在京东平台夺得红茶、铁观音类目第一,成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本地品牌 [2] 全渠道运营与市场地位 - 公司展现出卓越的全渠道运营能力,印证了其红茶连续4年、岩茶连续5年、铁观音连续14年全国销量第一的稳固市场地位 [2] - 双11期间稳居美团、大众点评、抖音、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等本地生活平台茶类目榜单榜首 [3] - 通过优质内容创作与精准流量运营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联动,成功将线上关注转化为线下消费,为全国超3700家连锁店持续引流 [3] 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 - 依托全国超3700家连锁店的规模优势,构建起独特的直营+加盟、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 [4] - 创新推出城市会客厅模式,将传统茶叶门店升级为集产品展示、文化体验、社交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有效提升客流量和顾客黏性 [4][6] - 在深圳、安溪、郑州等多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配备的“黑灯仓库”可实现24小时运转,每日最高处理订单量达13000个,确保全国70%区域实现次日达 [8][9] 行业趋势与消费理念 - 健康、文化的茶饮消费已成为新趋势,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层变革 [10] -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生活方式改变,以茶会友正逐渐成为新的社交风尚,商务宴请中的酒桌文化正逐步转向更为健康、雅致的茶桌文化 [12] - 消费者对产品健康属性与文化附加值日益增长的需求,共同推动着中国茶行业的升级与发展 [12]
八马茶业盘中破发,上市半月市值较高点蒸发过半
财经网· 2025-11-11 19:08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上市近半个月后跌破发行价,盘中最低触及49.22港元/股,低于50港元的发行价 [1] - 上市首日股价大涨86.7%至79.4港元/股,次日盘中一度冲高至115港元,市值近100亿港元 [1] - 在随后的9个交易日里,股价累计下跌近50%,总市值较高点蒸发约53.72亿港元 [1] 市场地位与行业格局 -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公司位居全国第一,并在乌龙茶、红茶、铁观音等多个细分品类销量领先 [1] - 2024年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为1031亿元,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5.6%,公司市场份额为1.7% [2] 门店网络与渠道结构 - 公司向加盟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为50% [2] - 2024年直接特许加盟商加盟店仅增加5家,较2023年新增265家大幅减少 [2] - 2024年区域复合特许加盟商加盟店新增196家,少于2023年的210家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线下门店总数为3,585家 [3] - 公司自营线下门店数量持续减少,从2022年初的410家减少至2025年中的244家 [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0.63亿元,同比下滑4.2%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下滑17.8% [4] - 收入减少主要归因于自营线下门店数量减少导致的线下渠道销售下滑 [4]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公司在上市第三天抛出H股全流通计划,涉及11名股东持有的3193.31万股内资股转换 [5] - 该部分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37.57%,若获批,流通股将从5298.69万股增至8492万股 [5]
2025年中国乌龙茶行业:新茶饮消费升级与文化推广的双重赋能下,乌龙茶行业前景持续向好
头豹研究院· 2025-11-05 20: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前景持续向好,在新茶饮消费升级与文化推广的双重赋能下,乌龙茶行业预计将持续扩容,增幅高于行业平均 [1][4][6]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乌龙茶市场规模在经历短暂回调后自2021年起稳步增长,从2021年的261.2亿元增至2024年的327.5亿元,预计未来五年持续扩容,到2029年达到418.0亿元 [4][6][35] - 增长驱动力主要源于新茶饮消费升级与文化推广,新茶饮和茶旅融合的蓬勃发展给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销量逐年递增,2022年销量增幅达峰值9.0% [1][5][35] - 行业呈现“科技赋能生产全链条、绿色生产与标准升级、茶旅融合加速和市场多元化”等发展趋势,未来需在技术创新、品牌国际化和年轻消费群体培育上持续发力 [102][107][108] 中国乌龙茶行业综述 - **定义与分类**:乌龙茶是以山茶属茶种茶树的特定部位,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独特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主要产区包括福建安溪、武夷山、广东潮州、云南腾冲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类 [3][21][23] - **发展历程**:行业历经计划经营与出口主导期、市场化转型与内需崛起期,现已进入品牌化与高质量发展期,2023年乌龙茶产业规模达284.2亿元,年均增长率约7.7% [24][26] - **驱动因素**:福建、广东、浙江、云南等地从种植、加工、产业园、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品牌推广等多维度出台政策,以财政奖补等方式扶持行业发展,推动全链条升级 [27][28][29] - **市场规模**:中国茶叶整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04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99.8亿元,CAGR为5.0%;乌龙茶细分市场从2021年的261.2亿元增至2024年的327.5亿元,预计2029年达418.0亿元,CAGR为6.3%,高于茶叶行业平均增幅 [32][33][35] - **进出口规模**:行业出口额显著大于进口额,贸易长期顺差,2024年出口额波动明显(如1月达970万美元),反映其较强海外市场竞争力;进口需求小,国内市场以本土供应为主 [36][38][40] 中国乌龙茶行业生产格局分析 - **种植面积**:中国茶园总面积从2015年的4,338.7万亩增长至2023年的5,149.8万亩,年均增速2%-3%;已开采面积从2015年的3,370.5万亩增至2023年的4,650.2万亩,2020年增幅达12.50%,但2023年降至2.43%,市场趋于饱和 [53][55][56][57] - **产量规模**:中国干毛茶总产量从2015年的227.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34.0万吨;乌龙茶产量从2018年的27.1万吨增至2023年的33.3万吨,2022年同比增幅达8.39%峰值,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稳定在10%左右 [66][67][87][88] - **产区分布**:形成以福建安溪铁观音、福建武夷山大红袍、广东潮州凤凰单丛、云南腾冲极边乌龙等为核心的优势产区,各产区凭借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形成特色 [3][73][75] 中国乌龙茶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上游为茶叶种植基地、原材料供应商及设备供应商;中游为核心加工阶段,负责通过传统工艺将鲜叶转化为成品茶;下游为销售渠道和终端消费者 [82][83][84] - **产业链分析**:2019-2023年乌龙茶销量逐年递增,2022年增幅达9.0%;销售单价在2021年后逐年上升,2023年达121.3元/千克,显示市场回暖并进军高端茶饮市场 [89][90][91] - **消费需求**: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有规律饮茶习惯,33%消费者每周饮茶3-4次,29%每天一次;女性饮茶频次更高,更规律,企业可根据性别差异针对性开发产品 [93][94][96][97] 中国乌龙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消费群体年轻化**:抖音平台数据显示,18-23岁群体对乌龙茶偏好度高(TGI达293.6),追求时尚、健康及社交属性;31-40岁群体为消费主力(占比36.8%),关注品质与口感 [103][104][105] - **四大趋势**:科技赋能生产全链条(如智能工厂使优品率提升18%)、绿色生产与标准升级(有机茶园面积快速扩张)、茶旅融合加速(如武夷山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市场多元化与消费升级(即饮品类爆发,年份岩茶增速35%) [107][108] 中国乌龙茶行业企业分析 - **品牌概览**:市场竞争格局呈“传统品牌主导、新兴品牌崛起、跨界企业入局”三元结构,线上渠道加速渗透,消费升级推动品质化、健康化,行业集中度提升 [115][116][118] - **曦瓜**:武夷岩茶标杆品牌,拥有3000亩核心茶园,传承大红袍非遗技艺,融合现代科技,通过高定品鉴会、品牌联名、茶旅融合(国家4A景区)塑造茶界奢侈品牌形象 [120][122][124] - **天池茶叶**:专注凤凰单丛茶,拥有1500亩高山有机茶园,2016年成为单丛茶行业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融合传统工艺与科技,主打“七彩系列”高香型乌龙茶 [125][127][129] - **八马茶业**:综合性茶叶连锁品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国连锁店超3400家,电商表现强劲,2023年“618”全渠道销售额超3.4亿元,同比增长42% [131][132][133][135]
商贸零售行业跟踪周报:“茶叶第一股”八马茶业登录港交所,附招股书财务梳理更新-20251104
东吴证券· 2025-11-04 21: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八马茶业作为高端茶市场的领导者,已于2025年10月28日登陆港交所,其凭借创始人家族传承和高端品牌心智,在非标品的茶叶行业中具备较强的稀缺性,建议积极关注其投资价值[5][32]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收入增长但利润有所下滑,线上渠道占比提升,线下渠道通过加盟店扩张实现增长[5][23][24] - 中国茶叶市场持续增长,其中高端茶市场增速高于整体市场[29] 本周行业观点 - 八马茶业是知名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拥有三大品牌线:八马茶业主打全品类高端原叶茶,信记号专注高端年份普洱茶,万山红则定位年轻化及女性消费者[5][10] - 创始人王文礼拥有三百年制茶世家传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为公司带来深厚底蕴[5][11]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43亿元和10.63亿元,同比变化为+1%和-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4亿元和1.20亿元,同比变化为+9%和-18%[5][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5%,同比微降0.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1%和9%[5][18] - 线上渠道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2020年的19%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5%;2025年上半年线下渠道收入为6.83亿元,同比下降5%,线上渠道收入为3.76亿元,同比下降2%[5][23] - 公司门店总数从2022年底的2,931家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585家,其中加盟店从2,579家增至3,341家,直营店从352家减少至244家;加盟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9%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6%[5][24][30] - 乌龙茶是公司最主要茶叶品种,2025年上半年占销售额的32%;红茶占比从2019年的1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1%;茶叶产品毛利率达58.5%[28] - 2023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为3,347亿元,2019-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1%,预计2023-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1%;高端茶叶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27亿元增至2023年的1,0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2%,预计2028年达1,2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9] 本周行情回顾 - 报告期内(2025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上涨1.63%,申万社会服务指数上涨0.45%,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下跌2.21%,上证综指上涨0.11%,深证成指上涨0.67%,创业板指上涨0.50%,沪深300指数下跌0.43%[5][33] - 年初至今(2025年1月2日至11月2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上涨3.88%,申万社会服务指数上涨9.00%,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上涨5.89%,上证综指上涨17.99%,深证成指上涨28.46%,创业板指上涨48.84%,沪深300指数上涨17.94%[5][33] 细分行业公司估值表 - 报告提供了涵盖化妆品&医美、培育钻石&珠宝、免税旅游出行、出口链、产业互联网、小家电、超市&其他专业连锁等多个细分行业的公司估值表,包含总市值、收盘价、历史及预测归母净利润、市盈率及投资评级等信息[39][40]
传统茶叶门店遇冷
第一财经· 2025-10-30 11:25
港股市场新动态 - 八马茶业于近日登陆港股,第二个交易日股价报104.5港元/股,较发行价翻番 [3] -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共有三家上市茶企,包括八马茶业、澜沧古茶(2023年上市)和天福(2011年上市) [3] - 上市茶企的茶叶销售主要依靠线下门店完成,八马茶业加盟商贡献了大部分营收 [3] 主要茶企经营状况 - 八马茶业由王文彬三兄弟于1997年创立,产品覆盖全品类茶叶,截至2025年上半年共有3585家线下连锁门店,其中加盟门店为3341家 [5] - 2024年八马茶业收入为21.43亿元,净利润为2.24亿元,净利润率为10.5%,但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4%至10.6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7.8%至1.2亿元 [7] - 澜沧古茶2024年营收为3.6亿元,同比下降31.48%,净亏损3亿元,同比下降484%,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延续下滑态势 [6] - 天福2024年营收15.6亿元,同比下降9.89%,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34.87%,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样延续下跌趋势 [7] 行业整体格局与挑战 - 中国茶叶市场整体规模由2020年的288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预计将增长至2029年的4079亿元 [10] - 三家上市茶企2024年营收之和为40.67亿元,仅占当年茶叶市场整体规模的1.2%,头部茶企市占率低 [10] - 行业缺乏清晰、一致的消费端标准是头部茶企市占率低的根本原因,建立消费者认可的评价标准是品牌建设核心 [10] - 线下门店销售疲软,受到消费环境变化、电商直播冲击以及白牌产品竞争的影响 [6] 新兴增长机会与战略转型 - 茶产业撬动万亿消费市场,细分市场包括传统原叶茶(约3500亿元)、液态茶饮料(1250亿元)、新式茶饮(3540亿元)等 [11] - 头部茶企正发力网络销售渠道,八马茶业电商渠道是第二大收入来源,直营网店销售在2024年营收占比达23.6% [11] - 澜沧古茶通过拓展大型客户渠道寻找增量,2024年该渠道营收0.54亿元,同比增长173%,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达103.7% [11] - 年轻消费市场爆发,新茶饮品牌和即饮无糖茶市场快速增长,为传统茶叶品牌提供新的业绩增长机会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