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表演式的烟火气
icon
搜索文档
“失去的30年”,如何重塑日本餐企?
虎嗅APP· 2025-10-25 21:16
以下文章来源于硅谷101 ,作者硅谷101 硅谷101 . 有趣有用的商业访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谷101 ,作者:麻花,原文标题:《日本"失去的30年",炼成了中国餐厅 排队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中国本土餐饮纷纷陷入价格内卷和增长放缓时,一线商场的排队王,被来自日本的两家回转寿司店 ——寿司郎和滨寿司承包了。 它们不仅人气超高,高峰期要排队两三个小时,在资本市场的战绩也颇为漂亮。寿司郎的母公司 Food & Life股价两年涨了2.7倍,滨寿司的母公司泉膳控股,则是股价持续增长了25年的日本餐饮最 牛股。 Food & Life、泉膳和萨莉亚,都是经历了"日本失去的30年"、熬过了地狱模式的企业。在日本自 1990年开始的通货紧缩里,日本民众捂紧钱袋子谨慎消费,餐饮企业不得不开打价格战,为了生存 的它们,也练就了一身降本增效的功夫。 我们本期播客的嘉宾东子,既是一家基金的研究总监,也是一位长居中国的日本人,在他看来, 穿 越周期、在中国成为人气王的日本餐企,擅长的不止是降本增效,更会提供"表演式的烟火气"。 在播客中,我们还谈到了"失去的30年"给日本餐饮行业带来的新创业产物,以及中国餐饮出海 ...
“失去的30年”,如何重塑日本餐企?
虎嗅· 2025-10-24 16:11
日本餐饮企业在华成功表现 - 在中国本土餐饮业面临价格竞争和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来自日本的寿司郎和滨寿司成为一线商场的排队王,人气超高,高峰期需排队两三个小时[1] - 两家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亮眼,寿司郎的母公司Food & Life Companies股价在两年内上涨2.7倍,滨寿司的母公司泉膳控股股价持续增长25年,成为日本餐饮最牛股[2] - 这些公司是经历了日本“失去的30年”、在通缩环境中生存下来并练就了降本增效本领的企业[3] 回转寿司的运营效率与财务表现 - 寿司郎在中国客单价约120元人民币,滨寿司约80元人民币,高于海底捞的90多元和绿茶的60多元[7] - 寿司郎在中国平时的翻台率可达6,周末或节假日高峰期能达到10甚至15,回本周期为1至1.5年,快则七八个月即可回本[8] - 作为对比,海底捞翻台率为4.1,绿茶和遇见小面等简餐快餐翻台率为3点多[9] - 在日本,开一家回转寿司平均需要1000万到1500万日元,5至6年回本,毛利率约55%,其中原材料成本占40%至50%,人力成本占25%至30%[10] - 在中国,由于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且客单价高于日本,盈利能力得到提升[10] - 回转寿司的商业模式本质是将工厂搬到门店,通过运营效率生存[11] 回转寿司的技术演进与成本控制 - 回转寿司行业经历了从1.0到4.0的技术迭代,4.0版本(如寿司郎)运用技术和娱乐性提升价值感和效率[16] - 关键技术包括自动结账系统(1999年)、鲜度管理系统(每盘寿司转350米自动丢弃,2001年)、触摸屏点单(2005年)、特级轨道定点送达(2007年)[16] - 通过RFID技术实现单品管理,了解各时段单品需求,从而降低损耗并进行需求预测[17] - 回转寿司早年的损耗率约13%,现在头部企业损耗率可控制在1%左右[20] - 定制化设备(如传送带、固定水龙头)虽导致前期投入成本高,但能显著提升后续运营效率[21] 日本餐饮企业的核心运营哲学 - 日本企业擅长线性创新,通过逐步技术导入提升效率,例如回转寿司行业的效率迭代[19] - 餐饮业有三个环节:服务、零售和生产,回转寿司将生产制造前置化,用制造业逻辑重构服务与零售的不确定性[25] - 餐厅的核心在于翻台率,即一天能接待的顾客数量,关键是如何降低点餐、上菜、服务环节中的时间损耗和不确定性[23] - 成功的日本餐饮业态擅长在标准化基础上提供“表演式的烟火气”,平衡效率与体验,例如丸龟制面的开放式厨房现制乌冬面[42][43] - 丸龟制面一个店月均销售额约50多万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76%,其基础款乌冬面单价约20元,毛利率可达90%[44][45] - 丸龟制面的关键运营指标是顾客点单后取面的时间,过程约20秒,高峰期100平米的店30分钟内可接待100人[46][47] 日本餐饮业的供应链与成本控制模式 - 萨莉亚通过门店优化和供应链优化双向进行成本控制,例如意大利面从干面煮制演进为拆袋即热的鲜面,简化操作、缩小厨房面积、提升出餐效率[29][30][31] - 日本许多领域的创新围绕垂直供给实现,如优衣库、大创、无印良品,通过自己掌控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低价[33] - 萨莉亚在特定价值感知度高的单品(如生菜、西红柿)上实现垂直供给,直接与农民合作,按需种植,甚至参与品种规划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35][37][38] - 与中国分散的供应链环境不同,日本供应链上游相对集中,使得垂直供给模式更具可行性[39] 日本餐饮市场的创业与投资生态 - 日本曾出现类似“滴灌通”的模式Venturelink,专于孵化有潜力的全国连锁餐饮品牌,通过技术植入和运营指导后授权给各地加盟商,从中抽成,曾孵化牛角烧肉等十多家上市品牌[52][53][54][55] - Venturelink最终破产的原因包括优质选址点位稀缺导致新店利润率递减,以及加盟商高收益需求与品牌方扩张压力的双重挤压[56][57] - 过度运用金融杠杆会使供给迅速饱和,收益率不达预期后泡沫快速破裂[59] - 日本餐饮业存在创业阶段化和分工化,由嗅觉敏锐的创业者负责从0到1孵化新品牌,开店至两三家后,将品牌或开店权出售/授权给大型餐饮集团进行连锁扩张[60] - 由于日本银行不愿贷款给餐饮业,个人创业者融资困难,缺乏时代红利,导致创业者心态上更倾向于早期退出,而非追求将事业做大做强[61] - 中国杨国福麻辣烫和日本本土品牌七宝麻辣烫在日本成功,七宝麻辣烫采用定食套餐模式(约1000日元/五六十元人民币)提供价格确定性,并融入药膳概念进行本土化改良[62][63][65] 中日餐饮市场差异与出海启示 - 中日餐饮市场存在根本差异,日本菜系更适合预制(冷食多),中国菜系强调现炒,供应链丰富度不同,人工成本中国约为日本一半,因此日本模式不能简单照搬[68][69][70] - 日本餐企出海的弱项常源于其非语言文化依赖默契,缺乏标准化运营手册,导致在语言默契不work的环境中与消费者、合作伙伴、员工沟通成本增加[73][74][75] - 适合出海日本的中国餐饮品牌需具备“表演”能力,即供应链相对简单但门店体验好,能提供独特体验峰值,例如M Stand将中国无包袱的饮品化咖啡带入日本市场[78][80] - 日本餐饮市场回报慢、利润率低(净利润约2-5个点),但优势在于门店生命周期长(可稳定开10年)、用户忠诚度高、竞争环境稳定,适合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者[83][84][85] - 对中国出海者的建议包括调整预期,认识日本市场慢回报高稳定性的特点,以及在关键问题上亲力亲为,避免信息差风险[85]
日本“失去的30年”,炼成了中国餐厅排队王?
36氪· 2025-10-24 11:25
在中国本土餐饮纷纷陷入价格内卷和增长放缓时,一线商场的排队王,被来自日本的两家回转寿司店——寿司郎和滨寿司承包了。 它们不仅人气超高,高峰期要排队两三个小时,在资本市场的战绩也颇为漂亮。寿司郎的母公司Food & Life股价两年涨了2.7倍,滨寿司的母公司泉膳控 股,则是股价持续增长了25年的日本餐饮最牛股。 Food & Life、泉膳和萨莉亚,都是经历了"日本失去的30年"、熬过了地狱模式的企业。在日本自1990年开始的通货紧缩里,日本民众捂紧钱袋子谨慎消 费,餐饮企业不得不开打价格战,为了生存的它们,也练就了一身降本增效的功夫。 我们本期播客的嘉宾东子,既是一家基金的研究总监,也是一位长居中国的日本人,在他看来,穿越周期、在中国成为人气王的日本餐企,擅长的不止是 降本增效,更会提供"表演式的烟火气"。 在播客中,我们还谈到了"失去的30年"给日本餐饮行业带来的新创业产物,以及中国餐饮出海日本的新气象。但东子想反复强调的是——千万不要照抄日 本的作业。 以下是这次对话内容的精选: 01 回转寿司怎么就成了经营圣体? 麻花:我这儿有个数据对比,寿司郎在国内的客单价大概120块,滨寿司是80块,国内餐饮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