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并购重组

搜索文档
“西部+国融”正式获准 监管明确后续整合要求
证券日报· 2025-08-18 07:28
证券业并购重组案例 - 西部证券与国融证券的并购重组正式获得监管部门核准 西部证券成为国融证券主要股东 陕投集团成为国融证券 国融基金 首创期货实际控制人 [1][2] - 西部证券以38.25亿元现金收购国融证券64.5961%股份 交易历时14个月 从2024年6月筹划至2024年11月披露方案 2025年8月获批 [3] - 监管部门要求国融证券与西部证券在一年内制定具体整合方案 明确时间表 并完成首创期货与西部期货的整合 国融证券需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股权变更手续 [2] 并购后整合与业务协同 - 合并后西部证券总资产将显著提升 截至2024年末西部证券总资产959.64亿元 国融证券总资产188.85亿元 2025年一季度西部证券总资产增至1047.84亿元 [4] - 国融证券控股国融基金和首创期货 拥有全资子公司国融汇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将补充西部证券的自营 资管与期货业务 [4] - 西部证券表示并购将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整合 提升证券业务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预计经纪 投行 资管与自营业务排名将明显提升 [4] 证券行业并购趋势 - 2025年证券行业并购重组加速 国联民生 国泰海通已完成合并后名称变更 湘财股份筹划吸收合并大智慧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控股权获深交所通过 [4] - 并购重组成为券商外延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策推动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 资源整合可快速提升规模与综合实力 [4] - 行业竞争加剧推动业务转向专业化 综合化 集中度提升趋势凸显 大型券商通过并购巩固优势 中小券商通过外延式并购实现弯道超车 [5]
瑞信证券正式更名,北京证券“重现江湖”
经济观察报· 2025-07-24 20:10
瑞信证券股权变更及历史回顾 - 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更并更名为北京证券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85 01% 瑞银集团持股比例降至14 99% [2][3] - 股权转让协议包含潜在索赔责任条款 交割后5年内产生的索赔责任上限为交易对价的75% 由方正证券和瑞银集团承担 [3][4]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初始注册资本8亿元 瑞士信贷银行持股33 3% 方正证券持股66 7% 2021年更名为瑞信证券 [7] - 瑞士信贷银行曾计划全资控股 因2022年流动性危机导致收购终止 [9][10] - 2023年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继承瑞信证券51%股权 2024年与方正证券共同出售股权给北京国资公司 [11][12] 瑞信证券经营表现 - 2009-2024年总资产未超10亿元 其中8年处于亏损状态 多数年份净利润不超0 15亿元 [9] - 2021年为业绩峰值 营收4 97亿元 净利润0 45亿元 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 4亿元 同比增243 77% [9] - 2022年营收大幅下滑 净亏损2 54亿元 2024年营收0 57亿元(同比降63 81%) 净亏损1 62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 [10][13] - 员工数量从2021年237人缩减至2024年103人 投行团队从68人减至29人 [14] 北京证券重组背景及行业影响 - 北京国资公司强调收购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 与瑞银集团合作延伸 [16] - 方正证券出售股权旨在盘活资产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7] - 瑞银集团选择保留瑞银证券(2024年营收10 47亿元) 放弃瑞信证券以符合"一参一控"监管要求 [20][21] - 北京证券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老"北京证券 此次更名标志该品牌时隔近二十年重现 [21][22] - 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券商增至5家 包括北京证券 首创证券 第一创业证券等 [23]
中国证券业并购重组的历史演进与政策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7-04 10:36
中国证券业并购浪潮的历史演进 - 第一轮(1995—2003年):行政主导的银证分离改革推动并购,如申银万国证券组建和国泰君安证券成立,目标是优化金融结构和规范市场秩序 [2] - 第二轮(2004—2011年):A股市场调整引发风险化解需求,华夏证券重组为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整合兴安证券和甘肃证券,中信证券整合万通证券和金通证券 [2] - 第三轮(2012—2022年):市场化并购主导,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合并成立申万宏源证券,东方财富收购西藏同信证券,中信证券收购法国里昂证券,光大证券收购香港新鸿基金融 [3] - 第四轮(2023年至今):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成为行业资产规模首位,区域性券商整合加速,如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股权,浙商证券与国都证券合并 [4] 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强调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证券行业作为直接融资主渠道需提升国际竞争力 [5] - 监管部门2019年首次表态支持证券行业并购整合,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资本监管指标,地方政府如上海推动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 [6] - 金融开放加速下,摩根大通、高盛等外资券商扩大中国市场业务,中资券商需形成规模优势以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8] 证券行业内生发展需求 - 行业转型面临传统业务挑战,并购可整合客户资源、优化业务团队、统一技术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 [9] - 业务从传统通道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机构客户服务、财富管理、跨境业务成为核心竞争领域,中金公司并购中投证券以强化零售渠道和债券承销优势 [10] - 资本实力是券商核心竞争要素,并购为券商提供快速提升资本实力的路径,支持衍生品交易、机构业务等资本密集型业务发展 [11] 新一轮并购与历次并购的差异 - 政策目标从问题解决转向能力提升,直指打造全球竞争力的航母级投资银行 [12] - 市场化程度更高,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涉及A股和H股双重上市公司,交易设计科学规范,包含换股比例和现金选择权安排 [13] - 并购主体多为主动布局的市场参与者,目标券商多为业绩稳健、有特色优势的机构,注重业务互补和长期价值创造 [14] 未来发展趋势 - 头部券商强强联合、区域性券商资源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际化布局将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5]
券商并购重组进程加速 做优做强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08
浙商证券并购国都证券进展 - 5月15日国都证券召开临时股东会,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浙商证券提名的6名董事及2名独立董事、2名监事当选 [1] - 此次改组标志着浙商证券正式成为国都证券控股股东,历时近两年的并购整合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1] - 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证券行业首单自主发起的市场化并购案例,也是首单上市公司吸并新三板公司案例 [2] 并购战略意义 - 并购使两家券商迈入新阶段,浙商证券加快实现"全面迈入第一梯队"战略目标 [2] - 通过市场化并购打破地域壁垒,为行业探索可复制的并购整合路径 [2] - 从资本整合进入治理整合阶段,浙商证券为国都证券注入市场化治理基因 [2] - 形成"南北协同、综合服务"新格局,实现业务布局、资源互补与服务能力全面升级 [2] 证券业并购政策背景 -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行、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3] -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意见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 [3] - 2024年4月国务院意见鼓励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 [3] 行业并购动态 - 湘财股份正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相关审计和尽职调查工作尚未完成 [4] -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权交易已获深交所受理,相关行政许可申请获证监会受理 [4] - 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事项获证监会反馈意见,需细化整合方向 [4]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预计头部券商将通过并购做优做强,中小券商通过并购实现特色化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