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合规管理
搜索文档
财通证券被责令改正 场外衍生品业务存三方面问题
中国经济网· 2025-11-10 15:17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讯 浙江证监局网站近日披露了关于《对财通证券(601108)股份有限公司采 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和《关于对裴根财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经查,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证券",601108.SH)场外衍生品业务存在以下问题:标 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未对挂钩标的实施及时动态调整;投资者资质年度复核工作不到位;未对业务管理 系统权限、密码实施有效管理。经查,裴根财作为财通证券高级管理人员,分管相关业务,对公司上述 违规行为负有管理责任。 上述情形不符合《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中证协发〔2020〕104号)第十八条、第三十二 条、第四十六条,《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中证协发〔2021〕276号)第十九条第一款、 第十六条,《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监机构字〔2003〕260号)第七条第一项、第一百一十六条 的规定,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66号)第三条、第 六条第一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79号)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二 款的规定。 根据《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 ...
华林证券收警示函 代立业集团支付个别员工离职补偿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7 14:40
监管处罚决定 - 西藏证监局对华林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1][2] - 该监管措施将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2]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2] 公司违规问题 - 人员招聘及薪酬管理授权体系执行不到位 [1][2] - 代主要股东立业集团支付个别员工离职补偿金 [1][2] - 立业集团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公司经营活动,显示公司治理独立性存在缺陷 [1][2] 违反的监管规定 - 违反《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十二条及第十四条 [1][2] - 违反《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六十八条 [1][2] - 违反《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三条 [1][2]
代立业集团支付员工离职补偿金,华林证券收到监管警示函
南方都市报· 2025-10-26 12:11
监管处罚事件 - 西藏证监局对华林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 - 违规行为包括人员招聘与薪酬管理授权体系执行不到位、代第一大股东立业集团支付个别员工离职补偿金、立业集团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公司经营活动 [2] - 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2] 股东与股权结构 - 立业集团是华林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4.46% [4] - 立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林立,其个人持股立业集团比例达到99.9% [5] - 立业集团成立于1995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4] 历史合规问题 - 近期华林证券已多次被监管点名,例如2023年9月上海证监局对其上海分公司出具警示函 [7] - 上海分公司违规原因为未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存在个别员工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的情形 [7]
四川一证券公司再收警示函!已连续四年遭证监局“点名”→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50
监管处罚 - 四川证监局对川财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1][2] - 处罚原因为债券交易业务存在内部制度建设与内控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管理与信息披露不到位、合规审查落实不到位及交易行为管理不完善等问题[1][4] - 处罚依据为《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及《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三十二条相关规定[2] 历史违规记录 - 公司连续四年(2022-2025年)收到四川证监局警示函[3][4] - 2022年存在基金销售业务问题:基金产品准入集中统一管理不到位及销售人员资质管理不到位[4] - 2023年存在债券承销业务问题: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4] - 2024年存在公司治理问题:董事及监事设置不符合规定、未采用累积投票制度、未建立董事监事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3][4] 股权结构 -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中国华电集团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1.8064%)、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9%)及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 - 其余股东为地方国资企业,合计持股约8.2%[6] - 所有股东认缴出资日期均为2020年4月29日[6]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44.25亿元,较年初增加8.13亿元,增幅22.52%[6] - 净资产14.54亿元,较年初增加0.15亿元,增幅1.05%[6] - 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下降0.57亿元,降幅16.18%[7] - 净利润1504.27万元,同比下降947.23万元,降幅38.64%[7] - 利润总额1557.65万元,同比下降1090.92万元,降幅41.19%[7]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是全国首家由财政国债中介机构整体转制而成的专业证券公司[5] - 股东背景以央企和四川省国有企业为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