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

搜索文档
精准施策 提振消费
金融时报· 2025-09-08 10:02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释放消费潜力[1] - 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覆盖除信用卡业务外的个人消费贷款[2] - 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 对可识别消费交易信息的贷款部分提供贴息[2] 市场规模与影响 -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2] - 贴息政策预计产生显著杠杆效应 降低居民利息负担并激活潜在消费需求[2] - 以10万元汽车贷款为例 年利率4%时贴息1个百分点可减少利息支出1000元(从4000元降至3000元)[3] 行业影响分析 - 汽车行业将直接受益于购车门槛降低 带动销量提升及全产业链发展[3] - 家电 家居 文旅等消费相关领域将迎来需求释放与产业升级双重机遇[3] - 金融机构需优化信贷流程并加强风控 确保资金用于实际消费场景[4] 实施进展 -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已率先落实贴息政策 多家机构发布执行公告[3] - 金融机构通过手机APP专区和官方渠道开展政策普及工作[4] - 居民需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并基于实际消费需求使用资金[5]
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 钢市旺季或迎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08:57
货币与信贷数据 -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1]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1] -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同比少增长 [1] -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长5.12万亿元 [1] - 企业短期和中长期投资意愿由强转弱 居民贷款意愿不足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成为社会融资主力军 企业端融资意愿明显不足 [1] 工业与政策环境 - 7月PPI降幅环比收窄 受季节性因素及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影响 [1] - 反内卷政策缓解企业低价竞争 但需求回暖持续性存挑战 [2] - 需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规模 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以拉动制造业需求 [2]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供需两端 [2] - 央行下半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支持科技创新与消费振兴 [2] 钢材市场动态 - 钢材市场淡季向旺季转换 终端需求呈现分化特征 [3] - 制造业用钢需求明显优于建筑用钢需求 影响钢企铁水流向偏好 [3] - 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 或为传统旺季市场提供新支撑动能 [3]
中国人民银行: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13 15:16
消费贷款与服务业贷款余额 - 截至6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1] -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行业)[1] 财政与金融协同政策 - 出台《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2] - 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需求端)和企业服务供给(供给端)两端发力[1] - 通过财政贴息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2] - 通过央行低息再贷款激励银行加大消费信贷投放[2] 金融机构执行方向 - 指导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重点包括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养老托育)[2] - 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 提供个性化服务并简化审批流程[3] - 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定价[3] - 推进支付服务便利化 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优化支付体验[3] 政策实施机制 -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市场化定价(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溢价)[2] - 财政资金直接向居民补贴贴息部分[2] - 央行与财政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政银企融资对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