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潜力释放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华泰证券· 2025-06-30 15:37
消费现状 - 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名义GDP比例约56.8%,低于发达经济体65%-81%水平,居民消费占比低,政府消费占比接近[1][9]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偏弱,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52 - 53%,低于美日韩56%-69%,餐饮住宿、卫生健康等行业增加值占比低[2] 需求侧政策 - 逆周期调节政策可提高名义增长促进居民收入,地产周期企稳有望带动消费倾向回升[39][40] - 补贴服务消费短期拉动效应明显,5 - 6月外卖平台补贴超百亿推动日均单量扩容3 - 4成[2][47] - 休假制度优化提升服务消费意愿,11省份试点2.5天休假制度,企业工作时长小幅回落[46] 供给侧投资 - 中国大城市人口集中度低,铁路、航空人均资源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服务业基础设施有5成投资潜力[53][54] - 文旅、教育配套设施人均数量落后,有4 - 6成扩容空间,教育业师资配套不足[55] 中长期因素 - 储蓄率受人口结构、制度改革等多因素影响,抚养比、户籍制度、五险一金影响储蓄和消费[97][98][99]
国补遇上“618”打开消费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6-12 05:28
促销活动新特点 - 多个平台取消满减、叠券等复杂玩法,采取"立减"形式促进成交 [1] - 叠加国补后部分商品低至5折,大促更显火热 [1] - iPhone16Pro 128GB版本到手价低至5499元,原价7999元,店铺立减1700元加天猫惊喜券300元再叠加国补500元 [2] 折扣力度与商品覆盖 - 超20万款品牌商品支持天猫"618"优惠与国补叠加,超1万款为今年首发新品 [3] - 美的节能空调打3.5折到手价1583元,海信75英寸Mini LED电视打3.8折到手价3759元,大宇10公斤滚筒洗衣机打5折到手价1499元 [3] - 京东一款原价8000元空调,活动价直降1000元后叠加国家补贴20%省1400元、以旧换新补贴省500元,最终实付5100元 [3] 促销规则简化 - 天猫"618"买法简化为"官方立减15%",无需凑单,一件打8.5折 [3] - 淘宝APP搜索"国家补贴"可直达会场,规则透明无套路 [3] - 电商平台简化大促买法成趋势,从"价格战"转向"体验战""价值战" [4] 新服务与物流升级 - 饿了么联合品牌方推出国补活动,上海和杭州用户可享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 [5] - 天猫升级以旧换新"最后一公里"服务,全国1800个区县支持大件商品上门"送新"同时"取旧" [5] - 京东物流通过高密度无人车投放、偏远地区开通自营站点提升配送时效 [5] 销售数据与消费增长 - 天猫"618"第一阶段家电家装、手机数码等品类成交总额较去年"双11"增长283% [7] - 天猫国补领取次数较去年"双11"同期翻3倍,超3000个品牌同比成交翻倍 [7] - 5月28日至6月4日空调品类日均成交同比增长超90% [7] 国补成效与消费回升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 [7] - 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7761.8万台,5352.9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662.9万件 [7] - 2025年1至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4月同比增长5.1% [7] 家电类消费增长 - 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8] - 2025年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8%,增速位列第一 [8]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达3000亿元,家电支持品类由8大类拓展至12大类 [8] 消费新趋势 - 高端消费与平价消费均增长,京东高端笔记本销量同比增长超3倍 [10] - 00后年轻消费群体更注重生活品质与社交互动体验,对高客单价产品接受度提升 [10] - 智能商品受青睐,天猫可拆卸清洗扫地机器人成交上涨10倍,搜索量增长19倍 [10] 政策与市场协同 - 政府、平台和商家需协同发力,形成"政府补贴政策引导、平台企业补贴加持、商家让利参与"的协同效应 [12] - 电商平台需提升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程度,降低商家运营成本,更好让利消费者 [12] - 平台需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和主题,引导供给侧创新,在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引领消费趋势 [12]
6月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4 21:52
中国经济与政策 - 国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4个月营收达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7.3% [6]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前4个月新开工改造小区5679个 [2][8]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提出,2027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85% [12] -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启动,计划3年培育专业服务机构 [13] -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累计销量近1500万辆,2025年活动将于6月中旬启动 [15] 国际合作与开放 - 中国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拓展国际合作 [1][5] -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125亿元人民币国债,认购倍数3.96倍,全年计划发行680亿元 [16] - 服务消费季活动启动,聚焦"乐享美好服务"主题并发布创新案例 [17][18] 行业动态与趋势 - 美国进口钢铝关税提高至50%,美媒称将导致钢铁价格大幅上涨 [21] - 多国批评美国关税政策,德国铝业协会称将削弱制造业竞争力 [22] - 加拿大林火烟雾影响美国及欧洲,202处林火中103起失控 [29] 科技与创新 - 重庆推进数字化城市治理,构建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11] - 夏收夏种采用现代农机与科技,助力粮食丰收 [10] -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标明确,2027年覆盖长江黄河干流 [14]
6月4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6-04 20:14
高水平开放与经济发展 - 高水平开放提速加力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3] - 今年前4个月国家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超10万亿元 [4] 消费与投资 - "两新"政策持续发力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5] - 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 [6] - 各地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 [7]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科技助力夏收夏种 筑牢粮食丰收基础 [8] - 数字赋能 重庆高效治理超大城市 [9]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印发 [10-1] 新能源与绿色经济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6月中旬开启 [10-4] - 我国将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0-3] 金融与财政 - 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今年第三期125亿元人民币国债 [10-5] 制造业与人力资源 - 我国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 [10-2] 国际经贸与政策 - 美国提高进口钢铝关税至50%政策生效 美媒称多个行业将受影响 [12]
当“国补”遇上618 “购物节”成释放消费潜力突破口
证券日报· 2025-05-27 00:12
618购物节新特点 - 多个电商平台取消复杂优惠方式如满减、叠券、"盖楼",采取"立减"形式促进成交 [1] - 叠加国补后大促更显火热,例如苹果16Pro首次参加国补,128GB版本到手价低至5499元 [1] - 平台摒弃复杂玩法提升用户消费体验,顺应消费者关注品质、性价比及售后服务的理性心态 [1] - 直播带货、短视频"种草"等内容化手段流行,平台注重达人/品牌自播、本地零售等多场景同步助推消费 [1] 促销策略与周期调整 - 今年618促销从5月中旬开启预热,贯穿一个多月,刺激多场景、多轮次消费并提升复购率 [2] - 延长促销时间缓解平台/商家压力,优化备货和物流派送,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 [2] 商家优化方向 - 除传统折扣外,可推出消费返现、赠品、限量版商品、会员专属福利等多样化优惠形式 [2] - 创新消费场景如"国潮风"购物节、"环保主题"购物节,应用VR/AR技术提升体验 [2] - 提升物流、售后等服务,让消费者更安心消费 [2] 多渠道协作与消费趋势 - 线上线下、本地生活、社区团购等多场景结合,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定制化商品/服务 [3] - 顺应理性、品质、绿色消费趋势,鼓励品牌升级与产品创新,提供更高质量、健康、环保的选择 [3] - 配合高效金融、物流和售后服务保障,提升整体消费体验,塑造平台/品牌长期竞争力 [3]
消费新趋势藏着哪些机会?专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7:37
4月经济数据表现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1%,环比增长0 22%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 1% [1] - 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7024亿元,同比增长4 0% [1] 工业与制造业发展 - 装备制造业增长9 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4] - 短期可通过财政支持、首购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为新兴技术产品提供市场保障 [4] - 中长期需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优先关注可持续性强、与民生需求紧密相关的领域 [5] 房地产市场政策 - 短期政策重心可向"稳需求"倾斜,如推进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优化因城施策 [5] - 中长期需构建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租购并举结构 [6] 消费潜力释放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品类两位数增长,可引入差异化补贴机制激发下沉市场潜力 [8][9] - 服务消费需放宽民营准入,提升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 [9][10] - 企业可聚焦"教育+科技"、"医疗+智能设备"、"养老+定制服务"等方向拓展新增长点 [11] 外贸形势与策略 - 4月出口同比增长9 3%,新兴市场拓展有效缓冲传统市场需求放缓 [14] - 需加强东盟、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 [14][15] - 未来需深化RCEP与"一带一路"合作,以数字化、智能化增强中高端市场竞争力 [16] 收入分配与社保改革 -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动中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11] - 扩大医保覆盖、完善育儿补贴政策可降低家庭不确定性预期,增强消费意愿 [11] - 政策需注重稳定性与前瞻性,引导消费者形成积极收入预期 [12]
大鹏新区营利性服务业超预期增长
深圳商报· 2025-05-11 07:06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大鹏新区GDP达108 94亿元 同比增长11 7% 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 53亿元 同比增长20 1% 增速全市第一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5% 增速全市第三 [1] 行业增长亮点 - 工业全口径增加值增长15 8% 增速全市第二 [1] - 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2% 增速全市第一 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文体娱乐业营收均翻倍增长 [1] -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28 4% 增速全市第二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6 4% 增速全市第三 [1] 企业经营数据 - 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3 2% 营业收入增长17 5% 销售产值增长17 4% [1] - 研发费用高速增长4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 [1] - 出口交货值增长6 8% 展现较强韧性 [1] 服务业表现 -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 3% 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 4% 营业利润增长83 2% [2] - 高端民宿营收同比激增116 2% [2] 旅游业发展 - 一季度接待游客423万人次 增长5 1% 旅游收入27 3亿元 增长6 3% [2] - 过夜游客增长5 1% 入境游客增长7 3% 带动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9 9% [2]
各地持续推出多种形式消费促进活动 释放消费潜力
央广网· 2025-05-08 09:19
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北京展览馆举办"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 通过3000平方米展厅展示藻井复刻 唐代彩塑真品及数百幅壁画 构建沉浸式文化长廊 [1] - 展览原比例复刻敦煌莫高窟多个经典洞窟 包含一组完美唐朝原作塑像 壁画内容见证1000多年前丝绸之路情景 [1] - 多款敦煌文化灵感文创产品首次亮相 包括集章手册 特调咖啡"如是莫高"和"月泉冷萃" [2] 地方文旅消费举措 - 山东省联合金融机构开展文旅消费利企惠民活动 济南市"五一"假期推出航旅产品联动优惠 覆盖天下第一泉 济南方特等景区 [2] - 济南市开通15条旅游直通车 精准服务老年人 学生等群体 60多项主题促消费活动持续至5月底 [2] - 济南市重点商圈举办特色促消费活动 针对商超 加油 餐饮 老字号等推出打折 满减优惠 [2]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 - 黑龙江省开启二手车购车补贴活动 吸引客户选购 [3] - 黑龙江省将空气净化器 电磁炉等17类家电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3] - 黑龙江省推出120余场省市联动的促消费活动 包括以旧换新消费季等 [3]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大力提振消费|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6 18:31
我国消费结构转型与潜力释放 - 我国正迈向高收入阶段,消费进入结构转型关键过渡期,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6.1%(2024年),预计"十五五"期间超过50% [1][3] - 城市化率67%(2024年)较相同发展阶段高收入国家低9个百分点,集聚效应将带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需求增长 [4] - 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户均2.62人/户),推动养老照护、托幼、家政服务需求,2023年家政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年均增速20%) [9] 消费群体分化与新兴趋势 - 收入分层显著:50%中低收入群体以日常消费为主,30%中高收入群体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 [6] - 代际差异突出:年轻群体推动"谷子经济"爆发(如《哪吒2》周边销售额超4亿元),银发消费规模达7.8万亿元(占总消费18.3%) [7] - 性价比消费成长期趋势:超半数消费者优先关注性价比,类似日本90年代百元店、折扣店业态兴起 [8] 消费升级与供给短板 - 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占比42.6%(2024年),较OECD国家低10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年均增速6.3%(2021-2024年),奢侈品消费年增速超20%(2019-2021年) [10][11] - 服务业供给不足:教育、医疗等领域存在专业化水平低、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 [14] - 商品质量投诉增长:2023年消费者投诉132.8万件(+15.3%),老年消费市场62.9%遭遇虚假宣传 [15] 政策与监管瓶颈 - 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受制于监管不协调,对比全球60多个城市设立"夜间经济"专管部门 [16] - 部分领域过度监管:演唱会上座率限制、商场活动安保要求过高等制约消费活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