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整合

搜索文档
陈浩濂:香港现时没有大幅加税计划 简单低税政策是香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15:28
香港财政政策与税收 - 香港政府过去几年无大幅加税 现时也无大幅加税计划 强调保持简单低税制的竞争优势 [1] - 财政整合计划以节流为主 开源为辅 开源原则体现"用者自付"和"能者多付" [1] - 2025至2026年度经营帐目预计达致平衡 2026至2027年度起恢复盈余 非经营帐目因基建投入中期内将现赤字但逐年下降 [2] - 本财政年度预算综合赤字670亿港元 上半年股市成交增118%带动印花税收入 [2] - 计划未来五年每年发行1500亿至1950亿港元政府债券 本财年发债规模1500亿港元 [2] 香港经济表现 - 2024年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升幅2.5% 2025年第一季同比升3.1% 高于七大工业国平均1.5% [1] - 恒生指数上半年累计升20% 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118% 上半年集资额1070亿港元超去年全年22%暂列全球第一 [1] - 传统零售和餐饮业因消费模式转变面临较大挑战 [1] 企业支持与竞争力 - 通过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和BUD专项基金等协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及开拓市场 [3] - 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全球第三 税务政策排名第一 [3] - 为合资格大宗商品贸易商提供半税优惠 计划年内推出基金/家族办公室/附带权益税务优惠方案 [3] 银行业状况 - 香港本地银行总资本比率24.2% 主要银行平均流动性覆盖率182.5% 远高于国际标准 [4] - 地产相关信贷风险可控 大部分面向财政状况良好的大型企业 中小型开发商贷款早年已采取风险缓冲措施且有抵押 [4] - 银行信贷拨备覆盖率约60% 扣除抵押品变现价值后达145%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元区有增长停滞风险,建议欧盟预算提高50%
华尔街见闻· 2025-06-20 00:22
欧洲经济前景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欧洲若不立即采取措施应对增长放缓、投资疲软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经济可能陷入停滞 [1] - 贸易紧张局势和低迷需求抑制增长动能,风险明显偏向下行,预计欧元区2025年经济仅增长0 8% [1] - 欧盟统一市场存在隐性障碍如法规不一致、标准不同、劳动力难跨境流动,导致跨境碎片化,抑制企业扩张和创新活力 [1] 欧盟市场改革建议 - 欧盟内部隐性障碍成本相当于对商品征收44%关税、对服务征收110%关税 [1] - 呼吁推动单一市场改革,加强监管协调、改革资本市场和推动劳动力流动,未来十年欧洲GDP可提高3% [1] - 建议欧盟将共同预算规模扩大50%,用于协调投资以实现共同目标 [2] 财政与行业压力 - 欧盟面临国防支出、老龄化福利和气候转型压力,财政空间大的国家应积极投资带动增长,高债务国家需财政整合 [2] - 对美国有敞口的企业在贸易紧张背景下经营环境更困难,可能导致银行客户违约、坏账上升,影响资产负债表质量 [2] - 欧洲银行体系目前资本充足、流动性良好,短期内抵御风险能力较强 [2]
香港,重大发布!李家超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2-26 16:43
香港财政预算案核心内容 - 2024年香港经济录得2.5%温和增长 预计2024/2025年度综合赤字为872亿港元 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为2%-3% [1] - 提出加强版"财政整合"策略 严格管控公共开支 适度开源 灵活善用公共资源和市场力量加速发展 [1] - 强调抓住科技发展机遇驱动经济增长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经济新动能 [1] 经济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访港旅客上升30%至约4500万人次 带动旅游及运输服务输出显著上升 [3] - 恒生指数2024年全年上升18% 平均每日成交额增加26% 新股上市集资额增至880亿港元 [3] - 2025年住宅物业成交量约53000宗增长23% 楼价下跌7% [4] - 预测2025年实质增长2%-3% 2026-2029年平均每年实质增长2.9% [4] 财政措施 - 飞机乘客离境税从120港元增至200港元 预计每年增加约16亿港元收入 [3] - 将征收100港元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由300万港元提高至400万港元 预计惠及约15%物业成交个案 政府收入每年减少约4亿港元 [4] - 未来五年每年发行债券约1500亿至1950亿港元 其中56%用于到期短期债务再融资 [4] 资本市场改革 - 推进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优化单股多柜台安排 [6] - 计划推出离岸国债期货 落实股票大宗交易 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 [6] - 研究改善交易单位制度 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 设立退市后场外交易机制 [6][7] 科技创新发展 - 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促进AI研发及成果转化 [8] - 通过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策略性新兴产业 [9] - 推出1.8亿港元"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 按1:2配对比例资助初创企业服务机构 [9] 区域发展规划 - 北部都会区预留90公顷土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 包括第三所医学院 [9] - 河套地区预留37亿港元加快基建 预期全面完成后每年贡献520亿港元经济价值 创造5.2万个职位 [10] 人才引进计划 -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接获880宗申请 预计带来超过260亿港元投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