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贷款三查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银行再因贷款违规被罚 220万,万亿规模下风控待加强
南方都市报· 2025-10-23 19:16
监管处罚事件 - 公司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等违规行为被罚款220万元,相关负责人刘晓娜被警告[1][3] - 此次罚单暴露了公司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风控管理存在短板[4] - 公司在2024年11月也曾因贷款“三查”不尽职问题被处以罚款4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1] 贷款“三查”制度与风险 - 贷款“三查”是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风控防线,涵盖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2] - 此类违规行为常伴随信贷资金被挪用、不良贷款隐性增长等风险,对城商行而言相当于直接打开了风险敞口[2] 公司规模与战略 - 公司是中国西部及长江经济带首家“A+H”上市城商行,2025年被定为稳健发展、奋进“万亿”新征程的关键一年[2] - 截至2025年7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008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1亿元,增幅为17.76%[2]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1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8.27%,较上年末提升3.19个百分点[4] - 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0%、9.94%、12.93%,较2024年末均出现下滑,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长7.00%,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5.39%[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65亿元,同比下降28.62%,仅占营业收入的4.76%[5] 业务结构与市场表现 - 公司贷款结构呈现显著分化,公司贷款对国有控股企业存在较高依赖,2024年国有控股类企业贷款占企业类贷款总额的比重高达78.17%[4] - 截至10月23日收盘,公司A股报收于10.31元/股,下跌0.58%,总市值为358.23亿元[6]
强化金融监管须敢于亮剑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36
监管执法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对多家商业银行开出罚单 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涉及贷款“三查”失职 [1] - “十四五”期间 金融管理部门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 处罚责任人3.6万人次 罚没金额达210亿元人民币 [1] - 金融管理部门全面推进“五大监管” 包括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 监管效能显著增强 [3] 贷款“三查”制度解析 - 贷款“三查”是银行信贷全流程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 旨在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1] - 银行在贷前调查中通过对企业“体检”评估其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 以此决定贷款决策和定价 [1] - 贷款发放后 银行需监测贷款流向以防止资金被挪用 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1] 失职行为的影响与风险 - 银行疏于贷前调查可能导致逆向选择 信贷资金流向高风险或产能过剩行业与企业 威胁资金安全 [2] - 银行疏于贷后检查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借款人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 项目失败导致的信贷损失主要由银行承担 [2] - 信贷资金安全直接关系到存款安全与金融稳定 因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储户存款 [2] 监管趋势与制度建设 - 金融管理部门把握实质风险 推进分级分类监管 坚持高风险高强度、低风险低强度的监管原则 [3] - 行业重要法律修订取得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已获原则通过 保险法修订亦在加快推进 [3] - 未来监管将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和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 [3]
单月罚单份数逾百 “职业背债”现象引思考
金融时报· 2025-08-14 11:06
罚单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金融监管系统共开出132份罚单 涉及205名责任人 罚没金额达8806.87万元[1] - 罚单数量、金额和受处罚人数较上半年平均及去年同期明显增加[1] - 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开出36份罚单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出96份罚单[2] 大额罚单详情 - 7份罚单罚没金额超过200万元 最高单笔罚单达455万元[3] - 温州农信机构因收费管理、贷款三查、存款业务等多项问题被罚455万元 涉及违规跨区域展业[3] - 玉林农信机构因未告知不良信息及未准确报送信用信息被罚312.78万元[3] - 某上市农商行因违反金融统计、支付终端管理等规定被罚约240万元 部门负责人受警告及罚款[3] - 湖州两家农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征信及反洗钱规定 分别有12名和11名责任人受处罚[3] - 嘉兴某银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导致资金挪用 支行行长被取消2年高管任职资格[3] 违规类型分析 - 贷款管理问题罚单占比最高达22份 但较前期略有下降[4] - 出现掩盖不良、贷款分类不准确及公司治理问题新增现象[4] - 具体违规形式包括向前期异常客户发放借名贷款、人为调整利息逾期天数、违规置换核销贷款等[4] - 承德农商行存在股权质押不规范、关联方持股未合并计算、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批等公司治理缺陷[4] - 金融科技与数据安全相关罚单达22份 重点关注《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合规落实情况[4] 职业背债风险 - 职业背债人经非法中介包装后骗取贷款 涉及个人消费贷及小额经营贷[5][6] - 骗贷手法包括虚构职业、伪造流水、提供虚假装修照片及收入证明等[5][6] - 部分银行存在贷款三查不审慎问题 未能有效识别伪造材料[6] - 线上审批模式存在局限性 需结合线下调查验证借款人真实信息[7] - 不排除有银行内部人员参与 需加强内控管理及优化业务考核机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