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级娱乐空间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万达电影暑期档“吃谷”挣了1个亿 爆米花桶成“新型谷子”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14:45
核心业绩表现 - 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总额达1.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4% [1] - 中期净利润同比激增372.55% [1] - 联名爆米花桶售卖数量超30万个 成为独创"新型谷子"产品 [4] 战略实施成效 - "超级娱乐空间"战略推动行业从"票房依赖"转向"多元布局" [3] - 非票业务与票房收入形成叠加效应 实现营收闭环 [3][6] - 商品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 通过柜台升级与动线规划优化消费场景 [7] 客群结构与转化效果 - 《光与夜之恋》活动消费客群购票转化率达30% [6] - 25岁以下年轻客群占比85.5% 其中20岁以下占比44.3% [6] - 活动吸引超过40万玩家走进影院 [4] IP运营与业务协同 - 贡献前三IP涵盖游戏、动漫、潮玩多元类型(《光与夜之恋》《浪浪山小妖怪》、呆萌町) [1] - 与52TOYS合作开设175家专营店 实现投资到业务协同的高效转化 [7] - 储备《疯狂动物城》初音未来《小马宝莉》等高人气IP资源 [8] 成功案例与方法论复制 - 《原神》联名活动GMV达6400万元 完成千万级票房转化 [7] - 春节IP"四喜财神"7天售罄21万支 《哪吒》周边5天售罄 [7] - 爆米花桶单次活动销量可装满20个集装箱 [4]
万达电影:预计半年度业绩大幅增长 优质内容与观影体验齐发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4 22:13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5.6亿元,同比增长340.96%–393.87% [1] - 全国大盘票房292.31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22.91%,观影人次6.41亿,同比增长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91.2% [1] 行业趋势 - 电影市场呈现头部优质内容带动复苏的态势,2025年春节档优质影片如《哪吒2》激发观影热情 [1] - 2025年二季度电影市场面临回调,头部影片相对欠缺,头部影院个体主动性调整更为重要 [1] - 暑期档总票房接近33亿元,学生群体进入暑假有望带动观影热潮 [2] 内容储备 - 公司暑期档推出《恶意》《聊斋:兰若寺》《长安的荔枝》等多元类型影片 [2] - 全年电影储备包括《寒战1994》《流浪地球3》《水浒1:风雪山神庙》等,涵盖多种题材 [2] - 剧集储备包括《检察官与少年》《黑夜告白》《遇人不熟》等,部分已进入排播阶段 [2] 院线升级 - 公司推出"极致硬件"和"臻享内容"两翼一体的五星级影城规划 [3] - 计划2026年底完成全激光影厅部署,追加27套IMAX激光系统 [3] - 2024年特效影厅产出票房85.3亿元,占比20.1%,经营效率显著高于普通厅 [3] - 启用全新"座椅系统",排间距拓宽至1.5米以上,配备储物空间和充电模块 [3] 战略布局 - 公司举办2025年"超级娱乐空间"战略发布会,聚焦院线、影视剧集、战略投资、潮玩、游戏五大核心业务 [4] - 战略落地有望提升非票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推动公司转型为综合娱乐平台 [4]
万达电影能讲好新故事吗?
钛媒体APP· 2025-06-20 15:48
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深化超级娱乐空间战略为1+2+5版图,包括一个超级娱乐空间、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五大核心业务(院线、影视剧集、战略投资、潮玩、游戏),五大业务将独立运作并相互造血[1] - 核心动作是整合资源多元变现,旨在摆脱对传统电影收入的路径依赖,通过IP孵化驱动非票收入,借助潮玩、餐饮等新业态拉拢年轻用户重返影院[2] - 转型方向是从"单一放映平台"向"多元内容场域"转变,目标实现"大堂经济"与"票房经济"各占50%的收入结构[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23.62亿元同比下降15.44%,归母净利润从盈利9.12亿元转为亏损9.4亿元,同比暴跌203.05%[4][5] - 观影收入同比减少20.82%至66.87亿元,商品餐饮销售收入下滑20.53%至15.45亿元[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63.82%至16亿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从2.73亿元增至6.67亿元[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7.09亿元,归母净利润8.3亿元,净利润率从8.53%提升至超17%,主要受益于春节档爆款《哪吒2》拉动[6] 业务现状 - 观影业务毛利率由正转负,每张电影票产生毛利亏损约4.2元[6] - 潮玩业务推出三条品牌线及虚拟IP"MOMO&FRIENDS"和虚拟男团Vexel,覆盖多个细分领域[11] - 收购的潮玩品牌52TOYS去年GMV约9.3亿元,仅为泡泡玛特的九分之一,缺乏现象级IP且依赖授权IP[11][12] - 同步公布三十余部电影与三十余部剧集项目,体现"双轨并行"战略[14] 行业背景 - 电影行业结构性困境突出,公司既无法放弃主业也难靠单一票房支撑未来[7] - 行业普遍意识到电影业务需向更广阔娱乐生态融合以对抗周期波动与消费低迷[10] - 同行如光线传媒在《哪吒2》爆红后专注IP运营,大麦娱乐通过业务调整实现盈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