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
搜索文档
国庆档观察:万达电影超级场景带动客流 非票业务反哺院线
齐鲁晚报· 2025-10-09 16:59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 电影市场的热度与院线运营的创新,在这个国庆档达成了完美的融合。万达电影凭借其独特的电影基 因,将游戏IP转化为可体验的沉浸式场景,为行业提供了增量密码。影院,早已不再是电影的终点站, 而是超级娱乐的起点。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结束,电影市场交出最新成绩单。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我国2025 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本次国庆档票房 大盘表现稳健,多元影片供给满足了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当行业将目光聚焦于票房排位之时,一些更 具长期价值的模式探索正在头部院线公司中悄然展开。作为行业龙头,万达电影创新打造了备受追捧的 超级场景,为影院带来新一批年轻客群。这已经成为万达电影"超级娱乐空间"战略下一套可复用的新模 式。 行业新视角:从放电影到"造梦"现场 国庆档一直是观察消费趋势与行业风向的关键节点。今年国庆档,十余部新片集中上映,涵盖了战争历 史、奇幻动作、合家欢动画及悬疑犯罪等多种类型。丰富的供给是拉动大盘的基础,而客流是影院的生 命线。如何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延长停留时间、提升 ...
万达电影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超级娱乐空间”战略带来影院增长空间扩容
36氪· 2025-10-09 16:30
国庆档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8日)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达98.93% [1] - 票房大盘表现稳健,多元影片供给满足了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 [1] 行业核心课题与万达电影的新思路 - 行业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如何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延长停留时间、提升消费体验 [2] - 万达电影提供新思路,将影院从影片放映终点转变为利用电影基因与资源联合头部游戏IP打造“造梦”现场,国庆档期间吸引超百万游戏玩家走进影院 [2] - 此次合作为价值双向赋能,万达电影用场景设计、叙事能力等电影基因赋能游戏IP线下体验,同时吸引年轻游戏用户实现客群破圈 [5] 万达电影的“超级娱乐空间”战略 - “超级娱乐空间”是万达电影于2024年11月发布的战略,2024年6月深化为“1+2+5”战略版图 [5] - “1”指超级娱乐空间,“2”指国内国际两大市场,“5”指院线、影视剧集、战略投资、潮玩和游戏5大业务板块,旨在重塑增长逻辑、扩容增长空间 [5] - 战略已从概念落地为可复制的新商业模式,通过多元业态提升影院坪效和用户粘性,打破对单一票房收入的依赖 [6] - 公司旨在通过该战略孵化超级IP与超级品牌,以自身场域为纽带共建产业新生态 [5] 创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实践与成效 - 万达电影与游戏IP《原神》合作创造超6400万元GMV,票房转化超千万 [9] - 2024年6月与《光与夜之恋》联名主题活动吸引超40万玩家走进影院,消费客群购票转化率达30%,其中25岁以下年轻客群占比高达85.5% [9] - 2025年暑期档,万达电影IP衍生品销售总额达1.0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4% [9] - 公司已形成从IP甄选、合作协同到内容策划、深度融合及衍生品开发的系统化流程 [11] 非票业务发展与第二增长曲线 - 万达电影孵化“时光里”超级娱乐生活方式品牌,集成生活美学、潮玩与沉浸体验,提供复合型娱乐解决方案 [12] - 根据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非票业务贡献突出,已成为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14] - IP联名活动带来的衍生品销售、场景化消费等非票收入对优化公司盈利结构具有战略意义 [1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万达电影的探索表明,当影院转变为以文化为核心的复合型娱乐空间时,其商业想象空间大幅拓宽,行业增长天花板被打破 [15] - 成功的战略可以长效地为影院带来客流和增长,为院线行业的可持续繁荣提供清晰路径 [15]
上影节观察|不谈电影谈IP 影视公司集体转向
中国经营报· 2025-06-24 20:07
行业趋势 - 上影节显示行业焦点从电影转向IP开发,头部及中小影视公司均将IP运营作为战略重点 [1] - 万达电影提出"超级娱乐空间"战略,通过影院升级、潮玩联动、衍生品开发等提升非票收入 [3] - 爱奇艺布局线下实景乐园,扬州1万平方米科技互动乐园将于2024年Q4开放,开封乐园计划2025年上半年开园 [4] 公司动态 - 万达电影计划孵化新品牌"时光里",整合策展、文创、潮玩(52TOYS)等业态,打造沉浸式IP体验空间 [3] -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强调需提高衍生品收入占比,《哪吒2》衍生品销售或达千亿元规模 [1][6] - 壹同制作《唐探1900》同步开发20万平方米影视城,春节7天吸引10万游客,创收数千万元 [9] IP运营逻辑 - 影视公司转向IP主因:票房增长停滞、衍生市场空间大(迪士尼授权收入占比69.7%)、反哺内容创作 [5] - 国内IP收入占比低(芒果超媒18.5%最高,多数企业1%-9.9%),对比迪士尼620亿美元年授权额差距显著 [5][6] - 优质IP需具备情感渗透力(如《哪吒2》衍生销售超100亿元)、世界观延展性及时代特征 [6][7] IP开发标准 - 衍生品开发需符号化特质(如泡泡玛特LABUBU),实景娱乐需IP集群或宏大世界观(如迪士尼乐园) [8] - 国内IP开发流程滞后好莱坞,后者从立项即规划衍生品并融入剧情,国内多在上映前数月启动 [8] - 行业短板包括缺乏长远规划、跨媒体叙事能力弱、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部分公司已探索前置开发(如唐探影视城) [8][9] 数据对比 - 《哪吒》系列IP衍生收入从2019年1.2亿元跃升至2024年超100亿元,授权品牌从6个增至20个 [6] - 2023-2024年国内年上映影片超500部,仅少数适合IP化运营,需工业化全周期规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