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监管

搜索文档
上半年广东保险业“逆势上扬”!分红险带动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2:24
行业整体表现 - 广东保险业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达2.6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36% [3] - 保费收入4616亿元,同比增长5.53%,增速高于全国0.46个百分点 [3] - 浮动收益型分红险保费7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63%,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 [3] - 广东金融监管局辖内(不含深圳)总资产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7% [3] 农业与海洋经济保险 - 农业保险风险保障1375.99亿元,同比增长9.68%,赔付支出35.7亿元,同比增长10.79% [4] - 海洋牧场保险共保体提供风险保障10.44亿元,支付赔款6764.22万元 [4] - 现代化海洋牧场相关贷款余额501亿元,同比增长19.09% [4] 社会保障体系 -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1630万户,入金规模96.58亿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累计积累940亿元 [6] - 城市定制医疗险覆盖20个地市近1400万人,商业健康险累计提供169.58万亿元健康风险保障 [6] -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为3万农村低收入居民提供13.8亿元风险保障 [6] 跨境保险服务 - 港澳机动车跨境车险"等效先认"覆盖9.03万辆 [7] - 备案43款大湾区健康险产品,累计为超15万人次提供保障 [7]
专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深圳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金融方面的最大挑战是跨境金融监管体系的差异与协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20:5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金融创新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推进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 [1] - 深圳将承担"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构建"信贷—证券化—交易—股债协同"的科技金融服务闭环 [2]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强化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3] 科技金融服务闭环创新 - 信贷环节:探索科技企业差异化信贷监管制度,允许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依据,利用大数据构建信用评价模型 [2] - 证券化环节:试点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特殊规则,简化审批流程,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设立风险补偿基金 [2] - 交易环节:建立科技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提高信贷资产和证券化产品流动性 [2] - 股债协同:出台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2] 深港资本市场合作 - 深港交易所将在规则对接、监管协调等方面创新探索,带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3] - 推动两地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流程,联合研发科技企业特色金融产品 [3] - 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在上市审核、信息披露等方面形成一致标准 [3] 保险资金与创投基金结合 - 建立细化风险评估体系,科学量化创投项目风险等级 [4] - 完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提供便捷股权转让平台,降低退出成本 [4] - 建立风险隔离结构如特殊目的载体(SPV),降低风险传导可能性 [4] - 推动保险监管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协调,统一投资比例、信息披露等关键指标 [4] 绿色金融改革 - 设立绿色科技专项发展基金,提供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 [4] - 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建立严格的项目评估和监管体系 [4] - 建立信息披露平台提高透明度,强化市场约束 [4] 深港澳金融规则衔接 - 共同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联合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5] - 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推动区块链、AI在跨境支付等领域的应用 [5] - 深化跨境理财通业务,扩大参与机构和产品范围,推动债券通"南向通"试点 [5] - 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定期交流监管政策和风险数据 [5] 跨境金融监管挑战 - 面临多法域、多币种、多市场的监管差异,增加合规成本与协调难度 [6] - 需建立国家层面跨区域金融协调机制,制定统一监管框架 [6] - 深圳需细化实施方案,完善金融营商环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金融科技研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