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河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大运河畔飘起“走运”风 百件非遗伴手礼新鲜出炉
杭州日报· 2025-11-12 10:26
活动概述 - 活动于11月11日在大运河畔举行 主题为“来杭州一定走大运” [1] - 活动为运河非遗伴手礼推介暨杭州天竺筷150周年主题活动 [1] - 集中亮相100件承载运河记忆与杭州韵味的非遗伴手礼 [1] 产品创新与展示 - 首批精选100件“运河非遗伴手礼”亮相 包括天竺筷“筷”走运系列、王星记七大系列、十竹斋木版水印等 [1] - 天竺筷以便携筷形式将主题融入日常生活 [1] - 产品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 如都锦生织锦年历、喜得宝文化创意丝巾 [1] - 创新作品包括葫芦雕泥猫储蓄罐、盘扣装饰画、传统陶瓷柴烧技艺盲盒等 [1] - 伴手礼定位为可带走的“运河记忆”与“品牌符号” 满足情感需求 [1] 行业论坛与战略规划 - 活动设置主旨发言与圆桌沙龙 深入探讨“筷文化”及非遗伴手礼开发 [2] - 专家学者围绕传承天竺筷非遗项目、传播筷文化等议题进行讨论 [2] - 拱墅区已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灯塔三年行动计划” 系统性推进非遗保护与发展 [2] - 计划联动非遗企业、文创企业、大运河博物馆联盟 搭建文商旅融合平台 [2] - 旨在以更亲切鲜活的方式让运河文化走进生活 创造新的消费赛道 [2]
文华奖话剧《北上》让千年运河文化在舞台上重生
新华网· 2025-11-09 15:24
11月4日晚,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以下简称"十四艺节")闭幕式上,揭晓了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结果,包括话剧 《北上》、儿童剧《猫神在故宫》、川剧《梦回东坡》等在内的15部作品获得文华剧目奖。文华奖是中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 政府最高奖,由文化和旅游部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 值得关注的是,获奖作品中,《北上》《生命册》《牡丹亭》都是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改编戏剧为何备受追 捧?文学性如何呈现在舞台之上?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世界遗产,在当代如何活化? 文学IP改编热度不减 聚焦于舞台艺术,《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长恨歌》《人世间》《千里江山图》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茅奖作品都被搬 上了戏剧舞台,其中不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话剧《北上》重庆演出前现场。杭州话剧艺术中心供图 热门畅销书也受"追捧"。马伯庸的小说《两京十五日》《长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点烦》,均被搬上话剧舞台;蔡崇 达的散文集《皮囊》被改编为同名话剧。 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是两种艺术形式的双向奔赴。 文学一直是不同门类艺术的基础支撑,文艺评论人谷海慧认为,改编自文学作品的话剧更有文学性,更具精神厚度和艺 术深度,能让舞台更具生机和活力。 "你可以永远相信 ...
第五届长江文化智库论坛在扬州举行
新华日报· 2025-11-09 03:12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张国祚等8位国内知名专 家学者分别从理论阐释、实践案例、区域特色等维度作精彩分享。论坛还设置3个平行分论坛,60余位 专家学者围绕"长江与运河水文化""长江与运河思政""水文化保护利用和产教融合"等专题展开深入研 讨。 本报讯(记者张晓蕊)11月8日,由扬州大学主办,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扬州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承办,新华传媒(600825)智库等单位协办的第 五届长江文化智库论坛暨"长江、大运河水文化的活化利用与思政价值"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举行。来自全 国5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水利行业单位及出版传媒领域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动长江、 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言献策。 据介绍,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全国水文化研究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了江河文化传承发展的共 识,有力推动长江与大运河文化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
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成立,首批51家单位打造运河思政教育新生态
新京报· 2025-10-27 09:12
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成立 - 由运河沿岸城市51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 旨在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 [1] - 共同体秘书处设立于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 成员包括高校、中小学及文化资源单位 形成学段贯通、资源多元的体系 [2] - 共同体致力于成为资源的汇聚池、智慧的策源地和创新的孵化器 以共享课程案例、开展深度对话、开发数字化新项目 [2] 共同体年度行动计划 - 发布4项年度行动计划 包括少年运河说国际计划、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流动的文脉主题巡展与故事库建设 [3] - 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将于2026年启动首期培训 面向35所运河沿岸城市教师 首批计划培养500名种子教师 [3] - 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将集成VR实景、研学任务和数字展陈 成为运河文化教育共建共享实践平台的核心模块 [3] 运河思政品牌建设与活动 - 通过主旨报告、案例分享、圆桌论坛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传承、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等话题 [5] - 在分论坛中 来自20余家共同体单位分享了运河文化育人方面的创新实践 [5] - 北京学校依托共同体推动沿线学校深度交流合作 共享思政课程资源 共研教学实践路径 [6]
守护——运河酒脉的代代传承
齐鲁晚报· 2025-10-24 08:29
新产品发布 - 2025年第23届古贝春酒文化节上,公司推出战略新品“古贝春1794”,该产品以运河1794公里总长度为名,定位为“舒适型白酒”,是企业布局中高端市场、实现品牌升级的重要引擎[2] - “古贝春1794”采用“帆船”造型设计,寓意扬帆起航,传递“通运天下”的美好寓意,产品融合了运河文化与非遗工艺[2] 公司历史与品牌起源 - 1974年武城酒厂(古贝春前身)经营陷入困境,停产多月,三十多名职工各自谋生,后由张子文接手负责重整[3] - 张子文邀请老酒把式马绍星等人合作,恢复生产并试产优质粮食酒,通过走访江苏、四川名酒厂取经,于1978年创立“古贝春”品牌,寓意承载古贝州千年酿酒史与新春希望[4] - 品牌创立后公司实现腾飞,利税曾超过全县一半[4] 企业文化与战略 - 公司发展史上,周晓峰以独特文化视野将运河基因植入企业血脉,其管理哲学推崇纤夫和运河装卸工的精神,并创立“三原色”党建品牌,其中“运河之舟”构图象征企业需有明确方向并能经受风浪[7] - 1997年公司征集并确定“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为品牌广告语,该标语成为深入人心的品牌印记,体现了地理渊源与文化底蕴[7] - 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公司决策完整保留老厂区作为“运河文明之根”,这些老窖池现已成为活态文化遗产[7] 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 公司大力推动酒文化节建设,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系统展示酿酒历史与民俗传统,并在厂区内兴建文化景观,开创“酒旅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9] - 2023年8月公司启动大运河故道酿酒遗址普查工作,旨在找到“运河酒脉的DNA”,通过对老窖泥进行成分分析和年代测定来研究历史渊源和产区土质特点[10] - 2025年4月,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鉴定通过公司创新研发的“多参数筛选+碳同位素修正”技术体系,该技术将窖泥测年误差从数百年缩小至50年以内,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空白[12] 领导层传承与校企合作 - 公司历经三代领导人接力:张子文重振酒业,周晓峰擘画文化传承,徐秀菊、张洪昌以科学手段续写文明新篇,完成跨越半个世纪的文明传承[14] - 2024年12月,公司与山东建筑大学的“清代窖泥研究项目”合作顺利,并希望继续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16] - 公司与山东建筑大学的合作被视为山东省白酒产业振兴政策的优秀案例,开创了“科技+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标杆[16]
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
新华日报· 2025-10-17 06:14
论坛概况 - 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于10月16日在扬州举行 主题为“运河 文化 旅游” [1] - 论坛汇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运河城市市长 代表 国际运河专家以及中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 [1] - 该论坛是国内唯一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 自2007年起已在扬州连续举办17届 [1] 行业战略与规划 - 行业将积极借鉴世界运河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 保护 挖掘 整理 提炼运河文化遗产价值 [1] - 行业计划统筹推进沿线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与低碳转型 构建人水和谐 城河共生的现代化样本 [1] - 行业着力壮大沿线富民特色产业 建设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1] - 行业将积极参与国际运河城市对话 促进更多运河城市互学互鉴 [1] 行业平台价值 - 论坛已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 推动全球运河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1]
双节将至,通州备好近50项活动、千余场演出
新京报· 2025-09-25 17:32
9月25日,"运河上的通州——秋季文旅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中秋、国庆双节将 至,通州文旅盛宴将带来近50项活动、千余场演出、百万级消费券。 "运上行"水景演艺再现千年运河繁华图景 作为城市副中心连续四年打造的文化IP,运河文化时尚大赏今年将迎来全新升级,由通州区委宣传部与 北京服装学院联手打造,将于10月1日、2日晚上在运河西岸举行。活动打破舞台边界,将整段运河变为 一个"会呼吸的秀场",融合水上舞台、光影艺术、水幕投影、交响乐章与时装表演,带来一场"古今对 望、水岸共情"的视听盛宴。 宋庄推出畅游美术馆联票 第15届宋庄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28日启动,将一直持续到11月,包括42场主题展览、1场高端对话、18场 学术研讨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进一步实现艺术惠民,宋庄镇依托国庆、中秋假期,推出了"19.9元畅游4馆1季"联票,凭票即可畅享 宋庄美术馆、宋庄当代文献馆、上上国际美术馆、树美术馆四大场馆的7场高水平主题展览以及大运河 公共艺术季的精彩互动体验活动,还可享受小镇内艺术餐厅、特色咖啡、民宿、书店等30余家商户的消 费优惠。 项目一期航线从运河西岸码头启航,途经运通桥,抵达大 ...
樾系首秀杭州!越秀地产以无人机大秀点亮运河夜空,致敬千年文明
中金在线· 2025-08-25 18:37
公司活动 - 公司在杭州京杭大运河段举办首次大规模无人机光影表演 使用数百架无人机进行展示 [5][6] - 无人机表演呈现运河景观 传承大树意象及"运河樾"艺术字样 与运河水幕形成天地相连的视觉效果 [5] - 活动旨在致敬运河文明并宣告运河畔美学生活开启 体现公司与城市共生的理念 [6][10] 项目定位 - 公司推出全国第九座樾系作品"运河樾" 定位为主城低密静奢产品 以低密度 浓荫和传承为核心设计理念 [35] - 项目选址杭州运河沿岸 属于公司TOP系产品线 强调与城市文化共生的高端属性 [10][35] - 樾系产品已布局北京香山樾 上海外滩樾 广州琵洲樾等全国多个核心城市 [31][33][35] 区域价值 - 杭州运河段拥有29公里文化景观城市带 包含六段河道和五处遗产点 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7] - 运河沿岸形成三大豪宅区段:江河汇至武林门的潮流段 武林门至北新关的商贸段 拱宸桥至昌运桥的文化段 [20][22][23][24] - 运河被视为杭州城市主轴 从南宋漕运枢纽发展为现代文化经济带 塑造了城市中心格局 [14][16][19] 公司背景 - 公司源自广州 深耕杭州市场15年 强调对时间传承与生活方式的尊重 [25] - 公司通过樾系产品在全国实现布局 包括西安樽樾 合肥观樾等项目 [27][29][35] - 公司主张通过理解城市文明与人群需求来实现生活创新和未来传承 [25][35]
运博会线上受众超5.2亿人次 近16万人次现场观展 现场销售额近3000万元
苏州日报· 2025-08-18 08:33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累计现场参观人次达近16万 较上届增长23% 线上受众突破5.2亿人次[1] - 吸引35个国家和地区912家单位参展 参展商数量较上届增加近40% 其中国内12个省(市)76个城市参展 江苏省外展商占比65%[1] - 线上页面累计访问数超3.6亿次 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3] 展会内容与形式创新 - 采取政府市场结合 线下线上融合 馆内馆外联动方式 推出五大主题展览及相关活动[1] - 创新策划三条特色打卡线路 举办集章兑奖 主题展演 手作体验等系列活动 打造可逛可购可玩的沉浸式展会[2] - 推出"首"字导向重磅活动和创新产品 彰显文旅+百业融合效应[2] 文化融合与受众特征 - 通过运河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焕新运河潮文化 首次设立运河主题文创展展示1500余种文创产品[2] - 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 其中近五成以家庭亲子游方式参观[2] 商业成果与交易表现 - 组织各类展演1213场 互动项目1133个 推广推介活动286场 现场实际销售总额近3000万元[3] - 举办对接会62场 412家采购商签订意向性协议近千份 现场意向交易额2.98亿元[3] - 线上促进意向交易额达2.8亿元 助推市场运作转型升级[3]
通天塔·风华录(遗产小道·运河上的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8 07:21
大运河文化发展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近年来持续挖掘大运河文化,结合水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33公里长古汴河风光带 [2] - 通济渠(汴河)是隋唐时期南北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洛阳、开封与江淮地区,沟通黄河、淮河等五大水系 [4] - 大运河在唐宋时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江南运河和通济渠为日本遣唐使、僧人北上提供路径 [21] 李白与大运河的关联 - 李白24岁沿长江东下,经运河码头时创作"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句,运河成为其诗歌创作的地理坐标 [5][8] - 通济渠的漕运盛况催生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等名句,其诗歌通过运河传播至中原各地 [15][16] - 李白在杭州、苏州等运河城市汲取创作灵感,将江南河烟雨、漕运繁华融入"楼观沧海日"等诗句 [8][9] 运河历史价值 - 通济渠作为隋唐宋三代经济纽带,连续运用600年,见证王朝兴衰更迭 [21] - 清代《姑苏繁华图》描绘江南运河苏州段景象,显示运河对沿线城市发展的持续影响 [4] - 运河漕运不仅运输物资,更促进南北文化融合,形成"北地豪放与南国婉约"共存的盛唐气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