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经济

搜索文档
江苏“美妆港湾”太仓启航
新华日报· 2025-09-17 05:12
太仓港区加快发展包括美妆产业在内的"美丽经济",以产业新赛道促进消费品提质扩容,以时尚新消费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 潘朝晖龙美娟 9月15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太仓市政府签约共建江苏"美妆港湾"。活动现场,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太 仓工作站化妆品备案一站式服务窗口揭牌,将整合审批服务、政策咨询、要素对接等功能,为太仓美妆 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太仓作为苏州美妆产业的主阵地,产业链覆盖研发、制造、检测、贸易等各个环节。这其中,太仓港区 堪称"主阵地中的主阵地",凭借临港、保税等区位和功能优势,集聚了德国汉高、美国宝洁、英国利洁 时等一批旗舰型、总部型美妆企业,呈现出集群化、规模化良好态势。太仓港也一举成为江苏最大的化 妆品进口口岸,去年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化妆品进出口总额达3.2亿美元,其中进口化妆品超过2.8亿美 元,占全省的比重达60%以上。 "当前太仓正举全市之力打造美妆产业基地,港区将秉持产业赛道'一米宽、百米深'的发展理念,立足 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临港保税特色,加快构建美妆全产业链体系,打响'美妆港湾'品牌。"太仓市委 副书记,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瑜表示。 龙头企业引领下 ...
省药监局与太仓携手 打造江苏“美妆港湾”
苏州日报· 2025-09-16 08:32
活动现场,太仓打造"美妆港湾""五个一"举措发布,江苏"美妆港湾"产业基金出台,江苏"美妆港 湾"logo亮相,太仓生物港美妆产业园开园并迎来首批项目入驻。 昨天(9月15日),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太仓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江苏"美妆港湾"暨支持美妆 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举行,为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太仓工作站化妆品备案一站式服务窗口揭牌,助力太仓 打造江苏"美妆港湾",助推"美丽经济"发展。 当前,苏州正加快发展包括美妆产业在内的"美丽经济",拥有化妆品生产企业82家。2024年,全市 化妆品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全省第一。截至今年7月,太仓共有化妆品生产企业7家,其中6家集中在太 仓港区,包括宝洁的飘柔、潘婷,利洁时的滴露,汉高的施华蔻、丝蕴等品牌。作为苏州美妆产业的主 阵地,近年来,太仓美妆产业蓬勃发展,贡献了苏州超过四分之一的年产值、超过七成的利税。 ...
辽宁盘锦 河海交汇生机盎然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4
生态修复成效 - 湿地面积恢复率从2015年62%提升至2024年89% [5] - 完成8.59万亩养殖滩涂修复并新增自然岸线15.77公里 [4] - 辽河口17.05万公顷湿地发挥径流调节、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 [3] 物种保护成果 - 丹顶鹤越冬种群从2014年5只增至2024年187只 [6] - 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1年1200只增至目前1万余只 [6] - 斑海豹部分种群打破洄游习性选择在辽河口定居 [6] 产业转型措施 - 辽河油田封闭核心区204口油井 年减产原油5万吨并投入2.7亿元恢复井口地面 [4] - 全球首张芦花家具板于2017年投产 芦苇板材模式已推广至全国多省市 [7] - 鼎翔生态旅游区5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并解决超100个就业岗位 [8] 经济效益转化 - 芦苇板材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7] - 养殖户获得转产补偿(例如单户获70多万元补偿) [4] - 民宿及旅游产业带动原芦苇收割人员转型就业 [8]
六词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人民日报· 2025-08-19 21:28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 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进入新时 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 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持续提升。我们选择生态热词,邀请专家学者分析阐释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以飨读者。 ——编 者 "双碳"目标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陈 迎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吹响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号 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绿色发展作 出部署,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当前,实现"双碳"目标 已成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所谓碳达峰, ...
六词读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人民日报· 2025-08-19 06:31
"双碳"目标 - 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体现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和绿色发展战略核心抓手 [1] -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指人为碳排放源与吸收汇达到平衡 对稳定全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 [2] - 中国建成"1+N"政策体系覆盖碳市场/绿色金融等领域 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太阳能装机达11.0亿千瓦(+54.2%) 风电装机达5.7亿千瓦(+22.7%) [3] 美丽经济 - 以生态优势转化产业优势的新经济形态 具有生态优先性/产业融合性/民生普惠性特征 浙江安吉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千家乡宿共富区" [6] - 产业融合成为核心引擎 福建三明发展"文旅+小吃/康养/体育"新业态 山东兰陵探索"文明教化+文创产业+美丽乡村"模式 [7] - 连接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 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培育新业态 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延伸 [8] 生态产品价值 - 建立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理念的关键路径 生态环境部命名572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9] - 生态产品经营模式创新 涵盖林业碳汇/荒漠光伏/冰雪经济/林下经济等领域 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0] - 需突破市场接受度/要素匹配等瓶颈 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 建立区域间生态产品融合发展机制 [11] 绿色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注重"绿水青山"基础与"金山银山"效能统一 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关系 [16] - 推动生产力绿色转型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引领产业生态化 2012-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26% [18][22] -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风电装机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比10.27%) [19][22] 绿色经济体系 - 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 2024年7月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1] - 循环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建成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约15万个 2024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55% 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 [23] - 低碳发展物质基础夯实 太阳能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 通过绿色金融/生态补偿等机制构建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22][24]
江苏南京:石臼湖畔绽放“美丽经济”
南京日报· 2025-08-15 08:19
"天空之镜"等"顶流"景点火爆出圈,上半年游客量超百万人次石臼湖畔绽放"美丽经济" 盛夏时节,每当夕阳西下,石臼湖东岸的小乡村就热闹起来,游客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一睹石臼湖落 日的壮美,湖畔的咖啡馆与民宿宾客盈门。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湿地,石臼湖不仅是众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乐园,更滋养着湖畔世代居住 的居民,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人文景观。近年来,随着石臼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石臼湖 落日""龙猫草海""天空之镜"等景观在各大社交平台频频出圈,这些生态美景如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荡 起湖畔"美丽经济"发展的涟漪。 "顶流"景点火爆出圈,上半年游客量超百万人次 8月7日傍晚,浩渺的石臼湖湖面被染成一片熔金,水天相接处,一轮红日缓缓沉入地平线,将整个世界 渲染得壮丽辉煌。 在石臼湖东岸的溧水区和凤镇天镜路,"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游客们手拿相机或手机,记录 下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瞬间。 闻记者 段仁虎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胡英华 通讯员 颜夏男 郭小清 杨国栋 石臼湖"天空之镜"景观。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 记者从溧水区旅游局获悉,今年上半年,依托"龙猫草海""壮 ...
人民日报报道: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
人民日报· 2025-08-14 15:40
行业转型与生态经济 - 余村从依赖矿山开采(年收入300万元)转向生态旅游,初期村集体收入骤降至20万元,但最终实现人均纯收入增长至5万元(2005年的5倍多)[3][5] - 关停3座矿山和1家水泥厂后,通过修复山体、拆除违章建筑、修整道路,将矿区转化为景区[4] - 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转型,如开办农家乐、漂流项目、文创产业等,形成"美丽经济"模式[5][8] 政策与战略推动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直接指导余村转型,2005年提出后成为发展核心[3][5] -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肯定绿色发展路径,强调生态效益向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化[5] - 政府联动23个村共建"大余村",整合资源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区域[8] 商业模式创新与区域协同 - 农家乐通过广告营销(如报纸"豆腐块"广告)快速吸引客源,2年还清60万元债务[4][5] - 索道建设缩短景区间交通时间(1小时降至6分钟),促进客源流动与共同富裕[8] - 吸引60多个新经济项目(如邻汇吧、云梯科技)入驻,1200多名青年创业,形成生态驱动的新业态[8]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村民收入结构从采矿转向多元经营,如潘文革从竹筷厂转向农家乐,生意火爆[5] - "大余村"模式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整体竞争力,如云上草原景区辐射带动周边[8] - 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迁移总部,推动产业升级[8]
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壮大“美丽经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4 10:57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余村早年依赖炸山采石和水泥厂,村集体年收入达300万元,但导致生态破坏和矿难事故[4] - 2003-2005年关停3座矿山和1家水泥厂后,村集体年收入骤降至20万元[4] - 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始转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4] - 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5万元,是2005年的5倍多[7]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 潘春林创办"春林山庄"农家乐,初期负债60多万元,两年多还清欠款[5][7] - 村两委购买大巴招揽客源,潘春林通过广告营销吸引上海等地游客[7] - 村民转型从事漂流、观光车、文创等旅游相关产业[7] - 2020年总书记肯定绿色发展路径,提出要拓宽生态效益转化路径[7] 区域协同发展 - 余村联动23个村共建"大余村",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10] - 云上草原景区索道建成后,交通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6分钟,促进客源流动[10] - "大余村"吸引邻汇吧等60多个新经济项目入驻,聚集1200多名创业人才[10]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催生数智化选址、乡野骑行等新业态[10]
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
人民日报· 2025-08-14 05:50
日前拍摄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景色。 新华社记者 毛 竹摄 身处绿水青山、捧上金山银山,然而,潘文革、潘春林至今忘不掉,20年前呼吸里都是粉尘的味道。 潘氏堂兄弟所在的浙江安吉余村,早年间炸山采石、建水泥厂,全村280多户,一半左右在矿区务工。 "炮声震得地皮发颤,村子上空飞沙走石,常年不敢开窗。连生命力顽强的山笋,也长得一年比一年 小。"村民回忆,"短短几年,就有5名矿工遇难。" 堂哥潘文革,在余村当了22年村干部。2003年到2005年,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村里陆续关停了3座 矿山、1家水泥厂。没了"吃饭的家伙",村集体年收入从300万元直线下滑到20万元。 "有村民甚至拿着碗筷,到村委会门口敲得'咣当咣当'响。往后的路咋走?大家都很迷茫。"潘文革说。 潘文革爱记笔头账。日记本上,"2005年8月15日"那页,重重地写着一行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那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顶着烈日来调研,高度评价余村做法:"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 举。" "登一次'豆腐块',就能招来大半个月的客源,"精瘦干练的潘春林笑着说,"两年多,就把欠款基本还清 了。" "习书记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逆城市化会更加 ...
“以花兴业、以景促旅、以绿生金” “美丽经济” 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央视网· 2025-08-08 16:50
核心观点 - 山东济宁市鱼台县通过睡莲种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构建乡村振兴新路径 [1][5][9] 产业模式 - 依托特色水生植物种植形成"以花兴业、以景促旅、以绿生金"的乡村振兴模式 [9] - 睡莲种植基地同步发展荷花观赏与莲藕种植产业 形成复合型农业经济体 [7][3] 经济效益 - 睡莲花期持续近半年(5月至10月中下旬) 为种植户创造可观收益 [5] - 产业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睡莲成为"美丽经济"重要载体 [1][5] 生态价值 - 睡莲作为自然水体净化师 具备高效净化水质与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功能 [5] - 实现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格局 [5] 旅游开发 - 睡莲盛花期形成生态画卷 成为游客赏花打卡热门目的地 [1][5] - 荷花与睡莲共同构成夏日荷塘景观 增强旅游吸引力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