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丽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热”力四射!暑期多元业态激发经济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03 19:02
盛夏高温席卷全国,也点燃了暑期消费市场的多元活力。从避暑纳凉到健康塑形,从古城夜游到节庆狂 欢,从政策赋能到特色农业,各地正因地制宜,共同描绘出一幅暑期消费市场活力迸发、业态纷呈的生 动图景。 浙江长兴:高温催生"清凉游" 水上运动受青睐 蝉鸣盛夏,丰富多彩的水上运动颇受青睐。在浙江长兴县,皮划艇、水上魔毯、水上冲关等各项水上运 动竞技挑战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伴随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兼具休闲娱乐和体育健身属性的水上运动逐渐成为许多 游客的"新宠",特别是随着太湖9号公路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基地的日均游客人数对比去年夏天已经翻 了一番。 全民健身催热"瘦身经济" 义乌健身产品销量激增 据了解,当地还将通过举办系列文旅体活动,做强避暑旅游经济,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阳 光威宁·浪漫草海"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以"体重管理年"为契机,大家吃得更健康、动得更科学,一股全民健身热潮席卷而来。同时,与 体重管理紧密相关的"瘦身经济"正悄然兴起。义乌市场在体重管理的大风潮下,瞄准内销市场,激发销 售新增长。 贵州威宁:避暑旅游季 火把狂欢夜 7月28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举办避暑旅游季 ...
上半年广州进出口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16:00
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 - 广州市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6050 5亿元 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 同比增长15 5% [1] - 月度走势连续13个月保持增长 季度走势连续两个季度保持10%以上增长 二季度出口创季度历史最高值 [1] - 对美进出口在6月份环比增长24% 得益于日内瓦 伦敦经贸会谈的积极进展 [1] 外贸企业及规模 - 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2 3万家 增加10 3% [1] - 企业平均进出口规模增长4 7% 进出口超过1亿元的企业超过600家 同比增加近60家 [1] 出口产品结构 - 电动汽车 锂电池 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30 8% [1] - 美妆洗护用品出口增长49 9% 体现"美丽经济"在湾区的绽放 [1] 新兴业态发展 - 市场采购出口增长81 5% 保税物流在"保税+"带动下增长29 9% [1] - 跨境电商实现较快增长 具体增速未披露 [1] 进口表现及结构 - 二季度工业生产改善 消费市场回暖带动进口增速扩大 [2] - 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2 9% 其中集成电路 航空器零部件 包装机械进口增幅均超20% [2] - 消费品进口整体增长6 4% 食品烟酒 纺织鞋帽 家庭设备 交通运输 日化用品 文化娱乐等各类消费品进口均实现增长 [2]
保护大美湿地 共享生态福祉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2
湿地保护成就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湿地保护发展经验 [1] - 近20年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4000多个 修复湿地110多万公顷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地2200多处 [1] - 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 认定国家重要湿地58处 省级重要湿地1205处 初步构建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1] 智慧化管理 -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采用无人机巡航扫描 实现10.38平方公里湿地全景数字化管理 [1] - 国家林草局接入15处国家湿地公园视频监控 逐步实现数字化 智慧化管理 [2] - 基本完成全国泥炭沼泽湿地碳汇调查 完善湿地感知系统建设 [2] 生态经济转化 - 重庆市石柱县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带动周边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2024年吸引1.7万名师生写生 [3] - 湿地公园串联写生点 民宿 生态采摘园 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桥头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900万元 [3] - 全国903处国家湿地公园保护240万公顷湿地 约90%免费向公众开放 [3] 国际合作 - 中国有22个城市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4] - 实施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网络建设项目" [5] - 江西鄱阳湖保护区与俄罗斯克塔雷克国家公园签订合作协议 共享鸟类监测数据 [5] - 我国红树林面积达45.45万亩 较21世纪初增加12.45万亩 成为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国家 [5]
祖国各地盛夏景色壮美如画 “美丽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7-05 13:53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 -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中部南麓腹地,平均海拔2500米,是我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 [3] - 开都河蜿蜒流淌,草原一望无垠,羊群悠然穿行,大天鹅在草场漫步 [1] - 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3] 吉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 占地面积8102公顷,由"七湾、一瀑、两山"十大景区组成 [4] - 夏季平均气温22℃,吸引避暑游客乘船游览或漫步林间 [6] - 当地打造立体巡护监测体系,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6] 浙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60余亩荷花竞相绽放,游客可乘荷花摇橹船或观光热气球观赏 [7] - 截至2024年底,记录植物971种、昆虫918种、鸟类224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9] - 以"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为原则改善生态环境 [9] 广东广州莲花山 - 1200余种莲花绽放,游客漫步栈道欣赏并观看实景演出 [10] - 莲叶簇拥莲花,为景区增添夏日韵味 [10] 江西泰和县荷塘 - 荷花连片开放,游客赏花拍照并品尝清甜莲子 [11] - 引进广昌太空莲,预计8月初进入大面积采摘期 [13]
读懂服装里的新经纬(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53
服装行业市场规模与生产 - 中国服装年产量超过700亿件,可为全球每人提供8件以上 [1] - 防晒衣等功能性服饰成为夏季热销品类,款式涵盖修身版型、一体式面罩等多样化设计 [1] - 骑行服、登山服、露营服等户外装备需求增长,反映户外运动兴起趋势 [1] 消费趋势与细分市场 - 54.4%青年消费者将国潮服饰作为日常穿搭首选 [3] - 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渗透率提升,真丝、云锦等传统面料成为卖点 [3] - 穿搭风格多元化,包括可露丽风、多巴胺风、美拉德色系等新兴潮流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国产服装科技突破显著,智能温控服装、超轻高强面料、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等技术应用广泛 [3] - 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AI设计、自动制版、生物纤维等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线 [4] - 对比65年前依赖进口登山装备,当前国产服装已实现极端环境功能性突破 [3] 文化价值与产业融合 - 云纹、饕餮纹等传统纹样通过现代剪裁焕新,推动"新中式"服装走红 [3] - 服装成为文化自信载体,兼具美学表达与科技创新双重属性 [3][4] - 行业供给质量持续优化,从单一实用功能转向科技+文化复合型发展 [4]
银发“她经济”崛起,得“姐姐”者得天下?
虎嗅· 2025-06-27 18:38
银发"她经济"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50~69岁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万元,储蓄率达45%,形成超4万亿元消费蓝海 [1] - 该群体人口规模达1.9亿人,亲历改革开放与互联网发展,正重构消费逻辑 [1][3] - 日本参考案例显示50岁以上女性贡献化妆品市场46.7%份额,中老年美妆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2] 三大核心消费赛道 美丽经济 - 50岁以上女性抗皱眼霜使用率达78%,抗衰需求分层:45~55岁偏好"轻龄化"护理,60+群体侧重"技能型抗衰" [4] - 薇诺娜5%玻色因面霜通过皮肤检测仪展示效果,线下转化率提升65% [4] - 一线城市退休教师年均服装消费1.2万元,"新中式轻礼服"复购率65%,珠宝品类中戒指/和田玉/珍珠成交额同比增3.3倍/187%/129% [5] 健康经济 - 57.7%银发女性担忧健康问题,比例高出男性10.7个百分点 [6] - 银发族营养保健消费活跃,智能手环销量同比增235%,血压计/血糖仪购买中女性占比高 [7] 体验消费 - 50岁以上女性旅行订单增速达205.6%,人均支出高于男性 [10] - 老年大学女性学员占比超60%,2025年南昌市老年大学招收2.14万人次,新增1800人 [11] 核心驱动力 财富积累 - 60后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用户数/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238%/187%/105% [13] 社会角色转变 - 家庭结构核心化释放女性时间,互联网普及拓宽视野 [16][17] 技术赋能 - 适老产品中助浴椅/电动床成交额同比增202%/152%,内衣裤清洗机/即热饮水机增长超4倍/57% [20] - 科技适老化案例:90岁女性通过AI实现语音操作 [19]
万亩玫瑰铺就“美丽经济”: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季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23:09
行业概况 - 高原玫瑰产业是小金县特色农业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体验、教研全产业链[3][4][5] - 玫瑰种植面积达1.5万亩,覆盖13个乡镇46个村,带动3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4] - 产品开发包括玫瑰精油、纯露、花茶、花食等30余款,远销保加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3] 产品优势 - "金山玫瑰"品种为保加利亚大马士革,香气浓郁且出油率达平原玫瑰两倍,被誉为高原"液体黄金"[3] - 独特气候条件(海拔3000米、年光照2400小时、昼夜温差大)显著提升玫瑰品质[3] - 玫瑰博览园、"玫瑰谷"、花海体验区等110亩观光设施已建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5]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2016年建成加工厂实现产业化[4] - 东西部协作中,浙江德清县投入资金技术,助力种植端、加工端、研发端、旅游端全面发展[4][5] - 通过"玫瑰+旅游""玫瑰+文化""玫瑰+园区"融合,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5] 产业活动 - 第六届"金山玫瑰"采摘溯源季吸引全国产业专家探讨香精香料、生物医药等创新应用[3] - 中国农科院专家持续6-7年技术帮扶,优化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3]
美好生活大调查:中国居民消费特点及趋势报告(2025年度)
搜狐财经· 2025-06-17 19:46
服务消费潜力 - 保健养生、学习培训、运动健身等民生相关服务类消费需求显著上升 [17] - 美容美妆市场热度高居第二,仅次于旅游,"悦己消费"推动"美丽经济"发展 [17] - 服务消费从"选择性消费"转向"刚需性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17] 文化消费动力 - 旅游高居2025年消费意愿榜首,平均每三人中有一人有旅游计划 [17] - 电影消费持续火爆,57.67%的人将看电影作为娱乐消费重点,同比上升11.44个百分点 [17] - 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成为跨城消费主力,带动文化经济发展 [17] 下沉市场消费 - 三线城市及农村在旅游、保健养生等六大领域消费预期超越一、二线城市 [18] - 农村常住人口在保健养生、数码产品等八项消费预期超过城市 [19] - 县域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战略主战场,下沉市场品质与服务升级 [19] 旅游消费特点 - 超三分之二国人年度旅游预算在2000-19999元区间 [25] - 18-35岁年轻人旅游意愿最强,未婚及未育群体出游意愿更高 [28] - 女性出游意愿持续高涨,对特色美食偏好比男性高近10个百分点 [32] 健康消费趋势 - 北方人偏重养生,南方人偏重健身,西北地区健康消费占比全国最高 [46][48] - 农村保健养生消费预期15年来首次超过城市,领先城市1.85个百分点 [49] - "情绪消费"有望成为健康领域新热点 [20] 养老服务需求 - 医疗健康服务是社区养老首要选择因素 [16] - "AI+银发经济"呈现多样化消费生态 [17] - 60岁以上人群在50000元以上高消费旅游中占比最高 [26] 学习教育消费 - 下沉市场教育消费热情高涨 [20] - 女性学习消费预期高于男性 [20] - 不同职场群体自我投资情绪整体高涨 [20] 数码及汽车消费 - 华东地区手机消费预期最高 [10] - 新能源车成为购车首选,"油电共生"格局显现 [10] - 续航、安全和充电便利是选择新能源车的首要因素 [10] 宠物消费特点 - 非传统家庭和年轻人是宠物消费主力 [10] - 东北地区"萌宠经济"领先全国 [10] - 宠物保健消费占比最高 [10]
“美丽城市”示范 “美丽经济”繁荣
科技日报· 2025-06-05 10:20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 重庆市桃花溪经环境治理后呈现碧波荡漾、飞鸟翩然的宜人风景 [1] - 天津王稳庄镇以万亩稻田为画布、彩稻为笔绘制主题稻田画,发展农旅融合的"美丽经济" [1] - 山东烟台"长岛国际零碳岛"实现全域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 [1] - 青海省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16%,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林草综合植被达到96%以上 [2] - 青海在全国率先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全覆盖" [2] - 四川从2022年开始建设"美丽四川",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2] 美丽城市建设成果 - 四川确定15个先行县和7个培育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先试,已有5个河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3] - 四川创建4条全国最美乡村路,建设2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选100所美丽校园 [3] - 2024年四川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3] - 青岛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4] - 青岛7个区(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 [4] - 广州搭建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库,入库28个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 [4] - 广州推动5个美丽广州建设项目签署融资贷款协议,获得17.42亿元融资授信 [4]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辽宁凌源:以花为媒 绽放“美丽经济”
新华网· 2025-06-05 10:09
行业概况 - 凌源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百合等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有"北方花都"之称 [1] - 花卉种植面积达2.5万亩,涵盖20多个品类200余个品种,年产值达10亿元 [5] - "凌源百合"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约有1万户农户从事百合生产 [5] 生产与技术 - 农户通过新技术实现大棚一年种植三茬百合,单个农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 [4] - 建成现代化高标准暖棚、外保温棚、玻璃温室,并完成花卉冷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8] - 花卉科技研发中心拥有1340台先进实验室设备,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量产 [9] - 计划实现年产500万粒百合脱毒种球生产规模 [9] 产业链延伸 - 采用智能系统控制温室环境,单个农户年收入提升至5万元 [8] - 打造花卉全产业链,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融合 [9] - 已形成科学完善的技术体系,持续攻关种球繁育技术 [9] 销售与物流 - 现有20家花卉电商企业,鲜花通过专线可次日达全国近200个城市 [13] - 直播基地实现"基地直发-当天采摘-次日达"的销售模式 [13] 产业融合 - 建设中国百合博览园(占地1500亩,含1.8万平方米温室),入选"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 [13][12] - 连续六年举办"凌源百合节",促进花卉产业链交流合作 [14] - 推动"百合+"模式,融合旅游业、特色文化等多元化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