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金融时报· 2025-10-17 08:55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举措与成效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推动债券、货币、票据、衍生品、黄金等子市场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2] - 债券市场功能齐全、开放包容,多层次框架基本建成,货币市场为宏观调控提供有力支持,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增强,票据市场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黄金市场形成交易所与柜台业务共促格局 [3] - 金融市场投资者结构多元,发行交易结算体系完善,债券现券成交161.8万亿元、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成交9555.3万亿元、银行间衍生品成交约152万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102.7%、86.8%和79.9% [3] 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 - 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监管,初步形成监管体系,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4] - 建立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集中收集银行间市场交易、托管、结算等数据信息,服务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 [4] - 加强市场规则统筹协调,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违约处置等基础性制度规则,优化债券承销、估值、经纪、做市等规则,完善货币市场制度和商业汇票新规 [7] - 建立健全覆盖各金融子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8] 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 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92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较2020年末增长64.2%,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34.1万亿元,成为实体企业第二大融资渠道 [4] - “十四五”期间债券净融资规模55.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5.3% [4] - 债市“科技板”支持约28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6700亿元,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持续保持在6000亿元以上,稳居全球前三 [5] - 政府债券余额91.5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45.8万亿元,年均增速16.1%,其中国债发行50.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1.6万亿元,分别较“十三五”增加31.7万亿元和17.7万亿元 [5][6] - 金融债券余额43.9万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券余额27.6万亿元,资本债券余额7.9万亿元,累计提高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约3.1个百分点,科创、绿色、小微、“三农”金融债券共发行3.2万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万亿元 [6] 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 - 深化与全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线“互换通”,优化“债券通”机制,推出离岸债券回购业务 [9] - 截至2025年8月末,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近1170家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 [9] - 推动发行交易、登记结算等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中国债券在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权重提升,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在香港设立黄金交割库并上线合约 [10] - 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完备,法律制度完善,市场韧性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 [10][11]
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金融时报》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
金融时报· 2025-10-16 16:59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进展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推动债券、货币、票据、衍生品、黄金等金融子市场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1] - 债券市场功能齐全、开放包容,多层次债券市场框架基本建成,货币市场为宏观调控和政策传导提供有力支持 [2] - 金融市场投资者结构日益多元,发行交易结算体系完善,交易工具丰富,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611.8万亿元,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成交9555.3万亿元,银行间市场衍生品成交约152万亿元,分别较"十三五"增长102.7%、86.8%和79.9% [2] 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 - 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监管,初步形成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体系 [3] - 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集中收集银行间市场交易、托管、结算等数据信息 [3] - 加强市场规则统筹协调,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违约处置和信用评级等基础性制度规则 [5] - 建立健全覆盖各金融子市场及跨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6]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截至2025年8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92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位,较2020年末增长64.2% [3] - "十四五"期间债券净融资规模55.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5.3% [3] - 债市"科技板"政策落地5个月支持约28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6700亿元,"十四五"期间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持续保持在6000亿元以上 [4] - 截至2025年8月末,政府债券余额91.5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45.8万亿元,年均增速16.1%,其中国债发行50.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1.6万亿元,分别较"十三五"增加31.7万亿元和17.7万亿元 [4] 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 - 深化与全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上线"互换通",优化"债券通"机制,截至2025年8月末,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近1170家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总持债规模约3.9万亿元,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倍 [7] - 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在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的权重逐步提升 [7] - 推动金融市场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在香港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割库 [7] - 构建适应高水平开放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开放条件下金融市场安全稳健运行 [8]
国家外汇管理局答每经问: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7-22 22:14
外汇收支数据 - 上半年货物贸易项下净流入保持高位 外资总体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债券 服务贸易和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平稳有序 [1] - 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 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3]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 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3]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 股票市值占比约为3%~4% 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1][3] - 经济基本面稳健为外资投资创造稳定宏观环境 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 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巩固 [3] -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投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 投资渠道拓展 投资环境优化 [4] - 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创造发展机遇 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立收益表现 30%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4] 人民币跨境收支 - 上半年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到约30% 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也达到30%左右 均为历史新高 [6]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汇率弹性增强 可及时释放外部压力 促进供求平衡 [6] - 外汇市场积累了丰富逆周期调节经验 政策工具储备充足 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能力增强 [6] 经济基本面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5] - 二季度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等内需对国内经济增长贡献度为77% 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 [5] -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国内经济保持稳中向好 [5] 对外开放 - 坚持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经贸合作伙伴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金融市场双向投融资渠道持续拓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