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开放
搜索文档
精准有效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证券日报· 2025-10-29 07:18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2]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 金融监管与法治建设 - 大力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强化董事、高管任职资格准入管理,加强穿透式监管和智慧监管平台建设 [2] - 加强国务院各部门间和央地间金融监管协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 [2] - 继续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统筹推动金融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重点领域立法修法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向 - 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 [3] - 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 [3] - 管好用好现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3]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4] - 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做好资本补充后续工作,制定政策性银行业务分类监管政策,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4] -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4] 金融开放与国际合作 - 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4] - 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好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4] - 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持续推进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 [4]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4] - 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融资制度 [4] - 继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巩固资本市场向好势头,健全稳市机制和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4]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财联社· 2025-10-28 19:55
货币政策执行 - 2024年11月以来实施一揽子较大力度货币政策措施,2025年推出新措施进一步降准降息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 [3]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增长8.4%,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3] - 2025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 [3] 金融业运行与监管 - 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52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36%、不良贷款率1.52%,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6% [4]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期间,相关部门打好政策组合拳维护稳定,上证综指从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累计上涨18.4%,10月突破3900点创10年来新高 [4] - 2025年8月以来沪深股票日均成交额约2.3万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约7000亿元的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1.75%-1.85%左右 [4] - 2024年1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处罚责任主体1978人(家)次,金融监管总局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127家次,中国证监会处罚责任主体1423人(家)次 [4]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共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 [6]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6] - 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6] 金融改革与开放 -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定向增发520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 [7]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7] - 2025年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3万亿美元,较2024年11月末增加728亿美元 [7] 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风险明显缓释 [8] - 指导商业银行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新增贷款2.2万亿元 [8] 未来工作方向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相匹配 [10] - 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11] -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12] - 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2] - 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13]
国务院报告: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19:24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中国人民银 行行长潘功胜作了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保持在合理区 间。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52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36%、不良贷款率1.52%, 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6%,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分别为295%、226%,均显著 高于监管标准,损失抵御能力总体充足。 潘功胜介绍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共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 两年总和。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建立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 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统计制度和工作机制。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 分担工具,调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推出科创板改革"1+6"政策举措,开展科技企业并购 贷款试点,推进科技保险发展攻坚破局,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稳步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新华财经· 2025-10-18 13:22
金融法治环境也持续优化。吴伟指出,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专业机构,《上海 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发布,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等一批地方金融法规相继颁 布。 18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表示,上海按照 中央赋予的使命任务,扎实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不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 效。 吴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吸引集聚更多优质金融资 源,稳步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持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吴伟指出,上海的金融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今年1至9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967.83万亿元,同 比增长12.7%;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等金融要素市场及基础设施 15家,股票总市值、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等位居全球前列。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金融组织机构也加快在上海集聚。今年以来,法巴证券、安盛环球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汉再上海再保 险运营中心等先后开业。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全部在沪开展业务,外资机构设立的私募证 券投资基 ...
学思践悟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金融时报· 2025-10-09 11:1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阐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金融工作的前瞻性、开创性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些探索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源头和先期探索 [1][6] - 这些论述与实践对当前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6] - 福建省人民银行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相关启示,奋力谱写福建金融现代化新篇章 [14] 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 - 福建拥有悠久的资金融通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唐代开启铸币先河,明清时期典当、钱庄、票号等成为金融业早期雏形 [2] - 福建具有独特的“三侨”资源,侨批、侨汇为近代银行业发展提供经验,侨汇资金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福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2] - 福建红色金融历史积淀深厚,20世纪20至30年代,闽西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金融事业的先河,创办了首家红色银行、首批红色信用合作社等 [3] -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成为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首批证券公司之一(华福证券)和首批股份制银行之一(兴业银行) [4] 金融论述与实践的深刻启示 -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与新时代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一以贯之 [7]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提出建立股份制的福州市城市合作银行为个体工商户和小集体企业服务 [8] - 截至2024年末,福建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4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63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末的18.8倍和26倍 [8] - 2024年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7.52%、7.57%、23.19%、10.84%,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8] - 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亲自推动处置宁德地区“标会”乱象、福州金融“三乱”等一系列金融风险,福建省连续6年保持无高风险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9] - 坚持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开放,指出解决金融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支持两岸金融合作 [10] - 坚持科学运用金融规律,强调要像尊重自然规律一样尊重金融规律,构建福建“金融安全区”,从市场化法治化角度推进信用福建建设 [12] - 坚持着眼长远统筹谋划金融工作,牵头制定厦门、福州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前瞻性提出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自由港型经济特区”等理念 [13] 未来实践方向 - 支持保障国家发展战略,紧盯福建四大支持产业和“四大经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15] - 坚持金融为民,总结推广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优化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创新“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6] -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全面落实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措施,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17] - 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妥化解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以科技赋能监管 [18] - 培育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结合福建地域文化特点,让“五要五不”要求内化为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9]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9-23 00:10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 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成就。 行业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一组来自发布会的数据显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 力显著增强。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 善,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全球最大信 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近年来,我国着力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 元。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也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综合实力更加 ...
数览“十四五”成绩单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新华网· 2025-09-22 19:11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哪些新突破?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迈出 坚实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 ■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 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行北高质量发展 实现新跨越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 超过 500万亿元 5年来年均增长9% 球最大自发和 米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STERNET PRODUCTION CONSTITUTION 行北高质量发展 实现新跨越 全球1000强银行中 143家中资银行上榜 前10位我国占据6席 全球前50大银行 有 43家 在华设立机构 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目进入中国 高退!请 ■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金融监管开创新局面 编导:赵文轩 包装:热法伊·热合满江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
多地银保监局圈定下半年工作重点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 加强小微、文旅、科创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以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区域发展 [1] - 北京银保监局要求强化普惠金融服务 深化信用信息共享推进首贷户拓展 主动做好餐饮住宿文化运输等行业企业接续融资安排 [2] - 天津提出落实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 出台新市民金融服务实施方案 推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 [2] - 上海要求加强对有发展前景中小微企业纾困支持 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需求 提高首贷户比率并进一步减费让利 [2] - 河北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 对接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3] - 新疆银保监局引导机构聚焦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 持续加大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力度 [3] - 金融需要配合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方向将贷款投向实体经济需要领域 同时依据市场原则挖掘优质新兴产业 [3] - 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3] 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 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成为下半年地方防风险重点 [1] - 央行要求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 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4] - 上海督促城商行多渠道筹措风险处置资金 加快推进不良清收和资本补充 [4] - 广东强调紧盯全面风险管理应对不良资产反弹 有序推进单体机构风险处置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 - 海南深化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改革化险 推动农信社改革 加强不良资产处置 [4] - 四川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加强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防范 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4] - 上海银保监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5] - 湖北河北广东等多地支持保交楼相关工作 [5] 金融改革开放深化 - 围绕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 金融改革开放将持续深化 [1] - 河北坚持一行一策督促法人银行机构深化改革 督促非银机构补齐经营短板 回归保险保障本源 [6] - 四川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深化车险改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6] - 上海要求法人机构探索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努力打造市民银行社区银行百姓银行 [6] - 北京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金融改革 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转型发展 [6] - 广东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在更高起点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开放 加大力度支持大湾区合作区和自贸区建设 [7]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下半年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外汇管理与服务
搜狐财经· 2025-08-07 14:58
货币政策与信贷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于2025年下半年有效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广东经济挑起大梁[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行业将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撑[1] 金融稳定与风险管理 - 行业需充分发挥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 金融改革开放与创新 - 行业将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助力广东金融创新发展继续走在前列[1] 外汇管理与外贸外资 - 行业将进一步优化外汇管理与服务,以支持广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1]
国家外汇管理局答每经问: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7-22 22:14
外汇收支数据 - 上半年货物贸易项下净流入保持高位 外资总体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债券 服务贸易和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平稳有序 [1] - 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 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3]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 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3]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 股票市值占比约为3%~4% 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1][3] - 经济基本面稳健为外资投资创造稳定宏观环境 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 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巩固 [3] -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投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 投资渠道拓展 投资环境优化 [4] - 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创造发展机遇 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立收益表现 30%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4] 人民币跨境收支 - 上半年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到约30% 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也达到30%左右 均为历史新高 [6]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汇率弹性增强 可及时释放外部压力 促进供求平衡 [6] - 外汇市场积累了丰富逆周期调节经验 政策工具储备充足 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能力增强 [6] 经济基本面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5] - 二季度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等内需对国内经济增长贡献度为77% 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 [5] -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国内经济保持稳中向好 [5] 对外开放 - 坚持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经贸合作伙伴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金融市场双向投融资渠道持续拓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