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息差压力

搜索文档
存款降息幅度大跟进快 折射银行息差压力大
中国证券报· 2025-05-29 04:34
存款利率下调情况 - 多家城农商行、民营银行快速跟进下调存款利率,部分银行下调幅度高达30个基点[1] - 上海华瑞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活期、3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这是该行4月以来第三次下调[2] - 沪农商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5个基点,3个月期至2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2] - 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等城商行均已完成存款利率调降[2] - 宁波银行调整后利率相对其他城商行要高,3个月期至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0.80%、1.05%、1.25%、1.30%、1.55%、1.60%[3] - 长沙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5个基点,3个月期至2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30个基点[3] 存款利率下调特点 - 本轮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呈现"幅度大、跟进快"的特点[1] - 1年期与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10个基点,六家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1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降幅高于同期限LPR下调幅度[4] - 与去年10月那轮存款降息相比,此轮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4] - 本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速度快于以往,5月20日国有大行启动降息,截至5月22日所有股份行已下调完毕,城农商行和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节奏也快于以往[4] 银行净息差压力 - "幅度大、跟进快"的特点反映出银行当前仍然面临较大的净息差压力[5] - 2025年一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净息差水平分别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11个、5个、1个、15个基点,至1.33%、1.56%、1.37%、1.58%[5] 存款搬家效应 - 此次存款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大于LPR下调幅度,体现了对银行息差的呵护,据测算此次LPR与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息差的影响为增加7个基点[6] - 此次较大幅度的存款利率下调可能引发较为明显的存款搬家效应[1] - 存款利率下调主要引发银行体系负债的结构性调整,表现为储户将资金从利率较低银行转向相对高息的银行,或部分存款转化为非银产品[6] - 本次降息是各类银行同步下调,原本存款利率较高的中小银行降幅更大,因此不太可能重演去年4月国有大行存款大规模流失的情形,而是由存款转向非银产品[6] - 此轮较大幅度的存款利率下调可能引发显著规模的银行资金出表[6]
多家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迈入“1时代”
证券日报· 2025-05-13 01:43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调整 - 多地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包括哈密市商业银行 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 海伦惠丰村镇银行等 部分银行长期限定期存款产品利率已跌破2%关口 标志着多数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全面迈入"1时代" [1] - 哈密市商业银行5月8日执行新存款挂牌利率 个人整存整取1年期 2年期 3年期 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5% 1.6% 1.8% 1.85% 下降幅度为10个基点至15个基点 [1] - 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5月10日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2年期 3年期 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从2.1% 2.16% 2.16%降至1.89% 1.98% 1.98% 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进入"1时代" [1] - 海伦惠丰村镇银行5月10日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1年期 2年期 3年期分别下调至1.8% 1.85% 2.05% 降幅均为5个基点 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暂未调整 仍为1.9% [1] 利率调整背景与原因 - 自今年4月份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陆续下调存款利率 进入5月份调整节奏进一步加快 部分银行自4月份启动本轮利率调整周期以来已累计四次调降存款利率 [2] - 中小银行密集调降利率主要因为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 2024年四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已分别降至1.38%和1.73%的历史低位 [2] - 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直接响应央行降准降息组合拳 旨在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为后续贷款让利实体经济腾挪空间 [2] - 本次降息是利率中枢的普降 将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预计后续存款利率调降或跟进 以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2] 未来趋势与建议 - 央行实施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后 全国性银行新一轮集体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上升 [2] -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利率仍然处于下行趋势 存款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 [3] - 建议储户调整存款期限结构 抢抓商业银行利率较高存款产品投放窗口期 跨行分散存款 [3] - 建议储户搭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以一定比例的保险产品为打底资产 分散投资于具有不同流动性 收益性 安全性特征的理财产品 [3]
A股“最抗跌”板块转跌,银行股趋势变了吗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6 20:46
银行股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后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但银行板块成为唯一下跌板块 跌幅0.13% 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6亿元[1][2] - 4月30日中证银行指数单日跌幅达2.13% 37只银行个股下跌 华夏银行单日跌幅8.55% 国有大行跌幅普遍超3%[2] - 银行股调整前中证银行指数触及7446.83点 创近4年新高 当前下跌被解读为短期情绪反应[6] 一季度业绩表现 - 42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总额约5640亿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68亿元 六大行整体同比少赚73亿元[3] - 12家银行出现盈利负增长 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99% 厦门银行和华夏银行降幅超14%[3] - 部分城农商行保持强劲增长 杭州银行(13.81%) 齐鲁银行(16.42%) 青岛银行(16.47%) 常熟银行(17.3%)实现两位数增长[3] 净息差与收入结构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下行 邮储银行(降16BP) 中国银行(降11BP) 建设银行(降10BP)较去年末降幅显著[4] - 债市利率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下降 多数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增加 非息收入形成拖累[3][4] - 城商行与股份行息差表现更优 生息资产同比增速提升助力净利息收入显著改善[5] 股息与分红特征 - 14只银行股股息率超5% 华夏银行 平安银行 北京银行等位列其中 仅西安银行和郑州银行股息率低于3%[7] - 2023年42家上市银行预计分红总额约6310亿元 较上年增长近3%[7] - 高股息属性在震荡市中凸显配置价值 大型银行与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农商行被视作投资主线[6][7] 政策与市场预期 -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首次缩量5000亿元 引发市场对降准及结构性降息预期升温[8] -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预告"一揽子金融政策" 重点关注稳内需和稳外贸政策效果对银行业盈利的影响[1][7][8] - 全年盈利增速转正取决于LPR重定价压力缓解 OCI储备释放及货币政策对息差的呵护效果[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