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系公募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6.1万亿元!银行系公募廿载观察:建信招商领先,下半场如何出招?
华夏时报· 2025-08-09 17:57
银行系公募基金发展概况 - 国内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于2005年6月21日成立,被视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胄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银行系基金管理人共15家,管理规模合计约6.1万亿,占全市场18% [1] - 建信基金以9204.93亿元规模蝉联榜首,招商基金(8891.03亿元)、工银瑞信(7843.12亿元)、中银基金(6731.68亿元)形成头部梯队 [1] 行业规模分布特征 - 尾部机构规模显著较小,恒生前海基金(164.70亿元)和苏新基金(143.38亿元)规模不足头部机构的2% [2] - 招商基金规模是恒生前海基金的54倍,显示行业资源高度集中 [2] - 银行系公募偏好低风险资产,货币基金(47.6%/2.91万亿)和债券基金(40.9%/2.50万亿)合计占比88.5% [2] 产品结构特点 - 权益类产品占比有限,股票基金(5.9%/0.36万亿)和混合基金(4.9%/0.30万亿)合计不足11% [3] - 创新产品布局谨慎,FOF占比仅0.02%,另类投资规模微乎其微 [3] - 客户结构受银行股东影响,风险承受能力保守是权益占比低的主因 [3] 市场份额变化 - 银行系公募规模持续增长但市场份额萎缩,2025年占比较2020年峰值大幅缩水 [3] - 互联网代销渠道崛起削弱银行渠道优势,券商系在权益类产品(尤其指数基金)领域更具竞争力 [4] - 固收+产品成为重要布局方向,依托银行系在固收领域的投研沉淀 [4] 未来竞争策略 - 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被动产品(如ETF)和固收+产品将成为竞争焦点 [5] - 需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通过波段操作、类属轮动和个券选择增厚收益 [5] - 债券市场收益率预计震荡下行,中短期券种和含权类债券(可转债/可交换债)具备配置价值 [6] - 需适应监管趋严环境,提升专业能力并向多元化方向探索 [6]
银行系公募二十载:从“尝鲜者”到“主力军”
经济观察报· 2025-05-12 20:56
银行系公募基金发展历程 - 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首批试点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依次成立,标志着银行系公募基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 - 二十年来银行系公募在权益投资、固收管理、养老金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同时面临行业变革带来的全新挑战 [1][2] 权益投资表现 - 工银瑞信基金首只产品工银核心价值混合(2005年8月发行)累计分红135亿元,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879.29%,超额回报560.06%,成为业内"八倍基" [3] - 海通证券评级显示公司主动权益产品近五年、近七年超额收益率在权益类大型公司中均排名第一,绝对收益率近五年第一、近七年第二 [3][14] - 公司通过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投研体系构建超强权益投资耐力 [3] 固收投资优势 -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公司33只纯债、固收、固收+及偏债混合型基金在不同统计区间位居同类前1/4 [5] - 工银可转债债券近三年居可转换债券型基金第1,工银聚享混合A近一年居普通偏债股票基金(股票上限高于30%)1/262 [5] - 固收团队通过宏观经济研究、多元化组合构建实现资产优化配置 [5] 养老金融布局 - 公司管理263个企业年金组合(规模2997亿元),2024年单一计划含权类组合加权平均收益率7.44%,集合计划含权类组合6.67% [7] - 拥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社保等全牌照资格,建立目标日期与目标风险FOF产品序列覆盖"70后"至"95后"需求 [7][8] - 2024年12月4只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 [8] 多元化业务拓展 -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近一年、两年业绩在港股通股票ETF基金中均居第1 [10] - QDII产品中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股票近一年居QDII环球股票4/41,工银瑞信印度市场基金近五年居QDII亚太区股票1/8 [10] 银行系基金核心优势 - 股东支持提供起跑线优势,国有控股+外资参股结构保障长期稳定发展 [12] - 依托母行网点实现产品触达效率跃升,风控体系借鉴银行成熟经验形成核心竞争力 [12] - 公司确立"合规为本、全员有责"的合规文化,实施"风控强基"战略 [12] 行业未来展望 - 银行系基金将坚守优势践行投资者利益核心理念,响应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13] - 目标包括建设一流投资机构,助力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