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投资

搜索文档
从“固收+”到“固收家”!这家公募做对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7-23 19:45
中国固收市场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万德纯债型基金指数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0.68%和1.93%,创历史新高 [1] - 截至2025年5月底,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3.74万亿元,其中债券基金6.78万亿元,货币基金14.4万亿元,同比环比增长显著 [1] - 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稳健收益需求强烈,固收类资产成为主要避风港 [1] 华安基金固收平台建设 - 构建综合化"大固收"平台,形成纯债、固收+及流动性管理三大产品线 [2] - 采用"1+N"多资产团队管理模式,通过专业分工提升整体决策胜率 [2][8] - 实现投研一体化、配置多元化、人员梯队化,平台化运作保障长期业绩稳定性 [7][8] 华安基金固收产品表现 - 固定收益类基金近七年收益率达35.18% [3] - 纯债产品线中,华安添勤债券近一年收益率3.83%,超基准1.56个百分点 [5] - 固收+产品中华安强化收益债券A近一年收益率21.20%,同类排名6/481 [5] - 流动性管理产品中华安现金宝货币A近一年收益率1.54%,超基准0.19个百分点 [6] 投资策略与方法论 - 在低利率环境下重视久期策略,信用债交易更加灵活 [13] - 关注AI等科技板块结构性机会,谨慎对待银行等拥挤交易板块 [14] - 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结合股债基金经理协同决策 [10] - 强调"胜率"与"组合效应",控制波动前提下追求更高回报 [9][10] 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负债端成本下降可能推动债券收益率进一步走低 [14] - 关注政府债发行、流动性错配等可能的市场扰动因素 [14] - 低利率环境下资金流向权益市场趋势明确,固收+产品受青睐 [14]
资金上头了?固收顶流坚守地产股!
格隆汇APP· 2025-07-19 17:29
ETF进化论 - 文章核心观点聚焦于资金流向及固收顶流基金经理对地产股的坚守策略 [1] 资金流向分析 - 资金近期呈现对特定板块的集中配置趋势 [1] - 固收类产品资金持续流入显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1] 地产股配置策略 - 部分固收顶流基金经理逆势增持地产股 [1] - 地产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吸引长期资金布局 [1]
【招银研究|固收产品月报】债市波动或加大,重视回调机遇(2025年7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18 17:49
核心观点 - 债市短期波动或加大但中长期牛市未逆转,10年国债利率中枢预计在1.5%-1.8%区间[31][39] - 固收产品收益分化:含权债基近1月收益0.89%领跑,中长期债基0.22%次之,现金管理类收益0.11%垫底[3][9] - 信用债表现强于利率债,3年期AAA中票利率下行3bp至1.80%,信用利差收窄至近10年7.8%分位值[18][22] - A股三大指数普涨,创业板指近1月涨幅达10.4%,股债共振下固收+策略配置价值凸显[28][42] 固收产品收益回顾 - 产品收益排序:含权债基(0.89%)>中长期债基(0.22%)>短债基金(0.19%)>高等级同业存单指基(0.17%)>现金管理类(0.11%)[3] - 细分资产表现:中证转债指数近1月涨4.11%领跑,长债指数涨0.63%优于短债指数(0.16%),信用债指数(0.29%)跑赢利率债指数(0.19%)[9] - 期限利差走阔:10年-1年国债利差扩大至30bp,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5] 债市运行特征 - 资金面:DR007一度跌破1.5%,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中枢降至1.63%,央行通过MLF净投放维持流动性宽松[11][13] - 利率债: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1bp至1.36%,10年期上行2bp至1.66%,期限利差走阔反映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15][16] - 信用债:3年期AAA中票信用利差收窄6bp至38bp,5年期AAA中票利差收窄4bp至36bp,均处于历史低位[18][22] 行业政策与市场展望 - 监管动态: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2026年2月起强化投资者分类与风险提示功能[37] - 债市展望:短期受"反内卷"政策扰动或波动加大,但低通胀环境下10年国债利率中枢或维持在1.7%附近,若降息可能触发利率向下突破[31][39] - 配置建议:现金管理类产品可转向短债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在10年国债利率回升至1.7%-1.8%时增配中长期债基;进阶投资者可布局含转债/权益的固收+产品[40][41][42] 股债联动分析 - A股表现:万得全A指数近1月涨5.9%,创业板指涨10.4%,股市风险偏好抬升对长端利率形成压制[28][36] - 固收+策略:含权债基年内收益达2.06%,显著高于纯债类产品,建议通过"量化中性+多资产"策略增强收益[9][42] - 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年内累计涨8.42%,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偏股型转债配置价值突出[9][36]
“每个基点都要锱铢必较” 低利率时代固收投资“精耕细作” 券商基金比拼精细化策略
上海证券报· 2025-07-17 11:18
债券市场环境变化 - 当前债券市场处于低利率、波动趋窄的环境,固收投资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传统依赖久期、杠杆、票息积累或大波段择时的策略面临挑战 [1] - 10年期国开活跃券自2021年以来到期收益率整体波动幅度显著降低,10日内出现20个基点以上波动的波段数量几乎消失,投资者面临更大的持有压力 [2] - 短端票息价值减弱,长端风险累积,对确定性机会的捕捉难度加大,过去高利率时代债券久期操作空间大、交易策略灵活多样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2] 交易策略调整 - 机构博弈资本利得的行为明显增加,纯债基金静态收益率差异缩小、信用下沉性价比不高,利率波段交易难度加大,策略空间受限 [2] - "换券"操作逐渐失灵,交易盘超前左侧布局导致"换券"周期显著缩短,提前透支策略收益空间 [3] - 信用债ETF规模快速扩容,但基准做市信用债、科创债指数成分券估值已严重扭曲,再参与的性价比有限 [3] 精细化管理要求 - 固收投资进入"每个基点都要精抠"的新阶段,需精耕细作才能争取超额收益,沿用过去一年只做几次大波段的操作思路难以跑赢市场 [4] - 短债产品主要依靠票息收益,但需抓住关键时点的波段机会;中长期纯债类产品需根据利率债、信用债市场情况增加弹性布局 [4] - 利率高频交易成为新趋势,需高强度盯盘把握拐点,例如央行买断式回购公布后的市场反应可作为交易信号 [4][5]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当前期限利差偏低,收益率曲线平坦化,债券基金可关注"中短端配置+长端交易型操作"策略,中短端适合作底仓配置,长端需灵活操作 [5] - 央行倾向于呵护市场流动性,资金面整体宽松,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加码空间,债市后续仍有做多机会 [5] - 财政政策动向是关键变量,若需对冲外部压力,财政工具箱仍有空间,但政策可能避免短期过度刺激 [6] - 债市整体大方向仍向好,技术层面偏多,但短期突破存阻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变化及外部不确定性因素 [6]
中泰资管天团 | 胡达:低利率时代,固收投资如何挖掘超额收益?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10 16:19
债券市场现状与趋势 - 债券市场处于偏强走势,中长期低利率环境拐点未至,2025年2-3月因资金收紧出现回调但4月利率快速重回下行轨道 [2] - 截至2025年6月市场未突破前期利率低点,反映短期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共识 [2] - 2023年信用债、城投债行情主导,策略以信用挖掘和加杠杆为主;2024年长久期利率债受宽松政策推动,30年国债受青睐;2025年市场震荡缺乏主线 [3] 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 下半年利率市场维持高胜率低赔率环境,下行概率大但空间有限,需通过波段交易(如收益率曲线凸点压缩、新老券转换)获取资本利得 [5] - 固收+产品成为重要方向,可转债2025年Wind指数收益6.66%,但存量规模下降至6650亿(较年初减少685亿),数量从529只缩减至496只 [5][6] - REITs表现亮眼,中证REITs全收益率指数上涨14.51%;银行股中中信银行指数上涨15.03% [6][7] 固收+产品多元化拓展 - 可转债容量受限但仍是超额收益来源,需结合量化策略(多因子选股、CTA、商品期货套利)增厚收益 [6][7] - 量化私募产品发行量显著增加,扩展投资范围(如商品期货)及引入高夏普率策略可提升收益稳定性 [7] - 低利率时代需拓展能力圈,探索现金流类资产(如REITs、高股息股)及跨品种策略 [7] 作者背景 - 胡达现任中泰证券资管固收专户投资部总经理,拥有15年固收投资经验,管理产品曾获2023年混合债券型金牛资管计划等多项行业奖项 [9]
广发基金陈韫慧:拾级而上持续迭代固收投资框架
上海证券报· 2025-07-06 22:56
基金经理背景与职业发展 - 陈韫慧拥有14年固定收益投资经验,横跨券商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三大领域 [1] - 职业生涯始于2011年华泰证券,从权益研究员转向固收投资,后成为华泰资管固定收益部联席负责人 [2] - 在券商资管阶段深耕自下而上的个券挖掘,积累行业与主体调研经验 [1] - 在平安理财阶段构建自上而下的投资交易体系,强化风险控制与头寸管理能力 [2] - 2024年加入广发基金债券投资部,管理公募组合,融合多元经验构建研究深度与策略广度的投资体系 [1][3] 投资框架与策略 - 信用债投资体系注重自上而下行业覆盖与自下而上主体研究,兼顾长期与短期收益、确定性与弹性、流动性 [4] - 采用票息、骑乘、事件驱动等多策略,依据不同阶段筛选阿尔法机会品种,强调左侧布局 [4] - 在平安理财阶段系统研究违约案例,提升风险识别与定价能力,形成"弱者思维"以应对尾部风险 [4] - 当前策略偏向"正carry"类绝对收益思维,适当逆向交易,关注组合流动性 [5] 产品表现与市场观点 - 管理的广发景华纯债和广发汇择一年定开过去一年回报分别为3.42%和5.12%,后者在662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前3% [1] - 当前宏观环境呈现政策积极变化与传统领域弱复苏并存,市场面临低回报、低利率挑战 [5] - 投资策略需平衡胜率与赔率,通过左侧布局预判机会与风险,结合动态头寸管理优化收益 [5]
华富基金:以长期主义为笔 绘就固收投资“稳健底色”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20:03
行业背景 - 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市场生态经历深刻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 [1] -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传统保本理财产品吸引力骤减,固收类产品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1]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华富基金深耕固收领域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基金管理经验,团队投研功底扎实 [2] - 推出"华富固收家"子品牌,产品线覆盖货币基金、存单指数基金、中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债券指数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可转债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等领域 [2] - 顺应低利率时代投资者稳健理财需求,构建风格鲜明的多元化固收产品线 [1][2] 业绩表现 - 华富吉丰60天中短债基金A类份额近3年回报11.20%(同期基准1.23%),同类排名3/96 [3] - 一级债基华富强化回报债券近一年同类排名前13%(31/249) [3] - 二级债基华富安鑫债券A近一年同类排名前4%(16/462) [3] - 偏债混合型基金华富弘鑫灵活配置混合A与华富益鑫灵活配置混合A获银河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 [3] 团队与投研体系 - 团队领军人尹培俊为股债多面手,擅长利用胜率、赔率衡量资产性价比,把握股债轮动机会 [4] - 团队成员在权益、转债、信用债筛选、利率债择时和宏观趋势研判等领域各司其职,形成"百花齐放、博采众长"的合力 [4] - 依托高效投研体系、严谨信评流程和严格风控制度,致力于为客户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 [4] 绝对收益策略 - 华富基金固收团队深耕绝对收益领域,重视客户获得感与持有体验 [5] - 多元化投资策略包括纯债信用策略、纯债利率策略、固收+红利策略、固收+风险平价策略、固收+可转债增强策略、固收+价值均衡权益策略等 [5] - 采取纪律性投资约束,严控信用风险,运用国债期货等工具进行风险对冲 [6] - 探索产品定期分红模式,提升投资者信心和持有体验 [7] 未来展望 - 华富基金锚定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的政策导向,注重投资者获得感和持有体验 [7] - 致力于将稳定的产品特性转化为客户的真实回报,践行"长钱长投"理念 [7]
“最会投”的保险公司长什么样?
搜狐财经· 2025-06-29 05:43
核心观点 - 万通保险与蚂蚁银行合作推出年化回报4.1%的短期储蓄险产品"稳得利保证回报储蓄计划",成为市场同类产品佼佼者 [1] - 合作打通香港少数App内全流程投保数字化路径,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1] - 万通保险凭借"收益领先"和"体验领先"双优势成为蚂蚁银行合作伙伴 [2] - 公司以"最懂投资"差异化定位重新定义保险长期价值 [2] 股东背景与投资能力 - 投资版图由美国万通人寿与霸菱双百年巨头协同支撑 [4] - 美国万通拥有近200年历史,为全球1300万客户提供多元金融服务,资产规模3532亿美元 [5] - 美国万通获标普AA+等国际A级及以上评级,为香港寿险市场母公司信贷评级最高保险公司 [7] - 霸菱拥有4426亿美元管理规模,覆盖全球固定收益、实物资产等领域,被誉为"保险资产最佳管家" [16] - 霸菱作为中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管理人,获国家级机构认可 [17] - 股东结构独特:美国万通+霸菱+云锋金融,形成"中美双轮驱动"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21]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3年管理资产规模超800亿港元,过去5年平均年增速超15% [22] - 2024年个人寿险业务增长48%,香港地区业务增长57% [24] - 2024年偿付能力充足率超240%,远超行业基准 [26] - 80%底层资产及99%固定收益资产委托霸菱管理,固收组合中97%为投资级别以上 [28] - 2024年向全球400万保单持有人派发25亿美元分红,累计提供94亿美元福利保障 [10] 投资策略与产品创新 - 推出"Invesurance"概念,保险与投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保障与收益割裂 [30] - "1+N"双轨投资结构:固收打底+另类增强,历史年化回报达12% [33] - 利益分配承诺将不低于90%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远超行业70%-80%水平 [34] - 2024年主要产品最高分红实现率达101%,回报比肩行业第一梯队 [36]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数字化合作使其成为香港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先锋 [1] - 资产配置能力突出,可共享美国万通过万亿固收资产的全球配置资源 [33] -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公司穿越周期能力与全球视野成为核心竞争力 [38] - 构建"避险能力、长期收益、全球视野"三大核心标准,赢得高净值客户信任 [39]
摩根资产管理张一格:打造“防御型底仓” 债券投资需精耕细作
证券时报· 2025-06-16 01:50
投资哲学与策略 -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债券投资总监张一格强调"事前预判"为核心的风控机制,通过市场情绪模型、政策信号和收益率曲线监测主动降久期和仓位 [2] - 2023年9月市场亢奋时提前降仓,牺牲部分收益但有效缓冲后续冲击,体现"预判重于事后补救"理念 [2] - 固收投资进入"每个BP都要精抠"阶段,需精耕细作争取超额收益,采用杠杆、久期管理、期限结构配置等策略增强回报 [3] 产品表现与定位 - 摩根瑞欣利率债基金成立至2025年5月30日A份额净值增长4.19%,超越业绩基准2.92%,近一年回报4.10%高于万得中长期纯债指数3.01% [3] - 近一年最大回撤-0.70%,显著优于同类平均-1.56%,夏普比率1.5和卡玛比率5.86大幅领先基准(0.64/1.34)和行业指数(1.41/3.53) [3] - 产品定位纯利率债投资,彻底规避信用风险,目标客群包括商业银行等风险敏感型机构及散户 [2] 团队与资源配置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固收团队管理规模达8820亿美元,中国债券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10年,融合全球化与本土化经验 [4]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全球资管规模超3.7万亿美元,拥有310+固收投研人员支持策略执行 [4] 市场观点与操作建议 - 当前杠杆策略性价比凸显,信用债与利率债相对资金利差走阔,适度加杠杆或成收益增强来源 [4] - 期限利差偏低背景下建议"中短端配置+长端交易型操作",中短端受益资金宽松适合作底仓,长端需灵活应对波动 [4] - 超长期国债供给增加未显著冲击市场,保险机构作为配置主力存在再配置需求,券商等交易型机构仅阶段性参与 [5] 宏观环境展望 - 财政政策是债市关键变量,贸易谈判进展将影响财政发力节奏,"高质量发展"理念或抑制短期过度刺激 [5] - 货币政策宽松余地温和,债市或延续震荡,投资者需降低收益预期 [5]
“老招行人”董方出任招银理财总经理,万亿理财巨头如何破局规模和业绩下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4:52
万亿理财"巨头"招银理财迎来新的总经理。记者从招银理财内部人士获悉,招商基金副总经理董方将出 任招银理财总经理,招银理财今天召开的内部会议宣布了该项任命。 此次任命为近期招商系金融机构高层人事变动中的一环。原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5月20日已赴招商基金 担任总经理。董方将接替钟文岳担任招银理财总经理(总裁)。 作为银行理财行业"排头兵",截至2024年末,招银理财管理规模2.47万亿,在理财公司中排第一。但近 年来面临规模和利润下滑压力。 董方加入或有助于加强与母行协同 董方在公募基金的任职经历或将有助于招银理财持续推进权益类布局。近年来招银理财坚持布局权益投 资,据了解,招银理财积极引入及培养专业的投研团队,搭建了专业的权益类投资团队,在理财公司中 属于积极探索权益特色的"先锋"之一。并且在多资产、多策略、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积极探索。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024年招银理财权益类理财产品、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回报在同业中居前,其中 权益类理财产品2024年平均回报15.14%,在同业中排第二,混合类理财产品2024年平均回报4.74%,排 第五。混合类理财产品2023年表现也不错,在同业中排第三,已经初步显现布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