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监管

搜索文档
央行拟规范经纪业务:经纪机构不得参与债券一级发行和柜台债券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2:55
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起草并发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26条细则,旨在规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 [1] - 货币经纪公司已成为银行间市场交易的重要中介,过去一年通过经纪机构成交的银行间本币交易额达433万亿元,占全市场总成交额20% [1] - 《办法》重点加强对经纪业务的功能和行为监管,填补银行间市场缺乏专门规范经纪业务制度文件的空白 [1] 经纪机构执业范围与入市要求 - 经纪机构可为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衍生品等交易提供服务,但不得参与债券一级发行和柜台债券业务 [2] - 经纪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展业需向央行报告,非专门从事经纪业务的机构需设立独立经纪业务部门 [2] - 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要严格隔离 [2] 信息披露与通讯管理 - 经纪机构需实时、完整、准确披露最优经纪报价和成交信息 [2] - 除向基础设施机构报送成交信息外,增加需实时报送客户委托报价的要求 [2] - 经纪相关通讯工具应与个人通讯工具严格隔离,录音、通讯记录至少保存5年以上 [2] 禁止性行为规定 - 《办法》提出13项禁止性行为,包括禁止经纪机构自持头寸参与交易 [2] - 禁止为不符合条件客户提供服务 [2] - 禁止利用信息优势获取不当收益和帮助委托人规避监管 [2] 监管与处罚机制 - 央行及分支机构可对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进行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 [3] - 对违规行为可采取警告、通报批评或罚款等方式处罚 [3] - 基础设施机构将开展一线监测,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进行自律管理 [3]
央行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7-18 19:39
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起草《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26条细则 旨在规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 [1] - 2024年通过经纪机构成交的银行间本币交易额达433万亿元 占全市场总成交额20% 涵盖债券回购、同业拆借、现券交易、利率衍生品等品种 [1] - 货币经纪公司已成为联系各类市场参与机构的枢纽 对二级市场信息汇聚和定价、交易效率和市场流动性有重要影响 [1] 经纪机构类型与执业范围 - 经纪机构包括货币经纪公司及其他提供经纪服务的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等机构开展经纪业务参照货币经纪公司进行同等管理 [2] - 经纪机构可为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衍生品等交易提供服务 但不得参与债券一级发行和柜台债券业务 [3] 经纪机构入市与运营要求 - 经纪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展业需向央行报告 非专门从事经纪业务的机构需设立独立经纪业务部门 与自营业务严格隔离 [3] - 经纪机构需实时、完整、准确披露最优经纪报价和成交信息 增加实时报送客户委托报价要求以提升信息透明度 [3] - 经纪相关通讯工具应与个人通讯工具严格隔离 录音和通讯记录需全程留痕并至少保存5年以上 [3] 监管与禁止性行为 - 对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提出13项禁止性行为 包括禁止自持头寸参与交易、为不符合条件客户提供服务、利用信息优势获取不当收益等 [3] - 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可对经纪机构开展执法检查 银行间市场相关基础设施监测展业情况 自律组织进行自律管理 [3]
央行拟规范经纪业务!这些业务不得参与……
券商中国· 2025-07-18 19:02
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解读 核心观点 - 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26条细则,旨在规范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明确经纪机构不得参与债券一级发行和柜台债券业务 [1] - 货币经纪公司已成为银行间市场交易枢纽,2024年通过经纪机构成交的本币交易额达433万亿元,占全市场总成交额20% [2] - 《办法》强化对经纪业务的功能和行为监管,填补制度空白,涵盖机构类型、执业范围、风险隔离、信息披露等全流程规范 [2][3] 经纪机构类型与执业范围 - 经纪机构包括货币经纪公司及其他提供经纪服务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机构开展经纪业务需参照货币经纪公司同等管理 [4] - 执业范围覆盖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衍生品等交易服务,但明确禁止参与债券一级发行和柜台债券业务 [5] 入市与运营要求 - 经纪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需向央行报告,非专门机构需设立独立经纪业务部门,严格隔离经纪与自营业务 [6] - 信息披露需实时、完整、准确公开最优经纪报价和成交信息,新增实时报送客户委托报价要求 [6] - 通讯工具需与个人设备隔离,录音及通讯记录需全程留痕并保存至少5年 [6] 监管与禁止性行为 - 央行及分支机构可对经纪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基础设施机构监测展业情况,自律组织负责自律管理 [7] - 明确13项禁止性行为,包括禁止自持头寸交易、为不合规客户服务、利用信息优势牟利及协助规避监管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