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锂离子电池”专利公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5 13:53
公司技术进展 -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一种锂离子电池"专利 涉及正极 负极和非水电解液结构 [1] - 专利旨在解决现有电解液高压不稳定问题 改善锂离子电池高温电化学性能 [1] - 非水电解液包含非水有机溶剂 电解质盐及添加剂 添加剂由氟代碳酸乙烯酯和含硫化合物组成 [1] 技术参数特征 - 锂离子电池需满足特定数学关系:0.5≤(a+10c)/b≤150 且参数a范围0.5-9 参数b范围0.1-3 参数c范围0.01-1.1 [1] - 关键参数K90需控制在0.1至25之间 该参数与添加剂化学结构直接关联 [1] - 添加剂化合物结构中X选自特定基团 R1和R2独立选自氢或取代基 且至少含一个硫原子 [1]
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专利公布
经济观察网· 2025-07-31 11:03
公司动态 - 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的专利 [1] - 该专利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 [1] - 专利中的负极片包括负极第一平直区、负极第二平直区、负极第四平直区 [1] - 正极片包括位于负极第二平直区和负极第四平直区之间的正极第一平直区 [1] - 负极第一平直区具有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段,可弥补电芯头部的厚度差缺陷 [1] - 该技术旨在改善电芯结构的平整度 [1] 技术发展 - 该专利展示了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 [1] - 通过改进电芯结构设计,解决了电芯头部厚度差的问题 [1] - 技术改进重点在于提升电芯结构的平整度 [1] - 专利涉及正负极片的特定区域设计 [1]
“小电驴打破各国美梦:在电池领域,无法绕过中国这座大山”
观察者网· 2025-06-03 09:47
中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 中国在全球锂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在大规模生产钠离子电池方面占据先机 [1] - 中国企业如雅迪、宁德时代等正在推动钠离子电池发展,采用多管齐下战略 [2] - 预计到2030年,中国15%的小电驴将由钠离子电池驱动,而2023年这一比例仅为0.04% [7] 钠离子电池的应用现状 - 钠电池已在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广泛应用,售价在400美元至660美元之间 [1] - 中国汽车制造商是全球首批推出钠动力汽车的国家,宁德时代计划大规模生产用于重型卡车和汽车的钠离子电池 [2] - 中国电网运营商已开始建设使用钠离子电池的储能站 [2] 钠离子电池的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小电驴销量约5500万辆,是当年纯电动汽车等总销量的六倍 [5] - 雅迪钠电池小电驴在2025年前三个月销量已接近1000辆 [7] - 预计到2033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规划产能将超过500GWh,中国预计占90%以上 [15] 钠离子电池的技术特点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远低于同等尺寸的锂离子电池 [7] - 钠电池主要竞争对手是铅酸电池,虽然更便宜但能量密度和充电循环次数更低 [7] -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类似,现有锂电制造基础设施可用于生产钠电池 [13] 钠离子电池的优势 - 钠储量约为锂的400倍,更容易获取且规模化生产成本更低 [10] - 钠离子电池更安全,更不容易过热和燃烧,受寒冷天气影响较小 [11] - 钠电池有望减少制造锂离子电池所用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11] 钠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 - 宁德时代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已接近磷酸铁锂电池 [13] -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 [13] - 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 [13] 钠离子电池的储能应用 - 钠电池在固定位置使用时,重量和体积缺点消失 [8] - 全球电网规模储能容量需要在2022年至2030年间增长近35倍 [9] - 随着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对储能系统需求将增加 [9]
珠海冠宇申请一种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专利,能够减少负极边缘析锂和锂枝晶的生成
金融界· 2025-05-01 09:38
公司专利技术 - 珠海冠宇电池申请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专利,公开号CN119890219A,涉及负极活性物质层结构设计,包含两侧边缘的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以及极耳槽和极耳胶层[1] - 专利技术采用聚酰亚胺等非活性物质,可减少负极边缘析锂和锂枝晶生成,提高边缘析锂窗口,降低热失控风险[1] - 新技术用非活性物质极耳胶层替代传统极耳保护胶,能降低电芯整体厚度并提高能量密度[1] 公司背景 - 珠海冠宇电池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121857134万人民币,主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 - 公司对外投资10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20次,拥有42条商标信息和3050条专利信息[2] - 公司获得376个行政许可,显示其业务合规性和技术积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