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线持有
icon
搜索文档
来了,3800点,大调查
36氪· 2025-08-26 11:49
投资者结构特征 - 投资年限1-5年且经历过1次牛熊周期的成长型投资者占比57.6% [5] - 投资满5年穿越2轮以上周期的资深投资者占比21.8% [5] - 投资时间不足1年的新手占比20.6% [5] 资产配置偏好 - 基金以62.5%占比成为最受青睐配置品类 [8] - 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分别为37%和38.3% [8] - 期货/期权和黄金等贵金属参与度约22% [8] - 数字货币因高风险属性仅4.2%投资者涉足 [8] 仓位与盈亏状况 - 权益资产仓位60%-90%的重仓投资者占比36.1% [12] - 仓位30%-60%的半仓投资者占比33.9% [12] - 满仓(≥90%)者占12.9%,轻仓及空仓者合计不足17% [12] - 仅15.3%受访者全部盈利,近六成投资者处于被套状态 [14] - 持仓深套(>50%)者占24.5%,部分被套(20%-50%)者占34.1% [14] 操作策略与市场预期 - 49.7%投资者选择减仓/降低风险防御性操作 [18] - 24.6%投资者选择加仓进攻,22.4%保持按兵不动 [18] - 70%受访者认为大盘将突破压力位并考虑加仓 [20] - 48.2%投资者持谨慎乐观情绪,23.5%持中性态度 [21] 风险关注因素 - 46.9%投资者最担忧经济下行风险 [24] - 流动性收紧(42.9%)、政策转向(35%)和外部冲击(35.2%)为主要关切 [24] - 仅16.6%投资者关注估值过高风险 [24] 板块偏好与结构调整 - 科技板块(半导体/软件/AI)以50.1%关注度居首 [25] - 消费板块(白酒/食品/医药)和金融板块(券商/银行/保险)关注度分别为42.8%和41.4% [25] - 90.3%投资者计划调整持仓结构,其中40.1%倾向价值股 [25] - 盈利投资者偏好科技及成长板块,深套投资者侧重消费及防御板块 [26] 杠杆使用与投资策略 - 35.2%投资者已使用杠杆工具,51.1%明确不使用杠杆 [27] - 波段操作策略最受欢迎占比45.8%,长线持有策略支持度达39.9% [28] - 仅11.4%投资者选择短线交易,定投策略占比2.9% [28] 信息获取与决策依据 - 财经媒体(62%)和社交平台(53.8%)为主要信息渠道 [29] - 企业财报(53.6%)和宏观数据(40.7%)为核心决策依据 [30] - 行业发展趋势(41%)和市场技术分析(38.8%)具重要影响力 [30] 基金产品选择趋势 - ETF及指数基金偏好度达51%,显著高于主动权益基金的27.7% [33] - 84.6%投资者参与定投,其中宽基指数定投占比51.1% [33] - 行业主题基金定投比例达44%,主动权益基金定投占比18.6% [33] 基金经理评价标准 - 55%投资者理性参考明星基金经理但不盲目跟随 [35] - 基金经理从业经验及业绩表现以51.4%占比成为核心筛选标准 [36] - 基金规模及成立时间(40.9%)、历史业绩(35.4%)为次要考量因素 [36] 行业发展诉求 - 投资者呼吁降低基金费率及控制指数跟踪偏离度 [37] - 建议避免市场高位集中发行新基金保护投资者权益 [37] - 要求增加基金经理沟通活动及提升信息透明度 [37] - 期待慢牛行情及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37]
3800点基民大调查 基金仍是主流配置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23:32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 刷新2015年6月以来逾十年新高 8月25日继续上涨逼近3900点 [1] -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大盘有望继续突破压力位 近五成投资者对市场长期走势持乐观预期 [1][20] - 投资者情绪以谨慎乐观为主 占比达48.2% 乐观情绪占20% 中性情绪占23.5% [21] 投资者结构特征 - 57.6%投资者投资年限在1~5年 21.8%投资满5年 20.6%投资时间不足1年 [5] - 62.5%投资者将基金作为核心配置品类 股票和债券配置比例分别为37%和38.3% [8] - 36.1%投资者权益仓位60%~90% 33.9%仓位30%~60% 满仓者仅占12.9% [12] 持仓状况与操作策略 - 近六成投资者处于被套状态 24.5%过半标的深套超过50% 34.1%部分被套20%~50% [14] - 49.7%投资者选择减仓降低风险 24.6%选择加仓 22.4%按兵不动 [18] - 45.8%投资者采用波段操作策略 39.9%选择长线持有 11.4%进行短线交易 [28] 板块偏好与配置调整 - 50.1%投资者看好科技板块(半导体/软件/AI) 消费板块和金融板块分别获42.8%和41.4%青睐 [25] - 90.3%投资者计划调整持仓结构 40.1%倾向于价值股 29.4%倾向成长股 20.8%倾向防御板块 [26] - 盈利投资者偏好科技和成长类高弹性板块 被套投资者侧重消费和防御板块 [26] 风险认知与决策因素 - 46.9%投资者最担忧经济下行风险 42.9%关注流动性收紧 35.2%担忧外部冲击 [24] - 53.6%投资者决策主要依据公司财务报表 40.7%参考宏观经济数据 41.0%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30] - 35.2%投资者已使用杠杆工具 51.1%从不使用杠杆 风险偏好呈现明显分化 [27] 基金产品选择趋势 - 51%投资者偏好ETF及指数基金 显著高于主动权益基金的27.7% 21.3%选择均衡配置 [33] - 84.6%投资者进行定投操作 51.1%定投宽基指数基金 44%定投行业主题基金 [33] - 55%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持参考态度但不盲目跟随 22.5%表示影响较大 [35] 基金筛选标准 - 51.4%投资者最重视基金经理从业经验和业绩表现 40.9%关注基金规模及成立时间 [36] - 35.4%投资者考虑历史业绩和费率因素 30.1%关注投资标的及行业集中度 [36] - 仅11.2%投资者参考基金评级 决策更侧重专业能力而非外部评价 [36] 行业发展趋势建议 - 投资者呼吁降低基金费率 指数基金减少跟踪误差 主动基金拉长业绩考评周期至3~5年 [38] - 建议避免市场高潮期集中发行新基金 加强投资者保护措施 [38] - 期望增加基金经理沟通活动 为新手推荐稳健透明产品 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38]
来了!3800点,大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23:08
【导读】3800点基民大调查,基金仍是主流配置 基金成配置"压舱石"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曹雯璟 陆慧婧 8月22日,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刷新2015年6月以来逾十年新高。8月25日,上证指数继续上涨,逼近3900点。 此时,基金投资者的情绪与操作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基金报面向基金投资者开展"沪指突破3800点,你准备好了 么?"的专项调查。 此次调查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超5万份基金投资者问卷。从投资者结构来看,经历过一定牛熊周期考验的"成长型投资 者"成为主力,基金仍是多数人的核心配置品类;面对指数高位波动,近五成投资者对市场长期走势持乐观预期,但目 前选择"防御性减仓";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大盘有望继续突破压力位。 多数受访者认为,经济基本面、政策面因素是这轮行情的主要推手,也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重点;板块偏好上超半数 投资者看好科技板块,九成以上投资者计划调整持仓结构,更倾向于价值股。 投资策略方面,波段操作与长线持有均获得较大比例支持,决策时投资者主要参考企业财报和宏观数据。 此外,指数化配置崛起,指数基金渐成权益投资偏好的品类;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减弱,投资者筛选基金更看重基金经 理的从业经验 ...
来了!3800点,大调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23:01
投资者结构特征 - 投资年限1-5年且经历过1次牛熊周期的成长型投资者占比57.6% [4][6] - 投资满5年以上的资深投资者占比21.8% 投资不足1年的新手占比20.6% [6] - 基金配置偏好达62.5% 显著高于股票(37%)和债券(38.3%) [9] 持仓与操作策略 - 权益仓位60%-90%的重仓投资者占比36.1% 30%-60%半仓者占33.9% 合计超70% [13] - 近六成投资者处于被套状态 其中过半标的深套(>50%)者占24.5% 部分被套(20%-50%)者占34.1% [16] - 49.7%投资者选择防御性减仓 仅24.6%选择加仓 [18][21] 市场预期与风险认知 - 70%受访者认为大盘将突破压力位 考虑加仓 [23] - 谨慎乐观情绪占比48.2% 乐观情绪占20% [25] - 最担忧风险因素为经济下行(46.9%) 流动性收紧(42.9%)和政策转向(35%) [28] 板块偏好与结构调整 - 科技板块(半导体/软件/AI)以50.1%关注度居首 消费板块(42.8%)和金融板块(41.4%)次之 [30] - 90.3%投资者计划调整持仓 其中40.1%倾向价值股 29.4%倾向成长股 [30][31] - 盈利投资者偏好高弹性科技板块 深套投资者侧重防御板块 [31] 投资工具与策略选择 - 35.2%投资者已使用杠杆 51.1%从不使用 [33] - 波段操作策略占比45.8% 长线持有策略占39.9% [35] - ETF及指数基金偏好度达51% 主动权益基金仅27.7% [45] 决策依据与信息渠道 - 企业财报(53.6%)和宏观数据(40.7%)为核心决策依据 [40] - 财经媒体(62%)和社交平台(53.8%)为主要信息渠道 [37] - 技术分析占比38.8% 市场传闻仅占15.1% [40] 定投趋势与产品选择 - 84.6%投资者参与定投 其中宽基指数定投占比51.1% [46] - 行业主题基金定投占比44% 主动权益基金定投占18.6% [46] - 投资者建议降低基金费率并优化指数跟踪偏离度 [52] 基金经理评价标准 - 55%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持参考但不跟随态度 [48] - 基金经理从业经验及业绩成为最核心筛选标准(51.4%) [50] - 基金规模(40.9%)和历史业绩(35.4%)为次要考量因素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