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风险强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包容性和覆盖面
证券日报· 2025-10-28 07:23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方向 - 证监会强调需通过深化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1] - 工作主线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并更加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1] 多层次市场体系改革 - 科创板"1+6"政策举措已实施改革效应加快显现包括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2] - 将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企业的上市标准[2] -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并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2] 上市公司质量与市场基础建设 - 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并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以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3]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以稳健业绩回报股东[3]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落实长周期考核[3] 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 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包括优化准入管理和扩大投资范围[3] - 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及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当天落地[3] - 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3] 风险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跨市场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4] - 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以增强投资者信心[4] - 将发布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推出23项举措围绕发行上市退市等环节强化保护[4] 支持北京金融中心建设 - 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4] - 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和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提升首都资本市场能级[4]
吴清预告:今日将发布!讲话全文实录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23:06
资本市场改革与多层次体系建设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举措,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预先审阅机制已实施,改革效应加快显现 [2][6]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6] - 坚持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 [2][6] 投资者保护与监管执法 - 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推出23项务实举措,强化发行上市、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营造更公平交易环境 [2][8] - 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持续增强投资者信任和信心 [2][8] - 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 [2][8] 市场开放与国际合作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 [7] - 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当日落地,中国投资于境外市场的两只ETF互挂产品将于近日公告募集 [7]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7] 上市公司质量与中长期资金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督促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 [7]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 [7] 支持北京金融中心建设 - 将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和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 [2][8] -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提升首都资本市场能级,推动资本市场与首都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服务于建设金融强国 [8] 宏观环境与市场趋势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持续重估,配置价值更加凸显 [4]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需要更大规模耐心资本和更灵活包容的融资环境 [4]
新规首考落地 证券公司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14:23
分类评价结果概况 - 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家 其中A类公司53家 B类公司43家 C类公司11家 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 [1] - 各类别数量总体保持稳定 A类 B类 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约为50% 40% 10% AA级公司在A类公司中占比约25% [1] 评价体系结构 - 分类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评价期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 按照证券公司自评 证监局初审 证监会复核程序进行 [2] -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部分:持续合规状况 业务发展状况 风险管理能力 专项工作情况 [3] - 风险管理能力设置6大类47项具体指标 包括资本充足 治理和合规 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 客户权益保护 信息披露 [3] 监管导向重点 - 引导证券公司发挥自身功能 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 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 [2][4] - 促进证券公司提高专业能力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5] - 突出严监严管 坚持严而有度 严而有效 [2][6] 业务发展导向 - 新增互换便利相关工作专项指标 对积极参与证券公司予以加分 [4] - 新增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 权益类基金销售 基金投顾业务发展 权益类资管产品发展等业务发展加分指标 [4] - 加大对并购重组能力指标加分力度 延续投行执业质量评价 新股发行定价能力专项加分 [5] 专项工作评价 - 将证券业协会开展的金融"五篇大文章"评价结果纳入分类评价 [5] - 延续行业文化建设 履行社会责任 参与北交所市场改革 支持民企融资等专项评价 [5] - 延续廉洁从业内部控制专项指标 对行贿受贿等廉洁问题从严扣分 [6] 合规监管要求 - 将证券公司 分支机构 子公司 董监高和业务人员等各类主体全面纳入评价范畴 [6] - 对合规风控能力较弱公司应扣尽扣 准确反映其合规风控整体情况 [6] - 加强从业人员监管 对违规入股 违规买卖股票 违规代客理财等问题予以扣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