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年内62家机构申报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
证券日报· 2025-09-17 00:24
合格境外投资者(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许可申报持 续活跃。《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统计,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已有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国际 有限公司、第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62家境外机构申报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 合格境外投资者是经证监会批准,使用来自境外的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 境外投资者仅以自身名义在境内开展证券期货投资,不在境内开展经营性活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境外机构踊跃申报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 可,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增强,也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市场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的地位 持续上升,中国资本市场凭借庞大体量、丰富层次及不断增强的稳定性,成为全球资金寻求新增长点的 重要目的地。同时,全球金融市场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跨境投资愈发频繁,境外机构积极布局中国, 是对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的战略调整。"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如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容、高端制 造业和科技创新领 ...
资加码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9-04 07:44
看好中国资产,外资加码投资。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已达 900家,今年以来新增40家。证监会表示,后续还将出台更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改革举措,有 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市场人士分析,从证监会近日召开的"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专家学 者座谈会透露的政策信号看,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有望加快推进。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性, 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举措值得期待,外资机构有望向中国市场投出更多"信任票"。(中证 报) ...
外资加码投资中国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6:46
看好中国资产,外资加码投资。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数量已达 900家,今年以来新增40家。证监会表示,后续还将出台更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改革举措,有 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市场人士分析,从证监会近日召开的"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专家学者座谈会透露的政策信号看,新一轮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有望加快推进。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性,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举 措值得期待,外资机构有望向中国市场投出更多"信任票"。 持续增配中国资产 近期,多项数据表明,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意愿增强。 从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QFII已进入1145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行 列,持股市值合计1434.64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212.90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 体净减持态势。尤其是5、6月份,净增持规模达到188亿美元,说明全球资本配置中国境内股市的意愿 增强。 外资机构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21日至8月27日的一周内,中国 内地股票基金获 ...
法巴证券正式获批 外商独资券商增至4家
新华网· 2025-08-12 14:13
4月15日,证监会核准设立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法巴证券"),由法国巴黎银行100% 出资。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渣打证券之后,中国第四家外商独资券商正式揭开面纱。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蹄疾步稳。截至目前,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经达到10家。 外商独资券商增至4家 公开资料显示,法巴证券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自 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资产管理。法巴证券由法国巴黎银行100%出资。 根据证监会批复,法巴证券的工商设立登记工作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法巴证券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 日起15日内,向证监会申请《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在此之前,不得以该名称对外开展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4月,证监会就接收了法巴证券的申请设立材料。2022年1月7日,证 监会决定受理;2022年4月1日,证监会第一次反馈意见。换言之,法巴证券从申请到正式获批,历时3 年时间。 今年3月14日,南京银行公告称,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增持该行股份7986.85万 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77%。截至2024年3月13日,法国巴黎银行及 ...
中国资本市场凸显磁吸效应 外资机构加速涌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7:41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的市值占比提升 [1] - 多家国际投行将中国资产评级上调至超配 [1] - 多家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证监会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研究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和实施路径 [1] - 中国科技行业突围 政策环境稳定 经济增长基本面向好 吸引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1] - 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 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 提升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 [1]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资本市场凸显磁吸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1
外资增持中国资产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 [2] -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IMF预测上调0.8个百分点 [2][3]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原因 - 中国科技行业突围、政策环境稳定及经济增长基本面向好 [1] -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 - 高盛预计人民币计价资产偏好提升,企业盈利前景改善 [3] 外资机构投资动向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5%、恒生指数5%、沪深300指数3% [3] - 外资机构调研聚焦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 [3] - 科技与消费成为海外投资者最关注的投资主线 [3] 资本市场开放政策 - 证监会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跨境投融资渠道 [1] - 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 [4] - 推动A股纳入明晟、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 [4] 外资券商在华布局 - 摩根大通证券、高盛证券等5家外商独资券商已设立 [4] - 城堡证券、花旗证券等外资券商申请设立审批中 [4] - 外资控股券商成为市场"新势力" [4] 中资券商国际化 - 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或成第14家"A+H"券商 [5] - 中资券商加速布局香港业务,推进投行、财管等国际业务 [5] - 中信证券指出国际化是出海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5] 未来开放方向 - 证监会将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6] - 专家建议扩大互联互通范围,优化跨境税收政策,深化监管合作 [6] - 境外金融机构将加快进入并深度参与境内市场 [6]
债券出海系列报告之一:详解“南向通”
华泰证券· 2025-07-30 22: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南向通是我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探索,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有望扩容 [1] - 随着机构范围扩容,南向通将成为国内机构债券投资出海的重要起点,建议积极把握出海机遇,审慎管理汇率风险 [1] 各目录总结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债券“南向通” -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历程分为“早期开放尝试—跨境投资渠道拓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三个阶段,债券“南向通”是互联互通阶段的重要探索 [4][12] - 2016 年 1 月债券通概念被首次提出,2017 年 7 月北向通正式上线,2021 年 9 月南向通启动,2025 年以来,监管多次提及南向通,明确南向通投资者将扩容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4] 债券南向通制度解析 - 南向通参与者分为做市商、投资者,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交易服务品种初期为现券买卖,可投债券为境外发行并在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 [5] - 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 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 200 亿元等值人民币,境内投资者参与南向通交易通过请求报价方式进行 [5] - 南向通采用名义持有人制度,投资者可自主选择通过多级直连托管或境内托管清算银行托管其债券资产,资金跨境实行严格监管 [5] - 南向通扩容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机构出海或将率先压缩以点心债、中资美元债为代表的中资境外债超额利差,关注后续监管细则以及配套措施 [5]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介绍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按计价货币划分,主要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港元债券市场以及以美元、欧元、日元计价的亚洲 G3 货币债券市场;按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准)主权债与公司债 [6]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多元,包括中资和外资的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公司、对冲基金、私募等 [6]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9
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严防利益输送和财务造假 [1] - 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循环 [1] -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强化监管协同和科技监管能力 [1] 风险防控与开放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化转型 [1] - 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1] -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拓展跨境合作 [1] 监管机构自身建设 -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巩固中央巡视整改成效,强化政治意识和担当 [2] - 深化作风建设,整治重点问题,完善"过紧日子"制度,改进监管服务,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 - 推进反腐败工作,深化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堵塞漏洞,加强公权力监督 [2] -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励担当作为,锻造"三个过硬"监管铁军 [2]
吴清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21
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于7月24日召开,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出席并讲话 [1] - 强调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落地 [2] - 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预期、中国资产估值修复三大确定性支撑市场稳定 [2] 今年以来重点工作总结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等标志性改革突破 [2] - 强化监管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2] 未来七大建设方向 方向一:市场稳定机制 - 健全稳市机制,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前瞻性 [5][6] 方向二:多层次市场改革 - 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深化创业板一揽子举措,创新债券期货产品 [7] 方向三:资产与资金端优化 - 落实上市公司"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8] - 培育长期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公募基金 [8] - 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8] 方向四:监管执法强化 - 重点打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9][10] 方向五: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与支持房地产新模式 [11] - 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市场化转型 [11] - 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11] 方向六:制度型开放 - 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12][13] 方向七:研究服务国家战略 - 增强重大问题研究权威性,服务监管需求 [14] 廉洁建设要求 - 完善"过紧日子"制度,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 [14] - 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锻造"三个过硬"监管队伍 [14]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证监会,最新部署!吴清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25 16:56
资本市场现状与政策部署 - 资本市场韧性增强,预期改善,回稳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 [5][6][7] -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为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2][9] - 证监会系统需把握市场要稳、监管要严、功能要强、队伍要过硬四个着力点,集聚稳的力量、壮大进的动能 [2][8][9] 市场改革与创新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2][9]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2][9] - 从资产端、资金端固本培元,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2][9] 监管与风险防控 -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2][10] - 精准防控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 [3][10] - 严厉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3][10] 长期资本与市场开放 -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9]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2][9] - 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3][10] 监管队伍建设 - 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巩固中央巡视整改成效 [13][14] - 深化作风建设,完善"过紧日子"制度,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5] - 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