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中国资本市场凸显磁吸效应 外资机构加速涌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7:41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指出,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系统研究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实 施路径,拓展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新空间。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指出,中国科技行 业的突围、稳定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增长基本面的向好,是本轮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的主要原因,随着 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中国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将不断提升。 人民财讯8月1日电,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的市值占比提升、多家国际投行将中国资产评级上 调至超配、多家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中国……今年以来,在一系列稳市场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加持下,中国 资本市场呈现出引人注目的"磁吸效应"。 ...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资本市场凸显磁吸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1
外资增持中国资产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至4% [2] -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IMF预测上调0.8个百分点 [2][3]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原因 - 中国科技行业突围、政策环境稳定及经济增长基本面向好 [1] - 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 - 高盛预计人民币计价资产偏好提升,企业盈利前景改善 [3] 外资机构投资动向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目标5%、恒生指数5%、沪深300指数3% [3] - 外资机构调研聚焦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 [3] - 科技与消费成为海外投资者最关注的投资主线 [3] 资本市场开放政策 - 证监会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跨境投融资渠道 [1] - 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 [4] - 推动A股纳入明晟、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 [4] 外资券商在华布局 - 摩根大通证券、高盛证券等5家外商独资券商已设立 [4] - 城堡证券、花旗证券等外资券商申请设立审批中 [4] - 外资控股券商成为市场"新势力" [4] 中资券商国际化 - 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或成第14家"A+H"券商 [5] - 中资券商加速布局香港业务,推进投行、财管等国际业务 [5] - 中信证券指出国际化是出海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5] 未来开放方向 - 证监会将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6] - 专家建议扩大互联互通范围,优化跨境税收政策,深化监管合作 [6] - 境外金融机构将加快进入并深度参与境内市场 [6]
债券出海系列报告之一:详解“南向通”
华泰证券· 2025-07-30 22: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南向通是我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探索,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有望扩容 [1] - 随着机构范围扩容,南向通将成为国内机构债券投资出海的重要起点,建议积极把握出海机遇,审慎管理汇率风险 [1] 各目录总结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债券“南向通” -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历程分为“早期开放尝试—跨境投资渠道拓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三个阶段,债券“南向通”是互联互通阶段的重要探索 [4][12] - 2016 年 1 月债券通概念被首次提出,2017 年 7 月北向通正式上线,2021 年 9 月南向通启动,2025 年以来,监管多次提及南向通,明确南向通投资者将扩容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4] 债券南向通制度解析 - 南向通参与者分为做市商、投资者,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交易服务品种初期为现券买卖,可投债券为境外发行并在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 [5] - 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 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 200 亿元等值人民币,境内投资者参与南向通交易通过请求报价方式进行 [5] - 南向通采用名义持有人制度,投资者可自主选择通过多级直连托管或境内托管清算银行托管其债券资产,资金跨境实行严格监管 [5] - 南向通扩容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机构出海或将率先压缩以点心债、中资美元债为代表的中资境外债超额利差,关注后续监管细则以及配套措施 [5]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介绍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按计价货币划分,主要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港元债券市场以及以美元、欧元、日元计价的亚洲 G3 货币债券市场;按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准)主权债与公司债 [6]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多元,包括中资和外资的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公司、对冲基金、私募等 [6]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9
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严防利益输送和财务造假 [1] - 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循环 [1] -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强化监管协同和科技监管能力 [1] 风险防控与开放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化转型 [1] - 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1] -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拓展跨境合作 [1] 监管机构自身建设 -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巩固中央巡视整改成效,强化政治意识和担当 [2] - 深化作风建设,整治重点问题,完善"过紧日子"制度,改进监管服务,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2] - 推进反腐败工作,深化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堵塞漏洞,加强公权力监督 [2] -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励担当作为,锻造"三个过硬"监管铁军 [2]
吴清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21
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于7月24日召开,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出席并讲话 [1] - 强调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落地 [2] - 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预期、中国资产估值修复三大确定性支撑市场稳定 [2] 今年以来重点工作总结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等标志性改革突破 [2] - 强化监管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2] 未来七大建设方向 方向一:市场稳定机制 - 健全稳市机制,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的前瞻性 [5][6] 方向二:多层次市场改革 - 推动科创板改革落地,深化创业板一揽子举措,创新债券期货产品 [7] 方向三:资产与资金端优化 - 落实上市公司"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8] - 培育长期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公募基金 [8] - 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8] 方向四:监管执法强化 - 重点打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9][10] 方向五: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与支持房地产新模式 [11] - 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市场化转型 [11] - 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11] 方向六:制度型开放 - 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12][13] 方向七:研究服务国家战略 - 增强重大问题研究权威性,服务监管需求 [14] 廉洁建设要求 - 完善"过紧日子"制度,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 [14] - 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锻造"三个过硬"监管队伍 [14]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证监会,最新部署!吴清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25 16:56
资本市场现状与政策部署 - 资本市场韧性增强,预期改善,回稳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 [5][6][7] -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宏观政策预期的确定性、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为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2][9] - 证监会系统需把握市场要稳、监管要严、功能要强、队伍要过硬四个着力点,集聚稳的力量、壮大进的动能 [2][8][9] 市场改革与创新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举措 [2][9] - 持续推进债券、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2][9] - 从资产端、资金端固本培元,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2][9] 监管与风险防控 -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2][10] - 精准防控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 [3][10] - 严厉打击私募违法违规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3][10] 长期资本与市场开放 -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9]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2][9] - 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3][10] 监管队伍建设 - 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巩固中央巡视整改成效 [13][14] - 深化作风建设,完善"过紧日子"制度,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5] - 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证券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公权力监督制约 [15][16]
时隔近20年,“北京证券”回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4 14:38
股权变动与交易细节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瑞银集团继承瑞士信贷银行持有的瑞信证券51%股权 为满足监管要求联合方正证券与北京国资公司达成三方协议 [2] - 瑞银集团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36.01%瑞信证券股权 交易对价9135万美元(约6.505亿元人民币) [2] - 方正证券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49%瑞信证券股权 交易对价1.24亿美元(约8.85亿元人民币) 两笔交易合计转让85.01%股权 [2] - 交易于今年3月获监管核准 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北京国资公司正式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2] 北京证券历史沿革 - 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北京证券有限公司 1997年与北京财政证券公司合并重组 [2] - 2000年增资扩股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控股33.87% 为第一大股东 [2] - 2005年北京证券陷入经营困境 2006年瑞银集团参与重组并设立瑞银证券 北京证券淡出公众视野 [3] - 此次股权变动使瑞信证券控股权回归北京国资 并重新启用"北京证券"名称 [3] 行业影响与格局变化 - 北京证券回归标志着北京市国资券商阵容增至五家 包括首创证券 第一创业 金融街证券 中信建投和北京证券 [3] - 此次股权变动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进程 以及本土金融力量的发展壮大 [3]
王文涛《学习时报》刊文: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 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快讯· 2025-07-18 14:32
服务业开放 -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1] - 及时总结评估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开放路径和实践案例 [1] - 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1]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1] - 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参与创业投资 [1] -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1] - 引导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序规范实施战略投资 [1] - 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资本市场 [1] 外资准入管理 - 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 [1] - 持续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性措施 [1] - 在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严格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对外资准入实施管理 [1] - 着力破解市场准入中"大门开、小门不开"的具体问题 [1] - 确保外资企业在已开放领域"既准入又准营" [1]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参与创业投资 引导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序规范实施战略投资
快讯· 2025-07-18 14:30
智通财经7月18日电,《学习时报》2025年07月18日刊登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署名文章《投资 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其中指出:扩大外资开放领域。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 持续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性措施,确保开放举措落地实施。在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严格按照内外 资一致的原则对外资准入实施管理。着力破解市场准入中"大门开、小门不开"的具体问题,让外资企业 在已开放领域"既准入又准营"。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互 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及时总结评估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开放路径和实践案例,适时扩 大试点范围。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参与创业投资,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 资、风险投资便利性,引导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序规范实施战略投资,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 我国资本市场。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促进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 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 功能性机构,持续优化引资结构。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外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便利性
快讯· 2025-07-18 06:44
外资在华投资便利性提升 - 商务部将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参与创业投资 [1] -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便利性 [1] - 引导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序规范实施战略投资 [1] 外资投资方向引导 - 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促进外资投向先进制造 现代服务 高新技术等领域 [1] - 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1] - 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地区总部 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1] 资本市场长期投资 - 商务部计划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中国资本市场 [1] - 持续优化引资结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