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周期调节
搜索文档
温铁军直言:西方为啥恨中国体制?因为我们没照教科书玩!偏要走自己的路!
搜狐财经· 2025-10-29 09:47
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首当其冲:工厂减产、货币贬值、资本外逃。 按西方新自由主义教科书,此时中国也该"顺周期"——让过剩产能出清,让僵尸企业倒闭,让市场自我疗伤。 但真要这么做,几千万中小企业工人怎么办? 港口集装箱被反复查验,出口数据断崖式下滑。 全球化进入下行通道。 更致命的是美联储连续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 说起中国这套体制,为什么总让西方不爽? 温铁军早就点透了:我们压根没按他们的经济学教科书走。 西方那套理论信奉"顺周期调节"——经济一过剩,就放任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崩盘,仿佛市场天然具备自我净化能力。 这套逻辑在新兴国家反复上演:1997年泰国铢崩盘,韩国企业成片倒下,银行挤兑,街头抗议,最后只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条件。 这不是市场在修复,是资本在收割。 中国偏不这么干。 每次全球性危机袭来,国家直接下场,逆周期操作。 财政发债、基建上马、国企扛责、跨省协作,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稳住大局。 结果? 中国不仅没掉进发展陷阱,反而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西方真正愤怒的,不是中国发展快,而是这套体制不听指挥,不按"市场万能"的剧本演。 集权协调、国有主导、国家信用背书——这些标签, ...
跟着财政做配置——宏观备忘录第2期
财通证券· 2025-06-01 21:15
财政政策特征 - 财政政策现实中顺周期特征明显,广义财政支出增长乏力且不及GDP增速,受土地财政拖累,政府性基金自2021年起拖累广义财政支出[4][6][7] - 财政顺周期特征源于过往政府举债空间受约束,3%赤字率红线使财政“以收定支”形成顺周期支出模式[11] - 我国政府杠杆率不到90%,低于日本超210%、美国110%以上及发达经济体平均108%,有一定加杠杆空间[13] 政策变化 - 今年财政赤字率目标设定为4%突破红线,特别国债使用和预算调整更灵活,利于逆周期调节[16] - 低利率环境下融资需求对利率敏感性下降,货币政策采用“事实偏紧”策略,政策利率调整落后市场曲线,利率上行风险大[17][19] -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体现“财政化”特点,加强结构性政策工具运用,资产结构中对政府债权占比减少,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增加[20][23] 投资建议 - 财政作用将加大,或调整追加预算,提振权益类风险资产,压制债券价格[25][26] - 投资思路应“跟着财政做配置”,财政关注科技和消费两大方向[31] - 地方财政投资上股权投资替代债权投资成新动向,科技投资优选龙头,消费支持以旧换新政策或加力扩围,服务消费可能有补贴[31][34][35][37] - 财政支持的消费呈现“普惠消费”特征,应关注普惠方向[38]